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子難熬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976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小時候人的記憶總是從母親這裏開始,無論是玩耍還是幹活兒,母親這裏就是懷抱,就是根據地。人常將母親和故鄉連在一起,仿佛母親就是故鄉的代名詞,直到後來母親去世,才真正的感受到這個滋味。母親去世了,故鄉又在哪裏呢?一度曾經打工外出千山萬水,一俟到節日,或年下就會巴不得想飛回到母親那裏,思念母親的情愫像那飛在天空中的風箏,無論生活的好與壞,總覺得自己就像那尾風箏一任地在飄泊,且又無根。常常獨自吟誦“獨自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生活才是第一要務。隨著生活節拍的日益緊張,父親一個人勞動已經入不敷出,兩個哥哥去外地讀書,我也終於盼到了就近漢文班的成立。第一天報名拿書的那天,可把媽媽給愁壞了,一元五角的學費竟然也拿不出來。我和媽媽拾掇了所有的破爛,去了廢品收購站,破布、廢骨、麻繩頭,一攬子全滿管帶才賣了五角錢,還差整整一元錢!一文錢真能難倒英雄漢,急得媽媽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我也像個燒急火燎的毛猴兒上竄下跳地,想不出一點兒辦法。“媽,我去揀一背柴賣了換回點錢看行不?”媽媽仍在低頭思量:“不行!前些時人家賣柴火,一背才賣了五毛,誰家的日子都緊巴,好長時間都沒人賣了。現在火燒眉毛,哪能顧得背柴火賣。”回到了家,媽媽拿起了家裏的什物,一個一個地擦拭,就剩下一個銅羅鍋了,這都是她娘家賠來的嫁妝。以前,為大哥二哥上學,賣了銅燈盞、銅炒勺、鋼馬勺……迄今唯一的一個雙耳銅羅鍋也難保住了。生活所逼,吃飯是第一要務,孩子們也不能全當睜眼瞎,砸鍋賣鐵,踢當家什……孩子一天天地長大,他們就是希望啊!媽媽將銅羅鍋擦拭的幹幹淨淨,淚水也悄悄地滾落在地下。
我終於如願以償地領到了書本,樂得直蹦亂跳。放學回了家,媽媽的心情仍然沒好起來。“媽,別難過了,等我長大了給您掙錢再買個好的。”媽媽轉而從沉悶的心境中出來,變得和顏悅色:“好,媽媽不難受了,東西在世上,隻要有人在,不怕沒柴燒,媽媽就等著你們這句話呢。你也看到了上學是多難啊!一定要好好學習啊!”
我很少見媽媽掉眼淚,她是個堅強的、偉大的女性。為了我上學牽扯到了她的心病,一連串的不幸給她帶來了痛苦。
自從我上學後,家裏的負擔就日益加重了,我去學校裏過上了無憂無慮的生活,媽媽卻像負重的牛,沒白天沒黑夜的幹活。
一天,我蹦蹦跳跳地從學校裏回來,媽媽一邊給小弟錦旗喂飯,一邊還做著飯,小弟也真害,一會兒翻上行李,一會兒又爬下炕攔牆牆。鍋灶上的熱氣像一團煙霧,縷縷濃霧從炕牆的附近蒸騰而起,一個又小又矮的尾子裏掛滿了塵埃,媽媽的兩隻手真想當四隻手來用。小弟來回的折騰,整得她忙了這頭顧不了那頭,靠近炕牆的一邊她還要切菜,爐口子上的火舌又探出來……正巧我剛跨進門,見媽媽一隻手摟起一團掉了地的柴火往裏填,火焰正濃又著到了末梢,媽媽口中還不斷地“飛!飛!飛!”地用切菜的濕手抓著火苗往裏填,爬在炕牆的小弟錦旗想必也著了急,一腳跨過牆攔翻了下來……“媽!弟弟掉下來了!”我急中生智去攔擋弟弟,但畢竟太遠,一慣表現遲緩、慢性的媽媽卻真來的快,她不但將柴禾填進了爐膛,另一隻手臂像老鷹抓小雞似地把弟弟擎在了手中。好險啊,當當正正麵對著一盞沸騰的開水,假若掉到鍋裏,不堪設想……
兩哥哥去了外地讀書,家中撿柴拾糞的重擔就全依靠我了,除了星期日整天的忙碌,有時也抽空在早放學的空隙撿一背柴。學習和生活是我的兩付擔子,但我並沒有覺得累,是因為有我那慈祥而又勤勞的媽媽為我作後盾。有時候學校放學晚了,我一俟趕回家,媽媽早把熱氣騰騰的飯菜給我備好,一旦稍有差遲,媽媽還覺得很愧疚:“遠征,今天活太忙,剛忙完了廠子裏的營生,我就做,這不,沒讓你們按時吃上飯。”媽媽的責任心太強了,忙著一大家人的生活,還把做飯洗衣等一應的活兒,盡算做自己的責任,從來沒有絲毫的怨言、絲毫的懈怠。我忙去插手,幫她洗菜、洗碗或者想拿起菜刀切菜、和麵,媽媽攔住了:“別忙這些了,學好你的功課,男子漢就要多學點本事,家務營生有時間再做。”還沒等我插上手,就被媽媽攔了回來。不得已我上炕去哄小弟了,盡量地為她減輕一點負擔。
弟弟的身後緊接著又有了小妹,小妹秀芳身體很孱弱。母壯兒肥嘛,那時家裏的生活條件很差,也正巧是餓人的年代,媽媽擔著一家人沉重的擔子,甭說身體強壯啦,就連撐持自己的身子骨都很吃力。分娩那天,因為貧血住進了醫院,就連一頓像樣的麵食都吃不上,媽媽浮腫了,眼泡虛鼓鼓的,像兩個雞蛋似的水泡,腿和胳膊都脹得老來粗,一摁塌下好深的窩。媽媽老是呼不上氣來,醫生說是心腎不交、腎不納氣。整日坐在醫院的病床上,休息和睡眠也很困難,成了一個被圍在被筒裏的小孩,有時候吃飯也需要人喂。我和二哥在家裏擔起了做飯送飯的任務,有一次想給媽媽改善一頓夥食,把白麵和起來想壓合烙,可是合烙床子怎麼也壓不下來,倆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卻是徒勞無功,最後隻得作罷,不得已隻有吃白麵疙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