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與晚輩之間的相處之道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3238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俗話說隔代如隔山,出生年代不同的人,形成的三觀和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會有所差異,我們與兒女之間的代溝尚且存在,更別說我們與孫子孫女之間的差距了。當孫輩們開始上學的時候,這種代溝就逐漸凸顯出來,不少人想與自己的晚輩搞好關係,卻發現力不從心,孩子們口中所講的漫畫人物和電子遊戲,自己根本都聽不懂。當然有問題就有解決辦法,如果我們也曾遇到過類似的困擾,不妨嚐試以下3種辦法,全部做到的話,自己與晚輩的關係會更加和諧,一起來看看:
第一,學著融入他們的世界
小孩子們的世界很簡單,他們會把自己喜歡的事物主動拿出來跟大人分享,此時即使我們聽不懂,也千萬不要打斷他們的話,反而要順著他們的話繼續聊,不懂的部分可以詢問孩子們,這樣既能拉進彼此的關係,又能讓他們的“虛榮心”得到滿足,這有助於孩子們鞏固知識、養成良好的習慣,久而久他們也會將我們當成真心的朋友。
第二,聊天時選擇小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
不管一個人的年齡多大,都不喜歡聽別人嘮叨自己,說自己完全不感冒甚至反感的話題,小孩子們不會隱藏的自己的情緒,遇到上述情況,一般直接不予理睬;但上了年紀的人總是喜歡說家長裏短、對晚輩的做法做出指導,這也是為什麼孫輩很難與我們親近的根本原因之一。
不要覺得孩子們還小,自己說什麼他們也不會放在心上,事實恰好相反,他們的記憶力比任何其他年齡階段的人都強,也能判斷自己喜歡或不喜歡什麼。
在與他們閑聊時,我們盡量聊一些開心的事情,比如誇他們穿的衣服好看等等,不要一見麵就問作業怎麼還沒寫、這次考試為什麼沒有發揮好等等。慢慢地就會摸透他們的說話方式、聊天套路等,這樣我們自己也能了解到更多他們口中的新鮮事物,可謂是一箭雙雕。
第三,角色轉換
閑來無事時,我們可以跟孩子們做一做角色轉換的遊戲,就是他們做長輩,我們扮演未成年,看看在彼此的相處中他們是怎樣做的,這其實就是孩子們眼裏長輩的樣子,了解了以後,我做大人的才能知道孩子們的需求,彼此相處也能變得更簡單。
以上這些都是幫助彼此更好相處的,但說到底,我們永遠是他們的長輩,因此千萬不要忘記自己的身份,如果他們犯了原則性的錯誤,大家一定要及時指出來,溺愛或包庇隻能毀了他們,屆時我們的威嚴也很難樹立起來,這非常不利於他們健康成長。
父子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中國有句老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有些家庭,子女不滿父母管控,父母抱怨孩子頑劣,乃至夫妻爭吵不休,兄弟離心離德……
其實,很多問題,都出在家庭成員的相處上。
一個有溫度、流淌著愛的家庭,都有舒服的相處方式。
01
長輩有溫度
馬卡連柯說:“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
對孩子真正的富養是用愛滋養,愛是一切的答案。
大家都知道,魯迅是文壇大家,鮮少有人知道的是,生活中魯迅還是個慈父。
作家蕭紅在《回憶魯迅先生》裏寫過一件小事。
有一次,家裏叫了一份福建菜館的魚丸,魯迅年幼的兒子海嬰咬了一口魚丸後,說丸子不新鮮,有一股奇怪的味道。
可在座的其他人吃了以後,都覺得魚丸沒問題,沒人相信海嬰,覺得他是在胡鬧。
魯迅夾過海嬰碗裏的魚丸,一嚐,果然有奇怪的味道,並不新鮮。
原來那份魚丸有些是新鮮的,有些是不新鮮的,而海嬰恰恰吃到了不新鮮的。
魯迅先生對眾人說:“他說不新鮮,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
魯迅並沒有因為孩子小,就覺得他是在無理取鬧,反而非常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場為他著想。
其實,從小到大,海嬰都不算是乖巧的孩子,生性頑皮,經常搗蛋。
可無論海嬰生性再怎麼頑皮,魯迅都沒有對他疾言厲色過。
每次海嬰犯了錯,魯迅都會心平氣和地耐著性子跟他講道理,從不發脾氣。
除此之外,魯迅還常常給海嬰講故事,講狗熊如何生活,蘿卜如何長大……
他還給海嬰編歌謠,把自己比作小白象,把海嬰比作小紅象:
小紅,小象,小紅象
小象,小紅,小象紅。
小象,小紅,小紅象。
小紅,小象,小紅紅。
這首充滿父愛的歌謠,成了海嬰每晚入睡前的催眠曲。
魯迅對海嬰真切的愛,成了支撐海嬰一生的力量。
魯迅去世後,家境一度困難,但海嬰不沮喪不氣餒。
他報了無線電夜大進修班,順利考入了北大物理係,成為國內無線電方麵的專家。
幸福的家庭,長輩一定都是有溫度的。
他們絕不缺席孩子的成長,也不大包大攬孩子的人生。
而是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在愛中成長,學會獨立、堅強和善良。
長輩的溫度,決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
一個在充滿愛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人生一定差不到哪裏去。
晚輩有規矩
《顏氏家訓》裏就有一句:
“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
一個家,既要有溫暖,也要有規矩。
愛與規矩並行,才是一個家庭最好的相處方式。
相信大家對84版《西遊記》裏,飾演唐僧的演員遲重瑞印象很深。
遲重瑞生活在一個很有規矩的家庭,他曾在采訪裏透露過,自己家裏的晚輩都非常有規矩。
遲重瑞家裏三代人居住在一起。
家裏至今都保持著一起吃晚飯的習慣,三代人一起吃飯,如果長輩沒有入座,晚輩都得等著。
長輩入座以後,動了筷子,晚輩才可以拿起筷子吃飯。
長輩吃好飯,晚輩要起身,把長輩送到沙發上坐下,然後再回到飯桌繼續吃飯。
長輩說話的時候,晚輩們也都是站著聽,除非長輩讓他們坐下。
晚輩在長輩麵前,永遠都是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
這種規矩的培養,讓每個孩子內心,充滿了善良與謙卑。
他們身上沒有任何優越感,也從不會在外炫耀自己的家世。
遲重瑞與晚輩的相處,讓我想起了郭麒麟和其父郭德綱的相處方式。
在家裏,郭麒麟在郭德綱麵前,從來都是規規矩矩,沒蹺過二郎腿,也沒說過一個髒字。
郭德綱坐著的時候,郭麒麟就畢恭畢敬地站在旁邊,隨時聽候父親吩咐。
給家裏長輩打電話或是接電話的時候,必須站著,不能坐著。
全家人圍坐用餐,長輩不動孩子不能動,長輩坐正中,其他人依次而坐。
在進長輩房門時,先輕敲一聲,再連敲兩下。
郭德綱曾說過:“孩子在街上走,穿著打扮看娘的手藝,說話辦事顯出爹的教養。”
孩子對父母的態度,暴露出了孩子的教養,也暴露出了父母的家教。
隻有家教嚴明的父母,才能教出有教養的孩子。
孩子心中有規矩,打心眼裏尊重父母,在外才會尊重他人。
所以,如今郭麒麟在演藝圈口碑極好,一點都沒有“富二代”的樣子。
家庭有規矩,就是一個家最好的家風。
平輩有分寸
周國平說過:“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
家人越是親近,越需要注意分寸。
之前看過一檔節目,節目裏一對夫妻就因為分寸感的缺失,對峙舞台。
丈夫抱怨說,妻子把他的生活安排的事無巨細,不論任何事情都要管。
衣服穿什麼牌子,什麼顏色,必須是妻子親自挑選;
做什麼工作,跟什麼人交往,以及有什麼興趣愛好,妻子也要橫加幹涉;
出門前要經過妻子的同意,晚上回家不準超過十一點……
丈夫崩潰地說,妻子的管控,讓他快要喘不過來氣,感覺自己變成了一個機器人,沒有自由。
而妻子卻滿臉的委屈:“我不是因為太愛你了,關心你,才會這樣嗎?我也是在照顧你呀。”
有人說:“人生如尺,必須有度。感情如麵,最忌越界。”
關係再親密,也該給對方留一點空間。
其實,平輩之間,不僅夫妻需要分寸感,兄弟姐妹之間照樣需要分寸感。
作家凱紫曾收到一位27歲未婚女生的來信。
哥哥沒有成家前,兄妹感情很好,哥哥結婚後,兄妹關係開始變得非常糟糕。
因為隻要每次哥嫂一吵架,女生就會參與進來,讓嫂子很不耐煩。
哥嫂曾因為她,吵架吵到差點離婚。
嫂子有好幾次都刪了她的微信,後來哥哥也刪了她的微信。
歸根結底,就是女生不懂分寸感。
凱紫在給女生的回信裏,有句話說得好:
“我們每個人都要知道什麼是邊界,保持好邊界感,是尊重別人,也是讓自己獲得尊重的最好方式。”
家裏平輩之間要互相幫襯,但也要掌握分寸。
就像兩隻在一起的刺蝟,離得太遠,不能互相取暖;離得太近,又會紮傷彼此。
隻有保持最合適的距離,平輩之間才能相處不累,久處不厭。
《禮記》中說:“父子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大意是父母子女感情篤厚,兄弟姐妹齊心協力,夫妻恩愛和美,一家人一條心,家庭才能興旺發達。
這樣的家庭,一定是有溫度、有規矩、有分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