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卷第十六章 靈機一點曲中來(二)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117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午間飯桌上,見到了師娘,一個不到四十歲的中年女子,不漂亮,隻能算是眉清目秀,話很少,時不時對我親切地一笑,給孩子夾菜,給大家盛湯。我不由感歎,多麼好的女子,溫婉嫻淑、安恬雅致,就好像山間靜靜流淌的一道清泉,與老師給人的感覺如出一轍。縱然她也會衰老,可是,對生活,對歲月,她是毫無懼色的,而瑣碎生活、滄桑歲月,在這樣的女子麵前,是無力的。
    慕容夫婦愛情的結晶,——鴻兒,與棣兒同歲,然而卻已經在這書香門弟中修養得斯斯文文,一派小秀才的模樣。
    此外,還有琴行的帳房墨先生、夥計阿來和小卜,丫環嬋娟,還有鴻兒的奶娘蘭嫂,都是簡單平易、與世無爭之人,主仆之間相處十分融洽。
    飯畢,我和老師到他書房,繼續上午未竟的話題。
    “老師,靈逸和屈原後來怎麼樣了?”我好奇地問。
    “你說呢?”老師反問。
    我搖搖頭:“靈逸我不了解,可是屈原大夫是我景仰的偉大愛國主義詩人,我自然一心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可是據史料記載,屈原懷才不遇,兩度遭到流放,不得善終。而聽家父講過,靈逸長壽,恐怕屈大夫死後,靈逸便江湖漂泊,孤獨終老。”
    “是這樣的。”慕容先生歎息地說,“我慕容氏世代製琴,也就保留下來幾本古代的琴書,除過琴理之外,還有一些琴曲,並在琴曲下略附相關人事。我對靈逸的一點了解,也是自家傳戰國時的琴書中得來的。”
    我十分驚訝:“先生,昔日始皇贏政焚書坑儒,下令燒毀除秦國史書、醫書、農書、占卜書之外的所有私人藏書,令祖是怎麼保存這些古琴書的?”
    老師回答:“木蘭,你的學識真不是一般的廣博,不錯,當日秦火壓製儒學,將百家著作的結晶付之一矩,學術文化遭到毀滅性的打擊,然而漢武帝末年,魯恭王劉餘壞孔子宅,不也得到數十篇古文經嗎?所以,先祖能夠保留古琴書,也不足為奇。其實,我知道靈逸當日創製琴劍時的曲目,隻是我想考考你。木蘭,你不妨試著推測一下。”
    “好吧。”我點點頭,起身在書房裏走了幾步,凝神思索片刻,分析給老師聽,“屈子出,詩才獨絕天下,著作等身。而在先秦,詩樂舞是一體的,所以,屈原所作詩歌,當用來配樂歌唱,偕曲為舞。在屈原時代,宮廷與民間最為流行的,都是祭神巫歌,而屈子乘舲船涉江,行吟澤畔,著就《九歌》十一篇,就是以當地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老師!”我猛轉頭,笑吟吟地望著慕容先生,“我已經告訴您答案了!”
    慕容先生盯著我,一臉的不可思議:“木蘭,真乃後生可畏啊!沒錯,昔日靈逸創製琴劍武學所用,就是屈子的迎神組詩《九歌》!相傳《九歌》最初是由夏啟自天帝處盜來,祭祀神魂,歌頌愛情,其藝術魅力可謂奇異濃鬱至極。你等著,”他興奮地說,“我這就與你取來!”
    說著,老師搬來一把凳子,蹬上去,把書架最高一層散放的書籍挪到一邊,露出牆上一個小洞,從洞中取出一個錦匣。
    他把錦匣捧到我麵前,打開,裏麵是黃色錦緞層層包裹的一疊書,他將錦緞層層打開,幾卷帛書就出現在眼前,可是上麵卻全是難以辨認的篆書。
    老師笑嗬嗬地看著我:“能讀懂嗎?”
    我不好意思地搖搖頭:“弟子慚愧,隻認得其中幾個字。”
    老師安慰我:“沒關係,老師認得,從今日起,老師當為你逐頁翻訂《九歌》,以現行漢字謄錄一遍。”
    “真的呀!”我高興極了,“其實,老師,你不用那麼麻煩的,我會背《九歌》裏的全部篇目,老師隻要把曲譜抄錄下來即可。”
    “真的?”這次輪到老師驚喜,“你背一段給老師聽聽!”
    “是!”我清清嗓子,朗朗成誦,“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帶女蘿;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背到這,我停住了,突然想起某日的清晨,曾經有個男子,麵對著我,一字一句念出同樣的詩句,——那個不同凡響的張曉風,哪裏去了?
    “木蘭,後麵不記得了嗎?”老師打斷了我的回憶。
    “不好意思,老師,我會的,隻是一時卡殼了。”我嘿嘿地笑一下,接著背下去,“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鳴。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背完了,居然悵然若失,可是自己卻搞不清哪裏來的愁思。
    老師在一旁狂讚:“木蘭,我隻道你略有文才,不料想你學識如此驚人。有徒若此,我三生有幸啊!”
    我紅著臉笑笑,——這本是大學時教古典文學的老教授留下的背誦作業而已,沒想到,卻用在這裏了。
    可是慕容先生看著我,卻若有所思。他一臉嚴肅地問我:“木蘭,你如此迫切地想找到靈逸當年所操的琴曲,你真正的用意是什麼?”
    我眨眨眼睛,茫然地看著老師:“我就隻是簡單地想知道啊。老師,您的意思是……”
    “木蘭,‘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你所擁有的水龍吟、汗血寶馬和我贈你的瀟湘琴,隨便一件,便是世間珍品。而今,你又發現千年武功絕學,木蘭,你保證揭開靈逸琴劍的奧秘後,不會逞強淩弱滋生事非?
    我不由大鬆了一口氣:“老師,您真是把我嚇一跳,原來您是擔心這個。弟子聽說過一句話,‘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先生是琴門聖手,對琴藝的態度定是精益求精,而弟子除了雅好音樂,自幼從父習武,對武學也是愛之甚深。今日有緣發掘絕世琴劍,也隻是想更上一層樓而已。老師,各門學問之間雖然性質不同,然而機理卻是相通的,不對嗎?”看老師讚許地點頭,我誠懇地接著說,“而木蘭一向救弱懲強,一旦我學成靈逸琴劍,也有助於除暴安良的,不是嗎?”
    老師點點頭:“真看不出,你還有這樣的誌向,聽你這樣說,老師就放心了。”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