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戰雲密布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456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第四節戰雲密布
    隊伍在長沙休整三日,補充給養,重新登上軍列,向湖北進發了。
    列車是在黃昏時出發的,行進時間都是夜間,這主要是躲避日寇的偵察。此時已經是一九三八年夏天,徐州會戰已經結束。國民軍在徐州會戰中雖然重創日寇,但我方損失更為慘重。比較安慰國民的說法是,徐州會戰為部署武漢保衛戰贏得了時間。
    且說日寇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攻克國民政府首都南京之後,日本大本營就開始研究所謂“攻占漢口作戰”。早在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上海淪陷後,國民政府於十一月二十日發表《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宣布遷都重慶。但政府的軍政機關卻並沒有立即西遷入川,而是先轉移到武漢,使得武漢成為當時事實上的戰時首都。自從華北和華東的眾多大城市淪陷後,武漢已經成為中國為數不多的尚未淪陷的大型城市。日軍參謀本部情報部認為,隻要攻占武漢,就能支配中國;通過武漢會戰,可以做到以武力解決“中國事變”大半的目的;隻要控製了武漢,即可以把蔣政權逐出中原,“使蔣政權降為地方政權”。故一九三八年五月徐州會戰甫一結束,日本方麵即決定於當年秋季進行“漢口作戰”:所有在中國大陸作戰的部隊停止回國調動,國內繼續動員增兵40萬人,並拿出32。5億日元的作戰費用預算,以給國民政府“最後致命的一擊”,迫使中國投降,改變“帝國雄獅百萬受製於中國”的現狀。為了畢其功於一役,日寇可謂傾盡全力,甚至連日本本土僅留的一個近衛師團,也待命隨時增援“武漢大戰”。
    中國方麵在淞滬會戰、南京會戰結束後,努力吸取前期對日作戰教訓,確立了“守武漢而不戰於武漢”的原則。“中國人民和政府已被日本侵略者欺侮壓迫到最後限度。”蔣介石此間在中央廣播電台發表講話,誓言“中國軍隊為了民族之生存,決心在武漢地區與日軍決一死戰”。蔣介石親自坐鎮武漢直接指揮,並稱:“這次抗戰,是以廣大的土地來和敵人決勝負;是以眾多的人口來和敵人決生死。……我們現在與敵人打仗,就要爭時間。我們就是要以長久的時間來固守廣大的空間,要以廣大的空間來延長抗戰的時間,來消耗敵人的實力,爭取最後的勝利。”
    為了達到國民政府製定的作戰目的,蔣介石國民政府調集全部海空軍以及陸軍120個師總兵力約110萬人,以武漢為核心,構成一條穿越豫、鄂、皖、贛四省、防禦正麵達1300餘公裏的巨大防線。中國軍隊決心利用大別山、鄱陽湖和長江兩岸地區有利地形,組織防禦,保衛武漢。具體部署: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所部負責江北防務,國軍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指揮所部負責江南防務;第一戰區部署在平漢鐵路的鄭州至信陽段以西地區,防備華北日軍南下;第三戰區在安徽蕪湖、安慶間的長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東地區,防備日軍經浙贛鐵路向粵漢鐵路迂回。韋名流所在四十八軍新三團,受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節製,即將被部署到江北鄂東作戰。
    一九三八年六月初,占據合肥的日軍第六師波田支隊由蕪湖溯江西進,向安慶進攻,拉開武漢會戰序幕。中國守軍第26、第27集團軍節節阻擊。十二日波田支隊攻占安慶,繼續沿江西進。十三日第六師攻占桐城後,轉向西南方向進攻,十七日陷潛山。至七月初,日軍在江北占領太湖、望江以東,在江南占領江西湖口以東的長江沿岸地區。在江北對鄂東門戶黃梅虎視眈眈,在江南對江南重鎮、南潯線北邊起點九江形成嚴重威脅。
    四十八軍以及三十一軍防線正在皖西桐城、潛山、太湖以及鄂東黃梅、廣濟(今武穴)、浠水一線,可謂處在對日寇作戰之最前沿。經過多次與日寇作戰,四十八軍人員損失慘重,有的整團建製都不存在,亟須補充力量。新三團,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奔赴戰場的。
    第五節奔赴前線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