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美的蛻變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817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和聖和師兄的友誼已經在塵世間存在十來年了,伴隨著我度過了一個個快樂或是憂傷的日子,成了我生命中最美的一道風景。我和師兄是在武漢相識的,依然記得那天我風塵仆仆地從火車站坐公交車到了康複中心,康複中心的門是敞開的,隻是裏麵沒有人,大概是時間還早的原因吧!這是我第二次到武漢,所以並不陌生,也不管裏麵有人沒人,就以一個老熟人的身份毫不客氣地進了房門。這個時候,聖和師兄從樓上下來,詫異地看了我一眼,匆匆地離開了。
很快我就認識了在康複中心學習的所有成員,並且得知聖和師兄就要離開武漢了,我原以為我們的緣份隻限於那彼此略覺好奇的驚鴻一瞥。結果聖和師兄卻因為一位佛學老師要來的緣故,決定在武漢多停留一段時間,這樣就讓我們有了相處的機會。因為脾氣溫和,我的人緣一向不錯,幾天下來就受到了大家的歡迎,隻是與聖和師兄更談得來一些,我們對很多問題的看法都非常相似,我常常會因為這種巧合而看著他傻笑。
我離開武漢後,聖和師兄隨同老師一起去了西藏。我想人世間的緣份是由不得自己做主的,聚也是緣,散也是緣。所以我並不會因為離別而憂傷,我隻想在有緣相聚的時候善待每一個人,盡我的所能去對他們好,一旦分開,心中再也不去牽掛。也許聖和師兄從此不會再出現於我的生活之中,隻會成為被我珍藏在記憶裏的一段往事。
可沒過多久,我卻和師兄在九華山上邂逅了,我們不由地相視而笑,為了這無處不在的緣!實在是和師兄很談得來,所以常常兩個人坐在一起大侃特侃,從對佛法的理解談到平常的為人處事之道,從遠的談到近的,從虛的談到實的……師兄是個很爽朗的人,喜歡放聲大笑,在他的影響下,我也學會了拋開所有的煩惱,展現出無憂無慮的笑容。
那個時候,恩師仁德方丈正好在祗園寺裏,在老師的指點下,我和聖和師兄還有其他許多朋友,一起跑去皈依恩師。依稀還能記得那一天的雲淡風輕,依稀還能記得那一天的歡聲笑語,依稀還能記得那一天的莊嚴清淨……而我的恩師卻不在人間了……如今留在我身旁的,隻有一本有他親筆簽名的《地藏經》。
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我和聖和師兄成了名副其實的師兄妹,其實這樣說在佛教裏似乎是不合禮儀的,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會被統稱為師兄。隻不過我是個比較有依賴性的人,總想賣個小,當個小師妹,好得到更多的疼愛。
離開九華山之後,時常能收到聖和師兄寫來的信。他是個非常有文采的人,引章摘句如同己出,字也寫得漂亮,讀他的信,對我而言算得上是一種享受了。而他對我的關愛,更是超乎尋常,經常給我寄文學方麵和佛學方麵的書籍,讓我增長了不少知識;更在我生病期間,從千裏之外寄來了一大箱子的藥;一聽說我要吃素,馬上給我寄來真空包裝的素食;擔心我沒錢買郵票,經常在給我的信裏夾上幾十張郵票……
師兄對我的好,一言難盡!我常常會因為他的關愛而幸福地微笑!
後來我結婚了,後來我有煩惱了,後來我不再是他的無憂無慮的師妹了……我給他的信中,常常充滿了抱怨和憂愁。師兄很是替我擔心,寫信勸解我說:“人生苦短,別為瑣事浪費太多的時間。性格弱的人,需要憐憫;而性格強的人,不需要這一切。他穿過不理解他的人群,獨自走自己的路。”我知道,師兄是個堅強的人,他希望我也同樣堅強。
可我終究是懦弱的,而且還是那樣無所顧忌地把自己的懦弱呈現在師兄的麵前。師兄隻好苦口婆心地開導我說:“人生如水月鏡花,有緣則聚,無緣則散。無所謂對錯,有的也隻是善緣、惡緣罷了。平淡的人生曆程,對佛法的領悟是膚淺的。有過刻骨銘心的痛,才能對佛法有深刻的領悟!振作點,好嗎?”
雖然相隔很遠,可師兄的心始終都牽掛著我,並且以他的智慧來啟發我,希望我能看穿娑婆世界的假相,尋找到自己的本心。師兄為我所做的一切,是我今生今世都不能夠忘懷的。記得我曾經寫過一首長詩,詩寫得不好,卻很真實地表達了我對他的感激:
曾作武昌客,識兄於偶然。參禪忘飲食,論道廢餐眠。坎坎西行路,幽幽九華天。
與兄重聚首,共拜佛門前。別後寄書箋,殷勤十數篇。辭辭存善意,字字湧文泉。
感妹何其幸,得兄如此憐。相遙千裏地,贈藥意虔虔。三載為人婦,言之涕淚漣。
多情南國雨,薄幸北方煙。惆悵春風斷,傷心明月圓。舉樽還自歎,生死兩難全。
念及兄相勸,萬般皆宿緣。苦消愁亦去,多謝李兄賢。
我和聖和師兄就這麼隔著山、隔著海地交往著,有時候我會很強烈地想要再見到他,他卻灑脫地說:“君子之交淡如水。淡則道疏而可久,濃則情縱而難長。人生該聚多少時,該見多少麵,都有夙緣,都有定數。到得緣盡數盡,不單難聚,而且見麵也不得一見麵。何如少聚幾回,留些未了之緣,剩些不完之數,到得散了,還可複聚,不好麼?”
我的聖和師兄啊,的的確確是個讓人欽佩的人,他的善良、他的堅強、他的無所執著,都是值得我學習的。可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因為我的心理狀態不好,我不再和師兄聯係。直到去年十二月,無意中翻看到師兄給我寄的賀卡上有他的電話號碼,我才突然給他打了個電話,我不敢肯定這個電話是否能打通。然而電話那頭卻果真傳來了師兄爽朗的笑聲,一如當年在九華山上對坐之時。他對我的關愛也一如當年,沒有因為我的任性而有所改變。
那一段時間我心裏有太多的困惑,因此常常向聖和師兄提一些很可笑的問題,他卻總是很耐心地指點我。
我向師兄訴苦說:“最近無明又起,煩惱現前,所以要和師兄加強聯係。希望你對信仰的堅定,可以感化我。一位同修告訴我,情感是迷惑的表現,是要徹底舍棄的。而我可以看淡名利與一切享受,唯獨對情感執著得令自己心痛,想舍棄又心不由己。”
師兄回答說:“信耶穌者以兄弟姐妹相稱,提倡博愛;佛教我們視兒女如眾生,視眾生如兒女。倡導化小愛為大愛,無情的人成佛與世何益?”
有一次我又莫明其妙地犯了傻,跑去問師兄:“修行是要心如止水的,可創作卻需要激情!很難兩全。我可以做到保真去偽、存善舍惡、遠離嗔恨、寬愛待人,卻不能讓自己沒有情緒,難道我此生注定和修行無緣嗎?我對生活幾乎沒有要求,任何人善待我,對我而言都是一個驚喜。比如你和聖強、還有活佛對我的好,總是讓我覺得難以承受,更不知如何回報,盡管心裏明白你們對我的好是沒有條件的,我卻難以釋懷。重情義如我者,究竟是好是壞?”
師兄反問我說:“古往今來,誰心如止水?你對人家好,人家才會對你好,何必自尋煩惱?多念佛,少胡思亂想。”
師兄的回答讓我暗暗吐舌,還好他看不見。正是在他的指引下,我開始學著掌控自己的情緒,而不被情緒所左右,漸漸地有了一些長進。忍不住又向師兄報告說:“短短的兩個月之中,發生很多事,讓我煩惱又讓我歡喜,最終激發出一個大願:為了佛法,可以舍棄一切!我很慚愧,這個願發得太晚了!”
師兄依舊氣定神閑地說:“不求大道出迷途,縱負賢才豈丈夫?一發心便是因地菩薩,但證果非易事!勇猛心易發,長遠心難求!願我們互相鼓勵、互相督促,共同進步!”
如今我終於讓自己的心越來越清淨,煩惱越來越少,終於不再有過於強烈的執著……
在無法言說的清淨之中,我感覺得到自己在一點點地蛻變,這將是我一生之中最美的蛻變!師兄,你看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