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項羽的世界(3)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093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隱患
    世上根本沒有什麼絕對公平的封賞。
    項羽的分封也不例外。
    很顯然,他通過這次的分封抬舉了一部分人,也打壓了一部分人。
    網羅自家的黨羽,排斥異己,打擊敵人,這些都無可非議。
    畢竟玩政治的人不是慈善家,也不會是人道主義者。
    但即便如此,項羽的分封計劃中還是出現了一些漏洞。
    區別對待敵人和自家人是鞏固權力的一個原則。
    但在麵對待自家兄弟時,也必須展現出一視同仁的姿態,這是安定內部局勢的另一條原則。
    顯然,在這方麵,有人吃了虧。
    第一個吃虧的同學就是英布,他為項羽博命拚殺,流的汗出的血明顯要多於張耳,可是張耳受封的隆重遠在英布之上,張耳幾乎全盤接手了趙國的地盤,而英布隻擔任了一個區區的九江王。
    更令英布難受的是,張耳手下一個戚戚無名的將領申陽也被封為了河南王。
    這叫人如何信服呢?即使是個君子,他也會在內心深處憤憤不平。
    何況這位英兄弟還是一個如假包換的小人呢?
    在隨後的楚漢戰爭中,這位悍匪公然反水,投向了劉邦的懷抱,不能不說,最初的病根還是出於這次不公正的分封。
    英布同學的戰鬥力非常強大,他的叛變對項羽造成了致命的打擊,假若當初減少幾個不必要的席位,給英布曾封幾個郡的話,這位“加勒比海盜”一般的仁兄,很可能就會留在項羽軍事集團之內。
    得不償失啊。
    更要命的是這位受到項羽高度禮遇的張耳仁兄,最終也投靠了劉邦,項羽大哥抬舉他就顯得更加不值了。
    還有一個同學也覺得吃了大虧,他同樣為此憤恨不已。
    不用我說,這位同學就是成安君陳餘。
    而直接刺激陳餘同學的不是別人,而是張耳。
    高抬張耳而貶低陳餘,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
    陳餘和張耳是一對特別奇怪的兄弟,他們曾經是生死之交,後來又成了不共戴天的死敵。如果要尋找友誼的楷模,看看陳餘和張耳吧,如果要尋找仇恨的樣板,還是看看陳餘和張耳吧。(這類似於說:如果你愛一個人,請把他送到紐約;如果你恨一個人,請把他送到紐約。)
    當他們兩個人要好的時候,陳餘事奉張耳如同對待自己的父親。
    巨鹿之戰徹底摧毀了這兩個人之間的友誼。
    當時張耳和趙歇被王離圍困在巨鹿城內。張耳想讓駐紮在巨鹿北麵的陳餘求救。
    他派出了張魘和陳澤兩位同學出城責備陳餘,並要求後者立即啟動衝入巨鹿救援的計劃。
    陳餘拒絕了張耳的請求。不是因為陳餘不想搭救張耳,而是因為他評估去搭救張耳也隻能白搭。
    到時張耳沒救出,自己也得死,連後續援救張耳的機會也沒有了。這是既不能給張耳也不能給自己帶來任何利益的傻事,陳餘認為他沒有必要犯傻。
    吵不過這兩位同學,陳餘就派了五千兵馬讓這二位前往突擊,結果這五千人馬無一生還,連張魘和陳澤兩同學也被徹底撂倒了。
    血的事實表明,陳餘的判斷是對的。
    然而張耳並不理會這些,他隻想看到陳餘對自己的姿態,姿態真的比本質更重要嗎?這應該是一個哲學命題。張耳認為姿態第一,陳餘則認為本質才是核心。
    在這個哲學命題上,我真誠地支持陳餘。可是人家張耳不理解,這也沒有辦法。
    巨鹿之圍被項羽大哥解除之後,這兩位生死之交的兄弟卻徹底翻臉了。
    張耳甚至懷疑那兩位同學死於陳餘的謀殺,陳餘憤怒地解下了腰間的大將軍印信。
    而張耳竟然不加推辭,收回了陳餘的印信。
    友誼徹底崩盤了,仇恨徹底爆發了。
    客觀看待張耳和陳餘的翻臉事件,陳餘固然也過於激動,然而張耳更有過錯。作為一個大哥,不但不體諒陳餘的實際難處,還妄圖搞“道德殺人”那一套(用道德殺人,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十分過分而且很不靠譜。
    很簡單,你要陳餘不計成本地營救你,可問題是陳餘死了也救不了你,你又何必要你的兄弟枉死呢。再說,你的兒子張敖也有一萬多人馬駐紮在巨鹿城北,你的兒子都做不到不惜成本地救你,又何必去苛求你的結拜兄弟呢?
    兒子都做不到,卻要苛責兄弟,張耳大哥,您這也太不厚道了吧。
    這麼說吧,陳餘肯定很受傷,也很鬱悶。
    一受傷一鬱悶就要死磕,一死磕就要出人命。
    這兩位老少同學的個人恩怨,直接對項羽的革命事業產生了嚴重的後果。
    但這也怨不得別人,要怪還得怪項羽的政策水平不高吧。
    我在前麵說過,打擊敵人無可非議。但敵人也有兩種:
    一種是自以為是你敵人而並非你敵人的“敵人”(類似於“假性近視”);另一種就是實實在在不帶水分的敵人。
    坦白地說,田榮屬於第二種,你別說冷落就是爆揍他一頓都沒錯。但陳餘卻屬於第一種,對這種人你最好還要特別禮遇,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處在模糊階段,一不小心就會變成你的對立麵(假性近視轉化為真性近視)。
    事實就是這樣,項羽不把陳餘當自己人,陳餘就把項羽當敵人。在巨鹿之戰中,在外麵作戰的陳餘顯然比龜縮在巨鹿城內的張耳更有功勳,而入不入關中隻是一個態度的問題(進關中跟旅遊差不多),即使在這個態度問題上,陳餘賭氣的對象也不是項羽,項羽又何必懲罰陳餘而迫使這位兄弟奮起反抗呢?
    自己給自己製造了一個本來可以避免的敵人,這招實在不高明。
    而且,陳餘比張耳更能打,這就更麻煩了。
    一句話,把寶全壓在張耳身上,項羽可虧大了(鑒於這位仁兄後來在陳餘的打擊下還投降了劉邦,那吃虧的係數就更是幾何級增長了)。
    假如當初項羽采取平衡政策,在分封張耳為王的情形下也同樣分封陳餘為王,那陳餘即使要狂揍張耳,也不會捎帶著把怒火噴到項羽身上了。
    這是一個巨大的隱患,現在還沒有發作。
    但發作隻是時間的問題。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