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崛起  第三章 桃園結義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741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有關桃園三結義的事情,世人多已熟知。據《三國誌》記載:“關羽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於鄉裏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辱。”而“張飛,涿郡人也,少於關羽俱事先生,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縱觀一部《三國誌》,隻字未提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之事。獨《三國演義》小說,將此事敘述得感天動地,至今還被我們所稱道。
    其實,就桃園結義之事,多是小說家言,目的是以理想教化社會,改良社會,使人們懂情重義。然社會畢竟是社會,僅憑小說家言,是無法達到其目的的。閑翻《三國演義》我常常感歎:“倘若劉、關、張三人真似小說寫的那般,可以說真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了!”但感歎的同時我又作想,如果用今人之心理,解讀一下當時劉、關、張在桃園時的心理,一定別有情趣。
    按我的理解,結義大多靠不住。試想,人與人之間真能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嗎?如果沒有各自的利益存在,彼此借助發展自己的目的,誰會雙膝一跪一個頭磕下去?張飛是心粗之人,也許結義的時候沒有多想,可跟隨皇帝的後裔打拚天下,劉大哥日後如要真做了皇帝,自己啟不一步登天,無須再在涿郡這個小地方賣肉了嗎。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到那時,誰還敢稱俺老張是個屠夫。何況跟在劉大哥的身邊,憑他皇帝後裔的身份,也會提高咱的身份。別看天下已經亂了,可在人們的眼裏,還是講究高低貴賤的。如此想過的張飛,自然就加入了結義的隊伍。
    再說關羽,本是窮途末路之人,因惹了禍事,攤了官司,弄得有家不能歸。如今有人賞識他,而且還是去打天下,這樣的好機會怎能錯過。有的人也許活了一輩子,可能也撞不上這麼好的事。人活一世,就應賭一把,沒有膽量賭,哪來榮華富貴。況且劉備這斯還是皇帝的後代,保不準哪天又成了皇帝,那咱跟他成了磕頭弟兄,將來咱至少也能混個將軍當當,人前顯貴一番。要說關羽就是比張飛聰明,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