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卷第七章 書墨馨香縈**(三)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361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張曉風對我露出陽光燦爛的微笑,右臉頰上的酒窩裏都蕩漾著春風得意:“姑娘,張某癡長你十二歲,自幼飽讀詩書,就算贏了你臉上也無光啊。”
    “是嗎?”我眯眯眼睛,惡作劇地看他,“那張公子的意思是,打算讓著我嘍?但兄長可曾聽說過‘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經過前兩局,我心裏已經有了底,雖然我對結果並不甚在乎,然而不知為何,就是想捉弄張曉風一把。
    “這樣說,究竟鹿死誰手,還不可臆斷嘍?”張曉風笑笑地說,眯成縫的眼裏再次射出豹子那種逼人的灼光。
    “咳!”地保打斷我們的對話,“二位準備好了嗎?請過來抓鬮。”他攤開手掌,掌心裏躺著兩個一模一樣的紙團。
    “有誌不在年高嘛”,張曉風手拿折扇一指,“姑娘先請。”
    我點點頭,大搖大擺地走過去,隨便撿了一個紙團,張曉風隨後拿起另一個。
    我展開紙團,上麵赫然寫著一個大大的“後”!
    我無所謂地走到賽詩台中央站好,氣定神閑地等著張曉風出題。
    張曉風掃了我一眼,側頭想了想:“姑娘聽好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我接過來說著,“老子《道德經》嘛,第四十二章,講的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論,表達辯證法思想。請問公子,‘采薇’二字何解?”
    “當然是來自《詩經小雅》嘍”,張曉風搖搖折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講野蜿豆生長,時節變換,是也不是?”
    我不動聲色:“完了?”
    “嗯,還有一講。”張曉風沉吟一下,點點頭,“講的是伯夷、叔齊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故事。難道姑娘有心做隱逸之士嗎?”
    我微微吃了一驚,王績的《野望》中有句“長歌懷采薇”,因為王績是唐朝人,所以我隻問“采薇”二字,一般人都隻會想到《詩經》的,不料張曉風連第二種也講了出來,沒有落入我設下的文字陷阱,看來眼前這個貌似遊手好閑的家夥真的不如表麵看起來那樣簡單。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張曉風此句一出,差點把我唬倒——有無搞錯,我引用唐詩也就罷了,你還比我更超前啊,把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詩都搬出來了?
    我不可置信地盯著他:“裏麵有楚漢爭霸的故事我知道,但恕我冒昧,請問公子這兩句從何而來?”
    “是我自己的舊作,姑娘見笑了。有什麼不妥嗎?”張曉風也一臉不解地反問我。
    “閾吹模俊蔽乙瘟耍笆裁詞焙蛐吹模俊?
    “不瞞姑娘,張某曾在軍中供職,是某次戰事後有感而發所書。”張曉風一副嫌我少見多怪的樣子,“該姑娘出題了。”
    “哦”,我定定神,心想,“好小子,就算是你寫的,可你使我思路大開。休怪我不地道了!”想著,我揚聲念道:“‘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公子,這也是小女子舊作,請指教了!”說完,我在心中竊笑不已,凡現代喜愛詩詞的人,誰不知道李商隱用典極多極隱晦?
    張曉風大吃一驚:“姑娘高才,且容在下仔細想一想。”他低頭思索片刻,對答如流,“如果在下沒有猜錯,此詩當是中間二聯用典。一來自《莊子》莊子夢蝶的寓言;二來自戰國時蜀王杜宇,號望帝,讓位退隱山中,死後化作杜鵑,日夜悲鳴而流血;三是來自一個民間傳說,明月夜蚌張殼養珠,鮫人泣淚亦顆顆成珠;四嘛,晉代陸機《文賦》裏提到:‘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意即產玉之地日光煦照,蘊藏其中的玉氣冉冉上騰。此四句句句用典,且對仗工整,詞藻華美,在下佩服之至!”
    張曉風侃侃而談,我卻早已驚得啞口無言。想當年,在課堂上,教授古典文學的老教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讓我們記住的東西,竟然讓一個古人輕易化解。這個人,真的不可小覷呢,我得使出渾身解數才是。
    。。。。。。接下來的時間,真是令人精神高度緊張啊,由最初的引用原句,到後來的詩中化用,一舉數典,典裏套典,二人出的題目越來越刁鑽古怪,越來越不好回答。我緊張的滿麵通紅,心裏狂跳,張曉風的額頭,也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眼看著香炷就要完全燃燒成灰,一來一往之中,主動權再次落到我手中,我咬咬牙,決定使出殺手鐧:“公子,最後一問了。”
    “好,姑娘盡管說。”張曉風麵上緊張之色幾乎不可察覺。
    “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我一字一句地念著,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張曉風神色的變化,“請問公子,典出何處?”
    “這個。。。。。。”不出所料,張曉風果然麵露為難之色,我心中得意,卻不敢在臉上流露。
    張曉風急得在台上走來走去,遲遲不語。我在一旁悠閑地玩弄著自己的辮梢,以逸待勞。
    “對不起,張公子,時間到!”地保大聲宣布,“木蘭姑娘答出二十一道題,張公子二十道,木蘭姑娘勝出!”
    張曉風滿麵愧色,向我抱拳,高拱雙手,“在下實在不知,請姑娘明示!”
    “公子隻需在《三國誌》孔融的故事裏尋找便可。”我隻來得及說了這一句,就隻聽得鑼鼓喧天,人聲鼎沸,掌聲雷鳴。
    知縣滿麵紅光,激動地鼓掌,迎著我走過來:“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木蘭姑娘雖為閨中紅袖,才華卻折倒須眉呀!”
    我微微垂首:“大人過獎了。多虧張公子承讓。”
    轉頭再尋張曉風,他對我再點了一點頭:“姑娘,張某輸得心悅誠服,五體投地!”說完,匆匆下台去了。
    我被鄉紳們簇擁到賽詩台的正中央,知縣親自將一塊“賽詩才子”的匾額交到我手中,上麵還拉著一條鮮豔的紅綢,正中結著一朵紅花。之後又將一張百兩銀票,當眾授予我,我誠惶誠恐地一一接過,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之後,知縣麵向鄉民,帶頭再次鼓掌。人群中爆發出長久不息的歡呼,驚天動地。我看到木蓮喜極而泣,用羅帕擦著淚水,小弟弟棣兒高興地又蹦又跳,還拉著人著不停地告訴人家:“那是我二姐,那是我二姐!”生怕人家不知道。李廣誠心誠意地拚命鼓掌,眼睛裏閃著奇異的光亮。
    “各位鄉親!”知縣抬手示意大家停下,大聲說,“我宣布,萬花鄉一年一度的賽詩大會圓滿結束!請鄉親們各自休息,未時一到,比武大會正式開始!”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