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代故都之南宋王朝③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5183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三、十代故都之南宋王朝③文/肖堯
商湯看到夏王朝的腐敗統治,在名相伊尹(奴隸出身,後被商湯封官為“尹”,相當於宰相)的謀劃下,起兵伐桀。夏桀帶著妹喜和珍寶,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縣)。後被商湯追上並俘獲,導致國家滅亡。夏代自夏啟建國,曆17位國王,持續了400多年。
總結一下,周幽王因為褒姒玩了一出“烽火戲諸侯”的遊戲;商紂王因為好色妲已丟掉江山;胡亥因為一心享樂被逼自刎;隋煬帝因為貪玩客死江都;李後主因為酷愛詩詞淪為亡國奴;正德皇帝朱厚照從北京跑到南京午朝門導演了一幕空前絕後、十分搞笑的“獻俘闕下”的鬧劇;嘉靖皇帝朱厚熜玩方術,草菅人命、濫殺無辜,最後搭上了自己的老命;弘光皇帝朱由崧成天哈欠連天,進了南明小朝廷的金鑾殿後,他做了一件最偉大的事業,那就是號召老百姓抓蛤蟆,用來配製春藥(現在叫偉哥),所以人贈雅號“蛤蟆天子”。這些皇帝隻因一個“玩”字,不僅失掉了自己的江山、皇位、金鑾殿,同時也失去了無數美女,最關鍵的還失掉了他後代的江山。
可憐一代君王劉義符,在位僅2年。被殺後葬於南京,連個陵號都沒有。諡為少帝。後裔未詳。
《列傳》選錄:
少帝司馬皇後,司馬茂英,河內溫(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恭帝女也。初封海鹽公主,少帝以公子尚焉。宋初,拜皇太子妃。少帝即位,立為皇後。元嘉元年,降為營陽王妃,又為南豐王太妃。元嘉十六年薨,時年47歲。
(三)劉宋文帝
九十七世祖,太祖文皇帝劉義隆(407—453年),小字車兒,宋武帝劉裕第3子,劉宋王朝第三位皇帝。晉安帝義熙三年(407年)生於京口(今江蘇鎮江)。盧循之難,劉義隆年4歲,高祖使諮議參軍劉粹輔劉義隆鎮京城。義熙十一年(415年),封彭城縣公。永初元年(420年),封宜都王,食邑3千戶。
劉義隆,身長七尺五寸(按照一尺合今24。2cm計算約為1。81米),深沉有謀略,博涉經史,善隸書。但體弱多病,好猜忌。原先應由劉裕第二子廬陵王劉義真繼位,但是權臣們認為這位小王爺非常聰明,美儀貌,神情秀徹,愛好文學,和大文豪謝靈運、顏延之相交甚厚,但卻對劉裕說:“(義真)德輕於才,非人主也。”所以劉義真先被放於外州任剌史,後來又廢為庶人,遷到新安軟禁起來。隨後檀道濟等廢了少帝劉義符。又先後派人將劉義符、劉義真兄弟殺死。然後才由劉裕第三子劉義隆繼帝位,
景平二年(424年)6月,劉宋尚書令傅亮率領行台的文武百官,攜帶皇帝專用的法駕,前往江陵(今湖北江陵)迎接宜都王劉義隆。江陵諸將聽說少帝和廬陵王劉義真雙雙被殺,勸阻他不要去建康繼位,以防不測。劉義隆果斷決定,毅然東行。
7月,行台(台省在外者稱行台,為出征時隨其所駐之地設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務機構)到江陵,將象征性的宮城城門立在城南,題名“大司馬門”。傅亮率領文武百官前往“大司馬門”,呈上奏章和皇帝玉璽和服裝,儀式盛大隆重。宜都王劉義隆當時年僅18歲,發布文告說:“我無才無德,蒙上天錯愛降下大命。我實在惶恐驚悸,怎麼能夠擔負起如此大任!現在暫且回到京師,哀祭祖先陵墓,並與朝中賢能的大臣陳述我的意見,希望諸位大臣體諒我的用心,不要再說別的。”荊州府州長史及其他輔助官員一律稱臣,並請求仿效國都宮城,更改各門名稱。劉義隆一概不許。劉義隆左右將領和親信聞知營陽王劉義符、廬陵王劉義真二人被殺身死,都認為可疑,勸劉義隆不要東下。劉義隆沒有動搖,堅持東行。
15日,劉義隆一行從江陵出發,他接見了傅亮,痛哭不已,悲哀的情緒感動了左右侍從人員。過了一會兒,劉義隆又問及劉義真及少帝劉義符被廢及被殺的經過,不勝哀慟,悲哭不止,兩旁侍從都不敢抬頭。傅亮汗流浹背,張口結舌不能應對。中兵參軍朱容子,手抱佩刀,守衛在劉義隆所乘船艙房門外,衣不解帶地守衛長達幾十天。
8月初八,宜都王劉義隆抵達京師建康,朝廷文武百官都趕赴新亭迎接叩拜。徐羨之問傅亮說:“宜都王可以比曆史上的誰?”傅亮說:“比晉文帝,景帝還要高明。”徐羨之說:“他一定明白我們的一片忠心。”傅亮說:“未必。”
初九,劉義隆拜謁了其父宋武帝的陵墓初寧陵。朝廷的文武百官呈上皇帝的印信,劉義隆推讓了幾次,才接受,在中堂繼承了皇位。然後又乘坐皇帝專用的法駕入宮,登太極前殿,下令大赦,改年號為元嘉,文武百官一律加官二等。
接著,劉義隆又按照規矩做了幾件事:一是祭拜皇家祖廟。二是下詔恢複劉義真廬陵王的封號,同時將劉義真的靈柩及劉義真的母親孫修華、劉義真的正室謝妃,迎回建康。三是封王妃袁齊媯為皇後。四是追尊生母胡婕妤為章皇後。又封皇弟劉義恭為江夏王,劉義宣為竟陵王,劉義季為衡陽王。仍命劉義宣任左將軍,鎮守石頭。
有關部門上疏奏請文帝,依照慣例到華林園聽取訴訟。劉義隆下詔說:“我對於政務刑法很不熟悉,可以跟從前一樣,仍請徐羨之、王弘二公主持。”單從這一點看,他不如他老子,幾乎每月都主動去聽訟。
劉義隆即位第二年,司徒徐羨之、尚書令傅亮奉表歸政,劉義隆正式親政。他深知必須先穩住形勢,立穩腳跟,才能有所作為。他不允許大臣擅權,肆行廢立。元嘉三年(426年),他清除了專權大臣徐羨之、傅亮等人,得以一展宏圖。劉義隆勵精圖治,躬勤政事,堅持武帝的集權政策,壓抑豪強兼並,使階級矛盾得到了緩和。他重視發展生產,積極勸課農難能可貴,清理戶籍,減免賦稅,減輕了農民的負擔,社會財富有了顯著的增加。
元嘉十七年(440年)7月26日,文帝劉義隆的袁皇後袁齊媯去世。9月27日,安葬袁皇後。
元嘉二十年(443年),劉義隆下詔曰:“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由於這個“詔”原文很長,導遊隻取前麵兩句聊一下。這兩句話說的是,國家要將百姓的安居樂業當成根本,沒有百姓就沒有國家;而百姓的生存,吃飯是第一位的。百姓沒有飯吃則人心不穩,人心不穩則國家不穩。
這則典故出自秦朝末年。有個書生叫酈食其(音:厲憶基),很有學問。他曾獻計幫助劉邦智取陳留(今河南省開封市陳留鎮),被封為廣野君。秦朝滅亡後,劉邦和項羽爭霸。劉邦聯合各地反項羽力量,據守滎陽、成皋。滎陽西北有座敖山,山上有座小城,是秦時建立的。因為城內有許多專門儲存糧食的倉庫,所以成為敖倉,它是當時關東最大的一個糧倉。在項羽強烈的進攻下,劉邦打算後撤,把成皋以東讓給項羽。劉邦請酈食其談談想法。酈食其說:“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楚軍不知道守護粟倉而東去,這是上天幫助漢朝成功的好機會啊!如果我們放棄成皋,退守鞏、洛,把這樣重要的糧倉拱手讓給項羽,這對當前的局麵是非常不利。請你迅速組織兵力,固守敖倉,一定會改變目前不利的局勢。”劉邦聽從了酈食其的計策,出兵據守敖倉。劉邦得到敖倉便有了充足的糧食儲備,在“成皋之戰”中,劉邦由弱轉強由防禦轉為進攻直至最終打敗項羽,取得了勝利。
元嘉十七年(440年)、二十一年(444年),劉義隆兩次下令減輕以至免除農民積欠政府的“諸逋債(猶欠債)”。江左自東晉義熙十一年(415年)至文帝統治末年(453年),“役寬務簡,氓庶繁息”,在30多年中相對安定。同時,劉義隆獎掖儒學,注重文化興國,又提倡節儉,執行禁酒政策,這一切使劉宋社會出現了穩定、發展、小康的局麵。史書記載:“三十年間,民庶蕃息,奉上供徭,止於歲賦。晨出暮歸,自事而已……民有所係,吏無苟得。家給人足……凡百戶之鄉,有市之邑,歌謠舞蹈,觸處成群,蓋宋世之極盛也”。元嘉三十年間,宋文帝勵精圖治,是劉宋朝經濟最繁榮,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這時南方的經濟、文化有了較快發展,儒、道、佛、玄等各種學術共融一城,被後人譽為“元嘉之治”。
但是文帝劉義隆好大喜功,貿然北伐,兩次北伐未果,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抓住機會,以重騎兵集團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至此南方的戰略優勢喪失。此間,宋與北朝的魏國交戰雖各有勝負,都損失慘重,而南朝比起北朝來說,損失更大,敗仗更多,南軍無力爭奪中原,從此轉入了戰略防禦階段。而北朝很快又陷入國內的重重矛盾之中,不久北魏太武帝被宦官暗殺。至此,南北雙方無力再發生大戰。從此,南北方相對穩定下來。
相傳,劉義隆在位期間,舉辦過一次“憶苦思甜”宴。元嘉二十二年(445年),當時劉宋朝已經非常富足,雖然宋文帝下了無數次戒酒令,但奢華之風不減。劉義隆本人很節儉,也很會經營這個國家,當時有印度、日本、朝鮮等諸多國家來向他朝貢,按禮節,得回禮,然而他隻回了他的字畫,其實他的字畫並不值錢,但出於禮節,外國使節隻當“禮輕情誼重”收下。他在那年9月9日宴請眾文武大臣和王子王孫,到開宴時間卻不開宴,過了兩個時辰,每人一盤的“國宴”才端上來,眾人打開一看,卻是他寫的兩個字“饑餓”,於是,他開始演講請大家吃“饑餓”兩個字的意義。其內容無非是中原連年遭災,雖然南方運去了很多糧油等食品,但北方仍受到強悍北魏的侵犯,民不聊生,南方生活雖已小康,錦衣豐食,富庶安定,但在安樂中不能忘記饑餓。
這頓“饑餓宴”被諸多史誌載入史冊,為曆代君主模仿。在20世紀中後的“文革”期間,很多人都吃過“憶苦飯”,恐怕就是源於此典。
“元嘉小康”、“江左之風”都是後人對劉義隆的治國方略取得成功的一種美譽。如今我們講的“小康水平”,也可追溯到劉義隆時期。史學家李延壽這樣評價劉義隆:“生前性存儉約,不好奢侈,在位日久,惟簡靖為心,於是政平訴理,朝野悅睦。”他所乘座的輦車篷舊了,皮破了,修修補補,照常用著不換。
據說,劉義隆在位期間,將鍾山(今南京紫金山)南北的天壇與地壇合二為一,理由是天乾地坤,天是父,地是母,父母豈能分,故而合一不能分。不久前考古發現的鍾山六朝祭壇遺址,可能就是元嘉年間的產物。劉義隆每年有兩次要去登壇祭祀天地。除此之外,每年還要到其父劉裕的初寧陵(今南京麒麟門麒麟鋪)晉拜。
元嘉二十三年(446年),“築北堤,立玄武湖,築景陽山於華林園。”也就是說,南京的風景名勝之一的玄武湖、華林園(原在雞鳴寺附近),早在劉宋年代就已經開建和初具規模了。
《宋書》史臣曰:“太祖幼年特秀,顧無保傅之嚴,而天授和敏之姿,自稟君人之德。及正位南麵,曆年長久,綱維備舉,條禁明密,罰有恆科,爵無濫品。故能內清外晏,四海謐如也。昔漢氏東京常稱建武、永平故事,自茲厥後,亦每以元嘉為言,斯固盛矣!”
元嘉三十年(453年),劉義隆被太子劉劭殺死在含章殿,在位30年,時年47歲。諡曰景皇帝,廟曰中宗。太初元年、元嘉三十年(453年)3月20日,葬長寧陵(今南京紫金山)。世祖劉駿踐阼,追改諡及廟號。諡號文皇帝,廟號太祖。
之後,劉宋王室諸子爭位,混戰不止,帝王荒淫殘暴,朝政日益腐敗,劉宋國家的實力從此一蹶不振。
《列傳》選錄:
①文帝袁皇後,袁齊媯,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左光祿大夫敬公袁湛庶出的女兒。母親王氏地位卑賤,袁皇後年5、6歲,才得到撫養。起初被選為宜都王劉義隆妃,後來成為劉義隆皇後。生太子劉劭、東陽獻公主劉英娥。
起初,太祖待袁皇後恩禮甚篤,因為袁齊媯的娘家貧窮,便常請求劉義隆拿錢資助,但劉義隆生性節儉,給的錢也隻是3萬5萬而已。潘淑妃很得劉義隆寵愛,常自稱隻要請求皇上,沒有什麼得不到的。袁齊媯聽說這事,不知是真是假,便假借潘淑妃的名義向劉義隆要30萬回家,沒想到才一晚上劉義隆就將錢撥下來了。為此袁齊媯感到相當怨恨,便假稱自己身體不適,不再與劉義隆見麵。劉義隆每次要來見她,她都回避不見。連潘淑妃兒子始興王劉浚與其他庶子要來探望她,她都不見,最後袁齊媯終於怨恨成疾。元嘉十七年(440年),病危之際,劉義隆前來看望,哭著握著她的手,問她有什麼遺言要交代。袁齊媯隻是看著劉義隆很久,一句話也沒說,然後用被子把頭蒙起來,再也不想看他。不久,袁齊媯在顯陽殿病逝,時年36歲。太祖甚相悼痛,詔前永嘉太守顏延之(南朝宋文學家)為哀策,文甚麗。也就是說,辭藻之華麗淒婉,幾乎能與司馬相如為漢武帝劉徹的陳皇後(陳阿嬌)所作的《長門賦》相媲美。劉義隆並以“撫存悼亡,感今懷昔”八字致意。有司建議給她諡“宣”,劉義隆親自定其諡號為“元”,故稱其為“文元皇後”。
②文帝路淑媛,路惠男,丹陽建康(今南京)人。以色貌選入後宮,生孝武帝劉駿,拜為淑媛。年既長,無寵,常隨世祖劉駿出蕃。世祖入討元凶,淑媛留尋陽。劉駿即位,便尊母親路淑媛為皇太後,尊號崇憲。
當時劉子勳被另立為帝的事情發生後,路惠男相當高興,準備毒酒要給劉彧喝,想毒殺劉彧以讓自己的親孫子成為正式的皇帝。劉彧身邊的侍從拉了拉他的衣服,使他警覺到事情有異,於是拿這杯毒酒先請路惠男喝,路惠男遂被自己下的毒給毒死。
路惠男享年55歲,諡為昭皇太後,葬在劉駿之墓的東南方,稱為修寧陵。
③文帝沈婕妤,沈容姬,不知何許人也。納於後宮,為美人。生明帝劉彧,拜為婕妤。元嘉三十年卒,時年40歲。葬建康之莫府山。世祖即位,追贈湘東國太妃。太宗即位,謹上尊號為皇太後。下禮官議諡,諡曰宣太後,陵號曰崇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