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浣紗石(支持範蠡的進)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208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浣紗石
    ——西施故裏傳說
    諸暨城南苧蘿山下,臨江瀕水有一方石。絕代佳人西施,與這塊方石有不解之緣。據說,隻要西施去浣紗,方石就會自動沉浮,水淺則沉,水漲則浮,使她浣起紗來,舒服省力,恰到好處。站在方石上浣過的紗,潔白光亮,柔軟舒展,聽說還有異香呢。
    一天,西施浣好紗,站在石上稍歇。她放眼遠處,會稽山脈像座座豐碑,記載著祖先大禹治水的功德;凝望近處,錦繡田野稻浪滾滾,青苧綠桑直接天際。溪水汨汨,金雞聲聲,漁歌泛舟,牧笛道情,家鄉是多麼富饒、多麼美好啊!
    然而,越國戰敗了,每年要向吳王交貢,眼前的一切都不屬於自己。什麼時候祖國才會強盛起來?什麼時候窮人才能過上好日子?西施想到這裏,不禁眉心鎖結,胸口隱痛。她歎息一聲,唱起歌來:
    “苧蘿苧蘿春已暮,浣紗浣紗淚成河。黃絲綿綿繞青竿,白雲依依逐綠波。日浣夜織奈何苦,月貢歲納剩無多。何日得為奴家衣,越吹伴我舞且歌……”
    哀怨的歌聲順著江風,沿著溪穀,飄向遠處,飄到一葉扁舟上。駕舟的人聽了,驚歎道:“自古詩言誌,歌傳情。這女子唱此哀歌,定然憂國憂民,心地美好,未知其貌若何?”說罷,加速劃槳前去尋訪。
    雨後方晴,溪流飛湍。小舟逆水而上,進三步退二步,遲遲不前。那人正焦急,忽然“嘩”的一聲,江水倒流,將扁舟一直送到方石邊,然後又順流起來。
    西施歌罷,正潸然下淚。忽見一葉扁舟飄來,舟中立一書生,神采奕奕,風度翩翩,不禁看出了神。那書生立在舟頭,向她深深一揖,問道:“姑娘莫非神女,唱得如此好歌?”
    “奴家姓施名夷光,世居苧蘿西村,人稱西施即是。先生你……”
    “下官上大夫範蠡,聞歌尋訪到此,冒昧了。”
    西施一聽是範蠡,連忙施禮,羞澀地說:小女子山野之人,雖久聞英名,卻不識尊顏,有失禮儀,伏乞恕罪。”說罷再拜。
    “哪裏哪裏。”範蠡跳上方石,急忙還禮,“下官亦早聞姑娘內具忠賢,外有絕色,今日巧遇,真乃三生有幸……”
    俗話說:惺惺惜惺惺。範蠡與西施,一個是風流才士,一個是巾幗魁首。倆人一見如故,一談傾心,很快互認了知音。
    款談之中,日近西山,鳥雀噪歸。西施邀範蠡去她茅舍用飯。那範蠡生性倜儻,欣然隨往。飯後,明月當空,晚風送爽,倆人又來到方石之上,說盡三朝六代榮枯升沉之事,訴遍五湖四海悲歡離合之情,終於互相傾吐了愛慕之情。西施取出紗巾,範蠡摘下玉佩,各為聘禮,互贈定情,訂了百年之好。
    夜闌更深。倆人指石為證,對月盟誓:永同甘苦,互不負情。範蠡吹起洞簫,西施即興而歌,夜鶯為之助唱,江水為之和鳴,萬裏長空,飄蕩著他們的心聲:“當歌浣江,水漫漫兮;結發方石,誓旦旦兮;國難毋除,心悠悠兮;死生與共,月燦燦兮……”
    後來,為了複仇複國,範蠡固然忍辱獻妻,西施固然慷慨獻身。功成名就,雙雙泛湖,可謂誌合而道同。人們為了紀念西施,就把這塊方石叫了浣紗石;為了歌頌這對神話般的情侶,又把這塊方石別叫結發石。直到今天,當地的青年有了戀人,往往成雙捉對去方石上談心。據說,凡是去過那裏的情侶,他們的愛情分外美好。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