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公主傳(7)溫恪公主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648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和碩溫恪公主(1687—1709),康熙第十三女,生母敬敏皇貴妃,與皇十三子胤祥即怡賢親王、十公主和碩敦恪公主同母,夫婿為博爾濟吉特倉津。
康熙皇帝有20個女兒,有的早死,八個活到出嫁,多嫁給蒙古王子了。
八公主是溫恪和碩公主,滿清的公主還分兩個級別。皇後生的叫固倫公主,妃子生的叫和碩公主。這是滿語,“倫”是國,“碩”是旗,“和碩”比“固倫”低一個級別。按照嚴格的審批手續,也可以晉級為固倫公主。說起規矩,滿族比漢族還要多,還要嚴,還要細。女孩子被管教得規規矩矩。對女兒們,康熙帝一碗水端平,按規定閨女出嫁後可以回皇宮住60天,不管公主是“固倫”的,還是“和碩”的,都不會因為哪個特別受寵愛而被允許多住一天。大公主是固倫的,有一次回京城奔喪,沒有得到批準就直接去了靈堂。康熙帝嚴厲地批評了她。
所以清朝公主多平淡,幾句話就是生平:何時出生,封號是固倫的還是和碩的,嫁給誰,接著漫長的人生就沒啥可寫的了,到死才最後記一筆。
八公主18歲定親,20歲正式嫁給蒙古部落王子倉津。康熙皇帝是提倡晚婚的,女兒17歲結婚算早的,有的22歲才嫁人。這也算是疼愛女兒的表示吧。不然十三四歲就要離開父母,到遙遠的草原上去,還是很讓人不放心的。
康熙帝的女兒們散居蒙古各部落,於是他經常到蒙古去行獵,沿途探望各女——這樣逡巡一遭,蒙古各部都等於被他視察了一遍,康熙確定蒙古部落全都很安定和臣服,這才回京。
八公主13歲時喪母,由其它妃子撫養大,性格沉穩安靜,身體似乎也很弱。公主定親後,通常要建府邸,嫁到蒙古也一樣,總不能讓公主住蒙古包,跟著牛羊遷徙吧。
康熙帝先到草原上的公主府去視察,並住了一日,確認公主有良好居住條件,這才放心地嫁女。
婚禮後,公主跟隨倉津返回蒙古翁牛特部落。一個月後,康熙帝再次親臨公主府,翁牛特部落民眾全都在道路兩旁跪地迎接,感謝皇恩浩蕩:“我們翁牛特部落,水草貧瘠,一向謀生艱難,現在皇帝親臨,鼓勵養殖,賜給牛羊,我們終於可以安定下來,皇帝萬歲萬萬歲!”
根據這些記錄來看,公主嫁去的蒙古部落,生存條件是很艱苦的。而公主的定居,帶來的是整個部落的定居,對蒙古部落確是造福的事情。
公主出嫁兩年多後懷孕,回到京城待產。
正是酷熱的夏天,皇帝按慣例帶著妃子們到熱河避暑。忽然接到幾個皇子聯名寫來的奏折:“本月二十一日亥時,八公主渾身顫抖,產下兩胎,因原本十分虛弱,生產後立刻不省人事,在彼處守護大夫霍桂芳、戴君選等用藥救治,未能生效。同時迅速通知在京城值班的臣胤祺、胤佑(都是公主的哥哥),然二人尚未趕至,八公主已咽氣……臣等共同伏地,扣請父皇節哀。公主妹妹已是如此,無可挽回,聖躬至為重要,若能拋開各種事端,怡養天顏,不僅為兒臣之福,也是天下萬民之福……”
又另夾一張紙片,匆匆補充一句:“公主生的兩個女兒都好。”
原來公主生下雙胞胎女兒,本來身體就弱,一次孕育兩女,讓她耗盡了體力,生育困難可能帶來了大出血,她還沒來得及看女兒一眼,就昏過去了。過去的醫療手段的確很差,搶救的辦法是灌人參湯和童便,公主牙關緊咬,根本灌不進去,灌進去也無濟於事的。不多時,就沒了脈象,死去了。
皇子們的奏折,意思很明顯:一是通報公主的死訊;二是建議皇帝繼續療養,不必趕回參加公主喪禮。
這很無情,也是無可奈何。天氣酷熱,公主要趕快裝殮。皇帝根本來不及從熱河趕回。趕回也沒有用了。康熙在奏折上批複道:“朕的身體此際瘦弱些,不甚硬朗。公主是嫁出去的女兒,又能為她怎樣呢?務必照舊怡養罷了。暫將此事瞞著跟隨來的妃嬪等,沒有讓她們知道。”
妃嬪中肯定有人照料過從小喪母的公主,所以康熙帝克製了喪女之痛,照原定計劃繼續療養。過了十幾天,公主的喪事已畢,這才告訴妃嬪們公主去世。
溫恪公主很可憐,生育這種在現代不難通過的關口,她沒能通過,在劇痛中死去。兩個女兒的生日,成了她的祭日。公主的親妹妹出嫁後一年多死去,死因不明,死於難產的可能性也很大。
三個月後,額駙倉津用馬車載著公主的遺體,抱著雙胞胎女兒,把妻女三人接回蒙古翁牛特部落。他到雍正年間才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