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調查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626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石家曆代都極重宗嗣祖祠的修葺和供養。
    三、四百年來,前後經曆了兩個朝廷,石氏一族有過風光、有過衰敗,曾盛極一時、也曾險些滅亡,走過太平盛世、也從烽火連天中走過……綿延至今,自有其本身的過人之處,許多人相信、也多少與先祖們庇佑有些關係。
    到了石行帆這一代,世道靜好,石家偏重經商,加上基業豐厚,官場上也略有幾個學生、弟子,正是一派枝繁葉茂的氣勢。加之幾個同輩手足之間竟也難得的親厚和睦,少有爭權貪利的糾葛,因而讓石行帆這一家之長當得輕鬆愜意、無甚煩憂。故此,正當壯年的石行帆才有這許多閑工夫翻族譜、挖先祖的隱私,進而對其中隻字片語言及的“妖胎”產生了濃厚的好奇。
    。。。。。。。。。。。。。。。。。。。。。。。。。。。。。。。。。。。。。。。。。
    石行帆的頭一個計劃,理所當然的,是去老宅祠堂。
    雖然為了方便,石家在位於皇城的深宅大院邊上置辦了一方清淨好風水的土地,又建了座小祠堂,專用於小節小慶日子裏供奉祖宗、教訓不上進的族人子弟、以及小規模的家族聚會,但逢到大年大節、大喪大殮,除了在城裏小祠堂置辦外,終究仍是要浩浩蕩蕩回老宅祖祠來,齊聚族人,開堂大辦。
    因此,石行帆對老宅和祠堂也算熟悉得很。隻是,曆經過何止百十次世代家主的改建、擴建、毀損和重建,大大小小的修補、翻新和整理更是不可計數,如今老宅的規模早已不是當初可同日而語的了。自然,祠堂更是重中之重,不斷地修善和增補使之比先時宏偉了不知凡幾、舊時光景難見。族譜中所說的祠堂旁挨著的小院早就蹤跡全無、連影子都看不到了。
    石行帆繞著祠堂四處探訪了幾圈,絲毫不得要領,隻得怏然作罷,另想他法。
    當年涉及此事的人自然早已作古。現在查問起來,可謂困難重重了。
    ==================================
    常六。據石行帆猜測,應該是個頗得信任的老家人,又是在宗祠裏供奉的,住在老宅院裏,便想從他下手,誰知問遍了幾個宅子裏最老最有淵源的老家人,也沒個聽說過的。就是村子裏有些根底的家裏有年長者的幾戶人家也去打聽過,仍是一無所獲。畢竟中間隔了十好幾代人了。
    這有名有姓的尚且難覓一絲痕跡,更別提族譜副卷裏提到的那兩名守在夫人院外的家主心腹了。連名帶姓一概不知,是否是石家家養的?還是從小外頭買來的?甚至是雇來的江湖野人?……這查起來真正是毫無頭緒了。下剩唯有管家陸姓和丫頭慶圓這兩條線了。
    管家有大有小,大管家管大事大家;小管家管小事小家。石行帆推測,其時八代家主尚在,跟在未接位的九代家主身邊的,多半是個使喚得意的小管事的。若是沒出這件事、再磨練幾年也就當上總管了。可惜,據查,石家有記載的總管,姓陸的總共就四位,且都是被二十一代朝後的當家家主所任用的。而至於小管事的們,除有犯過大錯受過加法的有案記錄以外,都早已無證可考了。又是一條死路。
    最後,石行帆抱著僅存的一絲希望,憑著那張薄紙上依稀的記載,摸著路找去了蔭柳鎮慶圓丫頭曾躲藏過的地方。石行帆指望的是,當年風流公子薄命丫鬟的軼事在小小的蔭柳鎮、可能驚世駭俗廣為流傳,也許時至今日仍有人記得也未可知,最好能找到當年慶圓丫頭住過的舊居。可惜,事有不盡如人意,誰料當年不過三五百戶的小小蔭柳鎮,如今卻已是今非昔比大相徑庭,搖身一變,成了方圓百裏赫赫有名、人口達萬、八千的偌大一個重鎮了!
    蔭柳鎮得名,靠的是滿鎮的古柳,餘蔭路人,古早以前,因附近的住民、農戶、獵戶都愛在這片柳蔭裏集市、買賣。來往的人多了,漸漸也有些做小買賣的商販經過行走起來,自然而然形成了個小鎮。但最近這百餘年來、蔭柳鎮的豁然崛起和迅速發展,卻是因為蔭柳鎮的出了座靠山。
    蔭柳鎮的靠山,是真正的山,是蔭柳鎮背後的幾座無名山峰。這附近的人將這幾座不高的山巒通稱為後山,指的就是蔭柳鎮的後山。山腳下繞著一彎清溪,溪水清淺透澈;又有幾片水田,三、五、七戶農家,山腰有二三獵戶,都是生計艱難,勉強糊口;偶爾才見一兩個采藥人上山——這都和別處相同無異。隻是說不準什麼時候開始,後山忽然熱鬧了起來,變化似乎就在一夜之間、快得讓人來不及察覺。
    村裏最有年紀的老人們是這麼回憶的:
    “我聽說,最早有個采藥的遊方大夫,才上山半日,好家夥麼,就挖到了有胳膊一半粗細的一根大野參,能有我家板凳這麼長,可把他高興壞了,鎮上一多半的人都看見了!”
    “是哦!我爺爺也聽說過,還說打那以後,咱鎮上呼啦一下子來了三五十個各地有名的大夫,還有當官兒的派來藥師、家丁,都是聽到消息,來咱們山上挖參采藥的,我爺爺說,那、隻要進山的,就沒有空手回去的!”
    “嗨!別光說采藥的了,單說原先張老頭他們家,祖祖輩輩在山上當獵戶,聽他說起小時候,那是窮的就差被他爹給賣了買米啊……”說話的咽了口口水,“誰想到後來他們家走了什麼邪運了,一下連抓了一大二小三頭花豹子,還趕的巧兒、讓皇城的哪位老爺聽說了,上杆子花大價錢買回去養著!這可是,張老頭一家子也跟著升了仙,不幹獵戶,上城裏做小買賣去了。”
    “嘿~~那你還甭嫉妒,人家打獵憑的還是真本事、真功夫!要這麼說,我倒覺著還不如你們老馮家種地的得便宜呢!遠的不說,單說在鎮口的呂家吧,他家的地在東邊兒,你家的在南邊山根兒下,差著也不遠。他一樣種地,依我看、人比你們家爺倆個、那可勤快多了去了。他家地還比你家的大、一家老小七八個人天天下地幹活,收成照樣趕不上你馮家一半的!還不是你門口那塊水田有福?如今,多少人捧著銀子等著你們賣這地呢!”
    “那地!能賣?那就是我一家五口人的命!單是門後清溪裏的魚,撈上一條,市場上賣了夠管我們一天的飯呢!”
    …………
    石行帆自然也聽人說起過蔭柳鎮的後山,人都說,那可是靈山。但石行帆卻從沒去過、也沒想過要去。
    石行帆在蔭柳鎮逗留徘徊,因打聽不到慶圓當年的居處——如今蔭柳鎮人口雜了,外來的人倒趕上本地人多了,自然不曾聽過什麼公子丫鬟的傳聞、何況是早已作古的故事,而蔭柳鎮的地界外擴,多少房屋是新蓋的,又有多少是改了又蓋的,想尋著當年舊址可是癡人說夢了——石行帆苦思良久,似仍無路可走,終於準備把這樁無頭疑案丟開手、離開蔭柳鎮之際,忽然靈機一動,‘蔭柳鎮後山豈不離石家祖上的墳地頗近?何不去祭它一祭?或能有什麼發現?不然,便盡一盡後輩孝道也不妨事。況人皆言道蔭柳鎮後山遠近聞名,物產奇豐,我就翻山而過,賞山玩景、當作散心也罷了。’
    主意拿定,就地做了些準備,打點了行裝,翌日便帶了隨從腳力數人,上後山而去。
    。。。。。。。。。。。。。。。。。。。。。。。。。。。。。。。。。。。。。。。。。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