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道不相通(19)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818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少城,寬巷子。
少城曾一度被稱為滿城,是清八旗子弟及家屬居住的“城中城”,建於戰國秦張儀修建的少城遺址之上,布局如同一條蜈蚣,將軍衙門是蜈蚣頭,一條長順街是蜈蚣身,其餘兵丁胡同是蜈蚣腳。少城最多有八旗兵2萬多人,加上家屬有3、4萬之眾,清王朝統治時期,少城不準任何漢人進入,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拆掉了少城的城牆,讓地處中心區域的寬巷子與窄巷子,一下子成了達官貴人建私宅、修公館的風水寶地。
寬巷子原來叫做仁裏頭條胡同,因“胡同”二字帶有滿清印記,這個名字便被轟轟烈烈地革命掉了,革名畢竟與革命不同,大約是瞧不上,或是不耐煩了,隻因這條胡同比它兩邊的胡同都要寬些,便索性被稱作了寬巷子。
張和夋的侄子張敬安的宅子便位於寬巷子的東南側,川西民居特色,斜坡頂、薄封簷,青瓦灰牆,朱色門前,一對石獅,兩個拴馬樁,樸中見奢。
趙義青從張和夋附近鄰居處打探來的信息,張敬安是張和夋同父異母的弟弟張和臻的獨生子,早年曾留學日本和法國,後在據說在南京做生意,半年前回來給父親奔喪後便留在了成都,開了一家洋行,做百貨生意。正室所生的張和夋與庶出的張和臻向來不和,在其父親張德治去世之後,兩子分家,張和臻便搬出了位於五福街的祖宅,自死不相往來。就在張和臻死後兩個月,張和夋也傳出病重的消息,據說張敬安倒是去看過這個伯伯兩回,張和夋死後,由於沒有子女,又沒有留下遺書,張敬安便成了祖宅的繼承人,鄰居對此頗為不屑——他繼承了宅子,但喪禮卻是個什麼也沒得著的遠親操辦的,或許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怕遭人議論,張敬安便悄悄地把宅子賣給了一戶姓南的人家。
南姓人是外來戶,搬進宅子的是一對年輕夫妻,趙義青回憶著自己在五福街轉悠的那幾天,這家人深居簡出,出門的幾乎都是仆人,也無非采辦些蔬菜和日常用品,他竟一次也沒遇見過正主子。趙義青暗自納悶,既是安家落戶,卻又不見其出來經營營生,在這人人自危的亂世之中,年輕輕卻躲在這老宅子裏當起隱士來了,難道他們就不怕坐吃山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