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部分 第5章 榔海瑞兆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5434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問道武當(5):榔海瑞兆
一場春雨後,武當山紫霄宮的王道長帶著徒弟上山采藥。修道之人大多精研醫術,窮究藥性,以求修生養性。在他們心中,這座大山就是取之不盡的道藥寶庫。
回到宮觀後,王道長忙於給等候多時的道友把脈祛病,講解藥性。
生長於這座大山,道人們習慣了用道醫道藥調理身心。早在漢代,漢武帝就派大將軍到武當問醫采藥。曆朝曆代的帝王也對武當道人的煉丹術青睞有加。追求長生不老,向往永恒的逍遙是道教不變的主題。千百年來,這座大山的道人們都在探求人生長壽的奧秘。
明嘉靖四十四年,一個儒生打扮的人風塵仆仆的來到了武當山。方誌記載,他居住於古神道旁的黃龍洞內,此行是為了尋找一枚傳說中可以長生不老的仙果。在翻山越嶺,曆經艱辛後,他在自己所著的《本草綱目》中收錄了武當山近500種中草藥。
這是一趟收獲不菲的旅程,欣慰之餘的李時珍卻遺憾於傳說中的仙果被專人看守,隻能皇室專享。無奈之下,他翻牆偷采了幾枚。然而,不知什麼原因,《本草綱目》上隻留下了簡單幾句:榔梅,產自武當山,樹尚在五龍宮。
當年李時珍看到的榔梅樹如今隻留下這個巨大的台基。一顆樹能受到如此的禮遇,這更加引起了人們的好奇,榔梅究竟是什麼?它是梅、是杏?為什麼被明皇室如此崇奉?
在搜尋眾多古籍後,武當山誌給出了一條較為明確的線索。書中記載:榔梅是榔樹與梅樹的嫁接,它源於一個和武當山主神玄武大帝相關的神話故事。相傳,玄武年少時在武當山修道,由於意誌不堅有了下山離去的念頭。就在這時,他在磨針澗遇到了道教神靈紫氣元君的化身在磨礪鐵棒。
這個老人家告訴他說:我家裏麵需要有一個繡花針,但是現在沒有,我隻好把它磨成一個繡花針。玄武說這麼大一個鐵杵,怎麼能磨成繡花針,老人說隻要你鍥而不舍,就能把它磨成繡花針。
這是一尊明代道教神像珍品,在道經故事中,修行路上的玄武多次受到她的點化。當化作磨針婦的紫氣元君出現後,少年玄武領悟到“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於是,今天的武當山有了一個名為磨針井的道觀。相傳,玄武在回山繼續修道的路上,他將梅枝插入榔樹,許下了一個心願:如果修成正道,此樹枝成活。四十二個春來冬去,潛心修道的太子最終在武當山得道升仙,榔梅開花結果。
這是一個流傳已久的道教故事。元朝末年,一個叫李素希的道人來到武當山時,他或許對這個故事早已了熟於心。此時的武當,冬日的積雪掩藏著戰爭的創傷,蕭條的時光總是比喧嘩時顯得漫長。三十而立的李素希滿懷著熱情,他將修行地選在了古榔梅台旁的五龍宮。麵對因落敗而安靜的大山,李素希在思索著一個他的前輩們不斷重複的話題,如何能讓武當再次興盛呢?
生活在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李素希非常清楚,衰敗的元朝皇室已搖搖欲墜,武當山需要另一個強有力的支撐。誰,會是下一個至尊無上權利的代言人呢?
晚課的鼓聲傳來,此時,千裏之外,一場決定生死的大戰拉開序幕,為了爭奪皇位,朱元璋與陳友諒決戰於鄱陽湖。
麵對懸殊,朱元璋決定采用更有利於自己的火攻。就在這時,東北風驟起,陳友諒的巨艦正處於下風口。不一會,湖麵火光滔天,陳友諒大敗。
我們無法得知這件事情給明皇室帶來了怎樣的震撼。以至於50年後,當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大修武當山時,在一塊聖旨碑上留下了這樣一句話:我的父皇之所以能夠得天下,這是玄帝顯靈佑護的結果。也許,經曆了那場戰鬥後,本來就篤信道教的朱元璋認為這是北方水神戰神玄武的護佑。在戰爭中長大的朱棣對此事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來自武當山的玄武神在他的心中變得神聖而親切起來。成年後,每當藩王來南京覲見父皇,返回前,朱元璋總會讓藩王們在端門祭祀真武神,這時,被分封在北京的燕王朱棣總是比其他人顯得更為虔誠。
雖然遠在湖北,當朝皇帝對玄武神的器重也逐漸被李素希所了解。這時,他的師兄邱玄清被朝廷看重選拔到京城擔任監察禦史。在送走了師兄後,李素希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果然,不到5年的時間,邱玄清就從一個從正七品的職位升為正三品的“太常寺卿”,這是武當道人所得到的最高官階。
當時武當山供奉的玄天上帝也是朱元璋非常崇拜的一個神,朱元璋在他南京那個地方修了九座廟,其中有一個廟就叫真武廟,真武神是保護朱元璋奪取天下重要的神,所以他在南京城修真武廟,邱選清他懂得整個道教祭祀的一套禮儀,所以受到朱元璋特別重視。
一邊修整宮觀,一邊期盼著來自京城的消息。在等待中,李素希一點一點的描畫著自己心中的武當。然而,在師兄走後,他卻聽到了一個自己最不原意聽到的消息。
今天的武當古神道旁散落著眾多道士墓塔,這是大山對道人的認可,隻有高道才能長眠於此,而墓塔的高度也代表著墓主人的身份。67歲,邱玄清溘然長逝,葬於五龍宮黑虎澗之上,他以另一種方式回歸了武當。
高道的仙去讓朱元璋唏噓萬千,而此前太子朱標的突然病逝更讓他始料不及。接下來,他將為大明王朝的後繼進行一次艱難的選擇。
明朝實行嫡長子製度,因為朱標是嫡長子,朱標死了以後還有秦王、晉王,第四才數得上是朱棣,如果要立繼承人的話,秦王和晉王肯定在朱棣之前,朱棣當時並不顯示有非常突出的地位。
在北京的王府中,燕王朱棣渡過了生命中最難熬的十幾天,隻有這時,他才知道,原來自己對皇位是那麼的渴求。他冰凍了多年的心開始複蘇,然而,現實卻並不在他意料之中。
失去太子,朱元璋非常悲痛,他身邊有個叫劉三吾的學士提議說皇太孫不錯,這個皇太孫就是朱允炆。這樣朱元璋就立了朱標的兒子作為繼承人,按照嫡長子治繼承製法定的製度,所有的人對於皇位的寄予就全部都擺平了。
朱允炆繼位後,改年號為建文。正當李素希思量著新皇帝對武當的態度時,山下傳來消息,武當山將迎來一位極其尊貴的客人。他是誰,為什麼在這時來到武當呢?
公元1982年的夏天,武當山紫霄宮的禹跡池內,有了一個重大的考古發現。一直以來,考古學家們都將建文年間的文物視做稀世珍寶,因為建文在位僅短短的三年。而這三件文物填補了考古學界的空白,也讓史學家們更清晰的了解600年前的明王朝究竟發生了什麼。
這套東西是朱元璋的兒子,第十二子襄王所用的,據有關考古人員說,在最初發現的時候,玉簡的上麵還有襄王的名字,但是那個名字是用朱砂寫的,後來殘失掉了,根據這個可以判定它是明朝初年的。
這是一套絕世珍品。最引人注目的是這條精巧異常、栩栩如生的金龍,它軀體彎曲瘦長,片片鱗甲皆有質感,為典型的明代初期獨具特征的“閉嘴龍”龍紋造型。另伴有玉璧一件、玉簡一枚。因長期埋入土中,玉簡出土後呈灰黑色,正反均刻有文字,刻字楷書工整,字小如芝麻粒,雕刻極精。這是一種叫投龍的道教儀式中所采用的法器,是我們國家現存唯一一套比較完整的投龍法器。在此之前,人們隻是在文獻中知道它的存在。
投龍這種活動都是在名山大川,名勝之地進行的,顯然在永樂皇帝沒有建武當山這個宮殿之前,武當山就已經作為一個道教名山,在當時人的心目中地位就是非常鞏固了。
那麼,襄王為什麼要到武當山來舉行投龍法事呢?
古代的帝王和一些高級貴族,在政治上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之後,導致心緒上不寧的時候,往往都求助於宗教,或者是投到宗教活動當中,求得一種平靜和安寧,襄王之所以進行這樣一場投龍活動,跟心情有直接的密切的關係。
原來,建文帝登基之後,整個心思都集中在如何消除藩王的威脅。分封在湖廣的朱柏眼見著雄霸一方的藩王紛紛獲罪。信奉道教的他急忙派人趕往武當山開建靈壇,祈求道教神靈消災賜福。朱柏按道教特定的方法,將玉簡金龍和玉璧秘密埋入地下,希望金龍能帶上他的心願遞達天庭。
處於急流漩渦中的朱柏向玄武神虔誠祈禱。他渴求安寧,然而,一場紛爭卻在所難免。
因為受父親的影響,朱柏和哥哥朱棣都對玄武神崇奉有加。一直以來,武當因為山高林密,帝王前行多有不便,故每逢祭祀都是臣子代勞。湘王朱柏也因此成為了第一位到武當朝聖的明代藩王。而同樣是信奉玄武神,朱棣卻用了迥然不同的方式。
公元1399年,朱棣四十歲,麵對建文帝的步步緊逼。這一年農曆七月初五的淩晨,朱棣決意起兵對抗侄兒建文帝。
就在舉起造反旗的時候,突然天陰下來,白天都很黑,但是沒過多久,天裂了一道縫,一道光照下來,從天通到底下,很亮,大家說這是吉兆。說是有神靈,朱棣就做出一般人信仰真武的樣子,仗劍披發,把頭發打散,手裏拿著寶劍,然後就問他的謀臣姚廣孝,有沒有看到神,說有,是什麼神,說真武神下降了,然後三軍就歡呼。
這是中國曆史上富有戲劇性的一幕。這一年,燕王朱棣將自己與真武神融為了一體。
朱棣是打仗出身的一個將領,他手下的士兵打仗的時候都要到北京的真武廟去拜真武神,現在他要起兵和南方的朝廷交兵,從勢力上來講是敵眾我寡,處於劣勢,士兵們肯定感到膽怯,他就在這樣一個特殊場合下,披頭散發裝真武附體的樣子,是為了告訴士兵,不光是我自己作戰勇敢,而且神也保佑我們,北方之神,這個戰神保佑我們燕軍一定會取得勝利。
經過三年半的“靖難之役”,公元1402年六月十七日,朱棣即皇帝位,改年號為永樂。幾乎還沒完全在新宮安頓下來,朱棣就派人祭玄武神。在祭文中,他動情的說:“朕肅清內難,幸得北極玄天上帝的護佑,來日定大修宮觀答謝神靈。朱棣是屬於逆亂的、造反奪權的這一派,他必須給自己製造一個他是真命天子,是有神保佑的一個合法性的借口,這對他來說特別必要,也就是爭政治的合法性。
在等待了近半個世紀後,李素希知道,機會終於到來了。已經是五龍宮提點的他更加留意榔梅樹的生長。永樂三年,榔梅開花結果。他派專人將榔梅果送到了京城。
朱棣作為一個新皇帝,應該是殺了很多反對他的儒家文臣,從武力上鎮壓了反對的聲音,但是還不能讓全國老百姓對他心服口服,這個榔梅果來的正是時候,正是因為這個榔梅果的出現讓他感覺到他的君權神授是他統治合法化的一個很好的宣傳的主題。
這是明朝皇室敬奉給武當玄武神的供器。正如李素希所預料的那樣,對玄武神的崇拜加重了小小榔梅在朱棣心中的分量,更何況,榔梅並非年年都開花結果,難怪朱棣會將它視為上天對自己執掌大寶的隆重祝賀。他認為,這是神靈對他統治的認可。於是,永樂皇帝對李素希賜予重賞。
進獻榔梅後的第二年,武當榔梅再次開花結果。這一年,78歲的李素希奉旨進京。史書記載:朱棣在休憩宴閑的便殿接見了他,問以理國治身之道,他以道德奏對。永樂皇帝很高興,賞賜下厚重的禮物,讓他回歸武當山。他把這個榔梅果拿來以後賜給的文武百官,每人很稀罕的三顆兩顆,作為武當山的珍品貢品,賜給文武大臣,告訴文武大臣武當山的玄天上帝真武神保佑我這個新皇帝,你看現在我一繼位結了這麼多的果實,這麼漂亮的榔梅果,你們拿到這個榔梅果應該想到,我當皇帝並不僅僅是靠武力,還有天上的神靈,道教的玄天上帝保佑我。
從此,榔梅果被列為貢品,每年由武當山進獻。整個明王朝的時代,無數官吏、賢士、名人騷客們,都抱著不同的追求和夢想,頻頻登臨武當山,不惜重金求購,以睹其靈跡。今天,我們仍然可以讀到當年那些文壇巨子們吟頌榔梅,讚美武當的詩篇。當年,每逢大慶,皇帝都把榔梅果作為對有功之臣的賞賜。朝廷功勳大臣們都把能得到榔梅果作為一種政治榮譽,這個小小的果子因此成為世間的珍奇。
公元1623年,36歲的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遊覽武當山後,在《遊太和山日記》中寫到:榔梅仙翁祠前有棵特別高大的榔樹,一點樹皮也沒有,光滑地聳立著。榔梅花開時和桃花杏花一樣深淺。成片的花色映照山岡,讓山岩都絢麗無比。
徐霞客見到的榔梅仙翁祠在通往最高峰金頂的途中,往西可遙望南岩宮,是全山十六座祠廟中最大也是至今保存較完整的一處。當年,五龍宮道士李素希進獻榔梅果後,永樂皇帝敕建了這座榔梅仙翁祠。
但讓人大惑不解的是,榔梅的興衰與明皇室的存亡共始終。自清以來,神奇的榔梅果卻在武當山突然消失,獨有榔梅仙翁祠迎風而立。此情此景,讓詩人們感慨到“榔梅曆曆傳消息,莫為仙家隔渺茫”。?
無論春夏秋冬,王道長都會在閑暇時打一套他自創的養生棍法。這個習慣已經保持了近20年。600年前,武當道人李素希也一直保持著清修道士的風格,在武當越來越為永樂皇帝重視後,他退隱於五龍宮旁的自然庵。永樂十九年,93歲高齡的李素希對弟子們說,如今教門已興,我沒有遺憾了。語畢,端坐而逝。這一年,紫霄、南岩相繼重建完工,通往金頂的神道已經鋪就。
李素希是一個長期沒有世俗生活的道士,是一個清修的道士,他死了以後,因為他修煉過程當中,道教講大周天小周天的運轉,使他的骨節,他身體裏邊的機能和一般人不同,所以焚化以後他的骨頭是一種特殊的顏色,骨齒皆青,當時的人都認為它是成仙的一種標誌。
李素希的墓位於五龍宮旁的古榔梅台,它曾是武當規模最大的道人陵墓之一。
從30歲來到武當,經曆了二個朝代,四位帝王,60多年的等待終於如榔梅般開花結果。最終,李素希長眠於榔梅樹旁,後人將他稱為“榔梅真人”。
如今,榔梅仙翁祠內供奉著榔梅真人的塑像。傳說中的古榔梅樹雖然已無處可尋。但慶幸的是,明嘉靖五年,安徽齊雲山道士訪武當山時,武當道教將一顆榔梅樹贈予了齊雲山。公元1998年,武當山將榔梅樹從齊雲山引回,栽植於榔梅仙翁祠內。這顆善男信女眼中的瑞樹,引來了眾人的朝覲。
當年進獻榔梅果時,李素希不知道,一枚小小的榔梅果,會給自己帶來如此的榮耀。他更不知道,玄武賜予的這枚仙果,又將怎樣改變這座大山的命運。
公元1406年,朱棣有了兩個讓滿朝大臣驚訝不已的想法,這是他的父皇乃至以往的帝王都沒有幹過的大事。十四年後,北京建起了紫禁城。兩年後的公元1424年,另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聳立在了2000多裏外的懸崖峭壁之巔,人們稱它為武當紫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