正文 第四十章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14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容隐站在高处,看着那被驯服的河道,看着两岸劫后余生,激动跪拜的百姓。
连日来的疲惫、紧张、压力如同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和巨大的慰藉。
他身形晃了晃,连日紧绷的神经骤然放松,加上风寒侵袭,眼前一黑,险些栽倒。
“大人小心!”一直护卫在侧的赵锋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他。
“无妨……只是有些累。”容隐摆摆手,脸色苍白,嘴唇干裂,但眼中却闪烁着明亮的光芒,“快!组织人手,清理河道淤塞,疏通被洪水冲毁的排水沟渠!洪水虽堵住,但低洼之地的积水需尽快排出,否则后患无穷!另外,立刻设立更多的粥棚和医棚,发放御寒衣物,防疫药物必须跟上!灾后重建,刻不容缓!”
容隐的声音虽然虚弱,却依旧条理清晰,指挥若定。
赵锋看着这位年轻文官单薄身体里迸发出的惊人能量和智慧,心中充满了由衷的敬佩,他抱拳,声音洪亮:“末将遵令!大人,您……您快去歇息!这里交给末将和张大人!”
张谦也红着眼眶上前:“容大人!您已三日未合眼,又染风寒!您若倒下,江南百姓何依?求您快去歇息!下官等定当竭尽全力!”
容隐看着他们恳切的目光,又看看渐渐恢复秩序的河岸,终于点了点头。他确实已到了极限。
回到临时搭建简陋的钦差行辕。
随行太医立刻为他诊治,熬药。
药刚喝下,他便沉沉睡去,睡得极其不安稳,眉头紧锁,口中不时呓语着“堵口”、“放粮”、“防疫”……
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他感觉一只温热粗糙的大手,正小心翼翼地抚平他紧蹙的眉头,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稀世珍宝。
一股熟悉却无比安心的龙涎香钻入鼻端。
容隐费力地睁开沉重的眼皮。
昏暗的烛光下,一张风尘仆仆、写满担忧与心疼的俊朗面容映入眼帘。
竟是秦铮。
“陛……陛下?”容隐以为自己还在梦中,声音沙哑微弱。
“是朕。”秦铮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更多的却是浓得化不开的心疼。
他接到容隐病倒的密报,再也坐不住,将朝政托付给心腹重臣和太后,只带了少数精锐侍卫,昼夜兼程,竟比后续的赈灾队伍更早一步赶到了江南。
他紧紧握住容隐微凉的手,看着他苍白消瘦的脸颊,心如同被针扎一般:“小隐……朕来了。你受苦了。”
感受着掌心传来的真实温度和那熟悉的关切眼神,容隐才确信不是梦。
后怕和依赖瞬间涌上心头,眼眶一热,泪水不受控制地滑落:“陛下……溃口……堵住了……百姓们……”
“朕知道了!朕都知道了!”秦铮将他紧紧拥入怀中,仿佛要将他揉进骨血,“你做得好!比朕想象的还要好!小隐,你是朕的骄傲!是江南百姓的救星!”他一遍遍地吻去他眼角的泪水,声音哽咽,“是朕不好……让你独自承担这些……”
容隐在他怀中摇了摇头,泪水却流得更凶。
这一刻,所有的坚强和担当都化作了满腔的依赖和委屈。
他只是一个想为百姓做事,想替心上人分忧的凡人,也会累,也会怕。
“别怕,小隐,朕在这里。剩下的事,交给朕。”秦铮的声音如同最坚定的磐石,给予他无尽的安全感,“你好好养病,朕替你看着这江南,看着你救下的百姓。”
这一夜,秦铮衣不解带地守在病榻旁。
他亲自喂药,用温水为他擦拭额头降温,握着他的手,在他因梦魇而惊悸时低声安抚。
帝王的柔情,在此刻**。
当容隐再次沉沉睡去,呼吸变得平稳悠长,秦铮才轻轻起身,走到行辕外。
赵锋和张谦早已等候在外。
“陛下……”两人刚要行礼。
“免了。”秦铮抬手制止,望着远处已恢复平静的河道和星星点点的营火,声音恢复了帝王的沉稳与威严,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将容大人堵口安民的详细经过,事无巨细,写成奏报,传示天下。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朕的翰林掌院,朕的……小隐,是何等的国士无双。”
“另外,”他目光变得锐利,“查!给朕彻查!此次溃堤,除了天灾,人祸几何?凡涉案官员,无论牵扯到谁,一律严惩!抄家所得,尽数用于抚恤灾民,重建家园!”
“朕要这江南,浴水重生!更要这天下人知道,朕的江山,容不得半条蠹虫!”
月光下,帝王的身影挺拔如松,目光如炬。
他知道,他的小隐,已用智慧和担当,在江南百姓心中,在朝堂之上,为自己铸就了无可撼动的地位。
而他,将为他扫平一切障碍,守护他得来不易的功勋与荣耀。
秦铮的御驾亲临,如同定海神针,瞬间稳住了江南的局势,也极大振奋了人心。
皇帝亲守钦差病榻的传闻不胫而走,更让容隐的名望达到了顶峰。
容隐在秦铮的精心照料和太医的诊治下,风寒很快痊愈。
他并未在行辕多休养,身体稍好便立刻投入到繁重的灾后重建工作中。
有秦铮坐镇,协调各方资源、弹压地方势力变得无比顺畅。
堵口成功只是第一步。
更大的挑战在于:安置数十万流离失所的灾民,控制可能爆发的疫病,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容隐事必躬亲。
他亲自规划安置点,要求搭建的窝棚必须能遮风挡雨,地面垫高防潮,并挖掘排水沟渠。
他设立严格的防疫隔离区,由太医署派来的医官主持,每日熬煮发放防疫汤药,清理水源,掩埋牲畜尸体。
他根据灾民户籍,重新登记造册,按人口发放救济粮和御寒衣物,确保公平,杜绝克扣。
对于孤寡老幼,设立专门的粥棚和看护之所。
重建堤坝是重中之重。
容隐吸取了血泪教训,亲自参与设计。
新的堤坝不仅更高更厚,更在关键河段采用了他提出的“鱼嘴分水”、“飞沙堰泄洪”等精巧构思,基础深挖,大量使用条石和糯米灰浆,并预留了泄洪通道。
他要求工部官员全程监督,每一道工序都要记录在案,责任到人,杜绝任何偷工减料。
最令人称道的是他的“以工代赈”之法。
修复堤坝、疏浚河道、重建房屋、开垦被淤泥覆盖的农田……所有工程都大量雇佣灾民中的青壮劳力,按劳计酬,发放实实在在的粮食或铜钱。
此举不仅解决了劳力问题,更让灾民有了安身立命的希望,避免了流民暴动。
妇孺老弱则参与编织草席、缝制冬衣、在临时设立的学堂帮忙等力所能及的工作,也能获得相应报酬。
“容大人说了,靠自己的双手挣饭吃,不丢人!朝廷给的是活路,不是施舍!”这样的观念在灾民中深入人心。
希望的种子在废墟上萌芽,麻木绝望的眼神重新焕发了生机。
秦铮并未过多干涉容隐的决策,更多的是在背后给予无条件的支持。
他亲自巡视安置点,看望受伤的民夫和生病的孩童,将御寒的棉衣披在瑟瑟发抖的老人身上。
帝王的亲民之举,与容隐的务实勤政相得益彰,极大地凝聚了民心。
肃贪的利剑也从未停歇。
在秦铮的授意和容隐提供的线索下,三司官员雷厉风行,江南官场经历了一场彻底的地震。
上至布政使,下至县丞胥吏,凡涉及水利贪墨、玩忽职守、克扣赈灾物资者,皆被揪出,严惩不贷。
抄没的家产堆积如山,尽数投入了灾后重建。
杀伐果断,震慑四方。
冬去春来。
当第一缕温暖的春风吹拂过江南大地时,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已焕发出惊人的生机。
新筑的堤坝如同巨龙般蜿蜒盘踞,守护着安宁的河道。
被洪水肆虐过的土地上,新绿的秧苗破土而出,生机盎然。倒塌的房屋原址上,一座座更坚固、更整齐的屋舍拔地而起。
集市重新开张,商旅往来,孩童的欢声笑语在新建的学堂中回荡。
朝廷的赈灾粮款、江南富商的捐助、灾民们辛勤劳作的汗水……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让这片水乡泽国,如同凤凰涅槃,浴水重生。
这一日,风和日丽。
容隐与秦铮并肩站在新落成的、最坚固的堤坝之上,俯瞰着这片焕然一新的大地。
河水潺潺,绿意盎然,炊烟袅袅,一派安宁祥和。
“小隐,你看。”秦铮指着远方生机勃勃的田野和村庄,声音带着感慨与豪情,“这便是你为朕、为这天下守护的江山!这便是……民心!”
容隐望着这片浸透了自己心血的土地,看着百姓们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无与伦比的成就感和满足。
他侧头看向身旁的帝王,阳光为他俊朗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边,帝王威仪与深情缱绻在他身上完美融合。
“陛下,”容隐唇角扬起温柔而坚定的笑意,“这江山如画,烟火人间,便是臣心之所向,亦是我等……共同守护的盛世华章。”
秦铮心中激荡,紧紧握住了他的手。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无需言语,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江南的新生,是他们并肩作战的见证,也是他们爱情与理想共同浇灌出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