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三月春歸風雨天,碧桃花下傷流年。 第1章 詩情畫意(一)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827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在河南洛川府廣善縣城北三十裏的地方,有一個名為文殊村的小村莊,聽說這文殊村原叫黃牛村,相傳很久以前曾遇到一場瘟疫,村裏的人死傷過半,眼見整個村莊即將遭到滅頂之災,正當村民束手無策,坐以待斃之時,天降祥雲,隱約可見一位騎著獅子的人物出現,這位騎著獅子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文殊菩薩是也!文殊菩薩站在雲端指點大家,說某時某刻某地某泉取泉水一杯,飲之,便可解除這瘟疫之苦。村民一聽,大喜過望,奔走相告,遂按照文殊大士吩咐,取水飲下,不消半刻,頭暈眼花,腹痛嘔吐,心煩氣悶,一切惱人症狀皆消失不見,為了感激菩薩的再生之情,村名自此改為“文殊”。
再說這文殊鄉,地方不大,倒也山清水秀。春天,鳥語花香,映山紅開得漫山遍野都是,紅的似火,粉的似霞,雖不及牡丹般富貴天下,卻也秀麗多姿,清晰動人;夏天,青山綠水,漾漾生情,每到傍晚,天色要黑不黑之際,小小的螢火蟲便提著燈籠,四下流竄,池塘邊,稻田裏,熒熒綠光,明滅可見。村裏出來乘涼的小孩子,三個一群,五個一夥,拿著蒲扇,四處去撲流螢。抓得多了,便帶回家裏,問母親要來一隻鹹鴨蛋,用筷子戳個小洞,小心翼翼的將裏麵的蛋黃蛋白挖出來,再用清水江蛋殼洗淨,將抓來的螢火蟲放入其中,孩童便喜得哈哈大笑,手舞足蹈;到了秋季,“秋露白如玉”,又是一番風景,板栗長的渾圓,有時候主人還來不及收拾,自己就先脹破了肚子,跌下一地的果實,村裏的居民,個個喜笑顏開,慶祝一年的好收成;時至冬季,大雪飛揚,農活顯然是做不了了,但村民還有村民的樂子,要麼幾個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大吃大喝,暢所欲言,要麼就跑到深山裏,人跡罕至的地方,挖個險井,做個套子,抓幾隻野兔或是山雞,運氣好的還能抓到大野豬,拿回家來,給爹娘妻子換換口味。當然了,也不是人人都能上得深山去的,這活計需得熟練人家才做得,一般人進了深山或許就迷路了,抓不住野味不要緊,若是遇到毒蛇猛獸,則小命休矣,是萬萬不能進山冒險的。
王維在《渭川田家》裏說得好: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便是這般悠然自得的風景。
原本這村內住的隻有趙,陳二姓人家,並無他族。全村約莫三十戶人家,也不算太小。祖上世代務農,現如今到了趙基先趙老太爺手上,趙太爺其實年齡並不大才四十出頭歲,隻不過輩分極高,人又正直,熱心。村裏人很是樂意稱他為趙太爺。趙太爺果然有本事,請來了先生,這先生姓賈名世誠,原是個舉人祖籍山東濟南,本是一心想考狀元為國效力的,哪想屢試不中,接連考了三次,如今已經將近四十了,想來也沒多大的希望了,好在家裏微有薄資,隨辭了父母,獨自一人出來行走四方,美其名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也是有緣,一日,這賈先生來誤打誤撞來到這文殊鄉,覺其名不俗,觀之地有靈,擊掌大叫“好好好!”村民愚昧,也不知其意,無不拿他當怪人對待。還號趙太爺算是個有眼識的人,上前誠邀賈先生進屋小坐,好酒好茶的招待對方,賈先生也不推辭,竟像是到了好友故人家裏一般瀟灑自在。二人坐在一起品茶聊天,茶雖不是什麼名茶,卻香氣撲鼻,喝進腹中齒留餘香,那趙老太爺雖然鬥大的字識不得幾個,說起話來卻頭頭是道,紋理清晰。
一席談話下來,賈先生竟覺得遇到了人生的知己,感動得眼淚都要流出來了。趙太爺也有惺惺相惜之感,於是懇請賈先生留下來。
就這這樣,小坐變成了小住,小住變成了長留,賈世誠在文殊鄉一住就是一年,不能總是呆在別人家裏吃吃喝喝吧,雖說趙太爺始終熱情如初,可賈世誠心裏覺得不妥,他見著村裏裏沒個先生,想要讀書還得跑到五裏外的毛家莊,很是不方便,於是毛遂自薦道:“趙兄,愚弟雖不才,倒也識得幾個字,四書五經也熟讀於心,早年還中了舉人,今見趙兄為賢侄讀書之事煩惱,心下有個建議,不如由我來教導賢侄,可好?”
趙太爺大喜過望,一把握住賈世誠的手:“如此甚好!愚兄正為此事煩惱,可巧就遇到了賢弟!你真真是菩薩派來幫助我們的!常言道:‘人不學,不知禮’,又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村就是因為沒有個好師傅來教導,時至今日,竟連個秀才也沒出過!現在可好了!賢弟一來,我們文殊村為國效力指日可待了!”
賈世誠就成了趙太爺家的先生。起先隻是教導趙太爺的兩個兒子,後來村民也陸陸續續地將自家的孩子送來讀書習字,到現在已經有十三個孩子了。賈先生德高望重,趙太爺特意收拾了一間房子給他居住,每月還送二錢銀子做師資,每天飯菜煮好了送到家裏,服侍的是妥妥帖帖,盡心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