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資治通鑒,靖康之恥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4164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宋英宗即位,將富弼召為樞密使,因足疾解職,進封鄭國公。
    宋英宗趙曙,宋朝第五位皇帝,濮王趙允讓第十三子,宋仁宗趙禎養子,趙曙為帝之後,任用舊臣韓琦等人,與遼國和西夏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後趙曙命司馬光設局專修《資治通鑒》,第二年,趙曙因病駕崩於宮中福寧殿,享年三十五歲,在位4年。
    宋神宗趙頊正月繼位,富弼再度為相,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變法企圖改變北宋,讓華-夏強大,可惜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王安石鬱然病逝於鍾山,享年六十六歲,名列“唐宋八大家”
    富弼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判亳州,拒不執行青苗法。後以司空、han國公致仕,退居洛陽,仍繼續請求廢止新法,富弼去世,年八十。
    範祖禹從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鑒》,在洛十五年,不事進取。王安石尤愛重之,範祖禹卻不往謁見。書成,司馬光薦為秘書省正字。哲宗立,遷給事中。宣仁太後卒,小人乘間害政,諫章累上,不報,卒,終年五十八歲,北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詩人,範鎮、範祖禹、範衝三人稱作三範修史。
    宋神宗趙頊,在熙寧變法期間,王安石任用王韶出兵抗禦西夏,拓地五州,史稱“熙河開邊”。
    西夏皇室內亂,神宗以為有機可乘,遂出兵五路伐夏,但深入夏地各軍因糧草不濟,無功而返,又聽徐禧之計,築永樂城,西夏發30萬大軍圍攻永樂城,戰敗。宋軍兩次戰敗,神宗希望攻夏雪恥、節省“歲賜”的計劃徹底破產,三年後,宋神宗趙頊在福寧殿憂鬱而逝,享年38歲,趙煦嗣位。
    宋哲宗趙煦,宋朝第七位皇帝,年僅十歲,由祖母太皇太後高氏(高滔滔)臨朝聽政,高氏起用司馬光等,恢複舊法,史稱“元祐更化”。
    八年後,太皇太後高滔滔去世,趙煦開始親政。趙煦親政後,下令紹述並實施元豐新法,罷舊黨宰相範純仁、呂大防等,起用章惇、曾布等新黨。新黨執政後,逐步恢複免役、青苗、市易等新法。後來新黨內部分裂,使新法大受影響,黨爭愈演愈烈。
    宋夏戰爭在一次爆發,在軍事上重啟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區,並發動兩次平夏城之戰,使西夏臣服。
    七年後(華-夏1100年),趙煦病逝,年僅二十五歲,在位十五年。
    蘇軾,字子瞻,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曆史治水名人,宋神宗時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宋孝宗時追諡“文忠”。
    世稱蘇東坡、蘇仙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宋哲宗沒有留下子嗣,死後由他弟弟趙佶即位,是為宋徽宗。
    宋徽宗趙佶即位之後啟用新法,但是宋徽宗重用的蔡京等打著紹述新法的旗號,無惡不作,政治形勢一落千丈。過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辦“花石綱”,在汴京修建“艮嶽”。宋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宮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在宋徽宗集團的腐朽統治下,內部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先後爆發,北宋統治危機四伏。但是宋徽宗在藝術上的造詣極高。宋徽宗對繪畫的愛好十分真摯,他利用皇權推動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發展。
    宋夏戰爭斷斷續續,依照北宋在位皇帝的順序,將仁宗時期與西夏的戰爭歸為第一次宋夏戰爭,英宗時期為第二次宋夏戰爭,神宗時期為第三次宋夏戰爭,哲宗時期為第四次宋夏戰爭,宋徽宗時期為第五次宋夏戰爭?。
    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兵臨城下,受李綱之言,禪讓給太子趙桓,)三月,與欽宗趙桓被金人擄去,死於五國城,時年54歲,史稱靖康恥。
    北宋悲歌,在一次衣冠南渡,金國在靖康之難中俘虜了眾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趙構是其中的一位漏網之魚。趙構從濟州南下到陪都南京應天府即位為宋高宗,於鴻慶宮謁太祖廟,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半年之後,為避金兵進攻,以巡幸為名,先後流亡至揚州,金朝也一路南撲,直逼杭州,宋高宗無路可逃,隻得入海逃避,在溫州沿海漂泊了四個月之久。由於南方天候潮濕河道縱橫,加上南宋軍民的英勇抗戰,金主帥完顏兀術決定撤兵北上。在北撤到鎮江時,被宋將韓世忠斷掉後路,結果被逼入黃天蕩。宋軍以八千人之兵力圍困金兵十萬,雙方相持四十八日,最後金軍用火攻才打開缺口,得以撤退,金軍又在建康被嶽飛打敗,從此再不敢渡江。
    灰燼中重燃,黃天蕩之戰,朱仙遙望黃龍恨國恥未涯,可惜嶽飛的情商,太低了,不然怎麼會對著現在的皇帝說要迎回二聖,把現在的皇帝放在什麼位子,也是後來的嶽飛之死,埋下伏筆。
    宋室南渡之後,朝中將領以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嶽飛戰功最為卓著,他們在抵抗金兵、保證南宋政權的建立與鞏固過程中起過重大作用,被譽為“中興四將”。
    據史書記載,劉光世一貫畏懼金軍,一有詔令讓他到前線,他就設法退避。由於他治軍不嚴,不少流寇、叛軍反而投靠他,他的部隊在當時人數眾多,成為高宗依靠的主力部隊之一,他死後被追封鄜王。由於名聲不好,在“中興四將”的另一種說法中,劉光世被名將劉錡替代。
    韓世忠,字良臣,自號清涼居士,南宋名將、詞人,民族英雄,韓世忠身材魁偉,勇猛過人。出身貧寒,18歲就應募入鄉兵。北宋末年方臘起義,他曾率人擒獲方臘,此後在北宋末及南宋初的抗金戰鬥中,逐漸升為高級將領。
    韓世忠在抗擊西夏、金朝的戰爭中為宋朝立下汗馬功勞,又在平定各地叛亂中作出重大貢獻。
    張俊,字伯英,十六歲時為弓箭手,於宋徽宗時期參與對西夏作戰及鎮壓山東、河北農民起義。曾隨種師中救援太原。康王趙構(宋高宗)任兵馬大元帥,他即率部往從。高宗趙構即位後,任張俊為禦營司前軍統製。苗劉之亂時,他和韓世忠等受張浚節製,平定事變。紹興年間,鎮壓農民起義和叛將李成等部,並阻擊偽齊劉豫及金軍南侵。與嶽飛、韓世忠合稱三大將,所部稱張家軍。後首請納兵權,被罷樞密使,進封清河郡王。又參與促成嶽飛冤獄。
    張俊貪婪好財,大肆兼並土地,年收租米達六十萬斛。高宗曾親臨其家,禮遇優厚。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張俊去世,年六十九歲。
    嶽飛,字鵬舉,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嶽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先後參與、指揮大小戰鬥數百次。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複建康,收複襄陽六郡。
    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嶽飛揮師北伐,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嶽家軍先後收複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
    宋高宗趙構,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嶽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
    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嶽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韓世忠為人耿直,不肯依附權臣秦檜,曾為嶽飛遭陷害而鳴不平,史稱其“固將帥中社稷臣也”
    韓世忠,累遷至鎮南、武安、寧國三鎮節度使,封爵鹹安郡王。晚年杜門謝客,口不談兵,悠遊西湖以自樂,逝世,年六十三。追贈太師、通義郡王。宋孝宗時追封蘄王,位列七王之一,後配饗宋高宗廟廷。宋理宗時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嶽飛是南宋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以收複失地;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率領的“嶽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軍有“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評語,以示對嶽家軍的由衷敬佩。
    宋高宗趙構,重用主和派的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一味求和,處死嶽飛,罷免李綱、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也為後來的弱宋打上了標簽,後禪位於皇太子趙昚,崩於德壽宮,時年八十一歲。
    宋孝宗趙昚,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間,平反嶽飛冤案,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複中原;內政上,加強集權,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汙,重視農業生產,百姓生活安康,史稱“乾淳之治”。
    淳熙十六年,趙昚禪位於三子趙惇,自稱壽皇聖帝,宋孝宗趙昚五年後崩逝,在位二十七年,年六十八。
    宋光宗趙惇,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朝第三位皇帝,趙惇繼位之初,確有革故鼎新之意,能聽取臣下諫言,也裁汰了一些不肖者。但他“宮闈妒悍”,懼內心理嚴重,以致後期荒廢朝政;又聽信讒言疏離太上皇趙昚,引起南宋的政治危機。趙惇在位五年,“乾淳之治”的成果漸消,南宋開始由盛轉衰,宋光宗趙惇禪位於次子趙擴,成為太上皇,史稱“紹熙內禪”。
    宋寧宗趙擴,宋朝第十三位皇帝,南宋第四位皇帝,宋寧宗即位後,任用趙汝愚和韓侂胄為相,趙、韓兩派鬥爭激烈。
    宋寧宗趙擴,罷免了趙汝愚,韓黨專權。次年又定理學為偽學,禁止趙汝愚、朱熹等人擔任官職,參加科舉,是為“慶元黨禁”。
    追封嶽飛為鄂王,兩年後削去秦檜封爵,打擊了投降派,開禧二年(1206年)宰相韓侂胄北伐金朝,因北伐失利,被迫簽訂了嘉定和議。
    宋寧宗趙擴,政治能力並不十分出色,在他統治前期,朝政由韓侂胄把持,後期則由史彌遠與楊皇後控製,且在兩次宋金戰爭的問題上搖擺不定,但他平時虛心好學,生活節儉,並善於聽取臣下意見,總體而言尚算一名忠厚之主,後在臨安宮中的福寧殿去世,在位30年,終年57歲,葬永茂陵。
    宋理宗趙昀,宋朝第十四位皇帝,南宋第五位皇帝,趙昀被權臣史彌遠擁立為帝。趙昀繼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權相史彌遠挾製之下,自己對政務完全不過問,自己則尊崇理學,縱情聲色,史彌遠死後,趙昀才開始親政。他親政之初立誌中興,采取罷黜史黨、親擢台諫、澄清吏治、整頓財政等改革措施,史稱“端平更化”。
    派兵聯蒙滅金。同年出兵收複三京,但以失敗告終,蒙古大汗窩闊台以宋朝背約為由,全麵侵宋,持續四十多年的宋蒙戰爭爆發。晚年趙昀又沉湎於醉生夢死的荒淫生活中,朝政相繼落入丁大全、賈似道等奸相之手,國勢急衰。
    華-夏千古悠悠之中,太多人曾經報效華-夏,也有太多人曾將熱血灑在了這裏,我們要好好繼承先輩祖先們的意誌,好好一起守護華-夏,本書會嚴格按照真正曆史的進程來寫,一些從來不存在的人物和事件不會寫,尊重曆史,尊重先祖,就是尊重自己。
    ——未完待續——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