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卷第五章 笑靨如花傾君心(二)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769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在村口,碰到三個一群、五個一夥的姑娘、老大娘們,胳膊上都挎著籃子,嘰嘰喳喳地走著,熱鬧非凡。她們親熱地和我打著招呼:“木蘭,這麼勤快,一大早的,又到山上幹活啦?看這蘑菇鮮的,露水都掛在上麵哪!”
    有個姑娘眼尖,一下看到我的兩根麻花辮,大驚小怪地嚷嚷:“天啦,木蘭,這又是你自己想出來的新發式?多好看多俏皮呀!”
    “就是啦”,其他姑娘們也驚奇地圍過來,羨慕地摸著,打量著,“木蘭,你這小腦瓜兒,到底怎麼長的,天天都有好點子,打扮得就和別人不一樣!改天教教我們編這種辮子!”
    說實話,這些人我一個都不認識哪,但是我可沒忘了自己現在不是劉璃,而是花木蘭。我嗯嗯啊啊地應著,滿臉堆著笑意,心裏卻極為納罕:“不就是兩根簡單的麻花辮麼?我同學都會編的啊?還值得這麼驚天動地的!”
    她們與我擦肩而過,嘴裏還在念叨著:“這丫頭,不但心靈手巧,膽子還賊大,武功也好!”
    哈哈,這是誇獎我呢嗎?我尷尬地笑笑,一抬頭看見前方如煙柳蔭掩映處,有個婀娜多姿的人兒,若隱若現。
    “阿姊!”我揚起手臂,高興地大聲叫她。
    木蓮一改淑女模樣,提起裙裾,急急向我跑來,嘴裏埋怨著:“你怎麼這半天才回來,我想等你一起去鄉裏看秋社祭神的,鄰家姐妹們早都走了!再說,你昨晚答應給我講寶黛愛情的,還沒有兌現呢!”
    她不由分說,拉了我就朝家裏走。我才發現,昨夜一身鵝黃布裳的木蓮,今天換了一套粉紅色的羅衣,更顯得俏麗。
    庭院裏靜悄悄的,原來爹娘帶著小弟早就去縣城裏看熱鬧了。我把蘑菇倒在階上晾著,草草地用過早飯,木蓮把碗筷泡在鍋裏,推著我進臥室,也為我換了一套和她身上一模一樣的衣裳,一邊幫我係帶子一邊說:“今天咱們姐妹的新衣總算派上用場了!”
    我笑吟吟地,由她擺布,一邊朝鏡子裏望,這套衣服真漂亮啊,可比北京街頭那些影樓的服裝好得多了!木蓮也注意到了我的麻花辮:“妹妹今天這兩根小辮子,配這衣服真合適,像個大家閨秀!”
    收拾停當,我和阿姊手挽著手,高高興興地出了家門。臨出門,木蓮隻是把家門鎖掛上,並沒有按下鎖扣。我提醒她:“阿姊,你忘記鎖門了!”
    木蓮不當回事地拉著我向村口走:“不用,沒人會進去偷東西的,都多少年了!”
    我暗自稱奇,這大概就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簡樸古風吧?看來,古代的社會風氣可比爾虞我詐的現代要好得多呢!
    姐妹兩個肩並肩,親親熱熱地向前走,大路兩旁,秋風送來成熟莊稼的香味,晚稻和穀子垂著沉重的頭顱,大豆嘩啦嘩啦晃著飽滿的豆莢,高粱笑紅了結實的臉龐。。。。。。莊稼地一塊塊、一條條,猶如迷人的七彩綿緞,在陽光下閃著光彩,高大綿延的萬花山在晴天映襯下,顯得無比壯麗。
    我們來到村口那塊大青石跟前。
    “阿姊”,我止住了腳步,“這是什麼文字?鮮卑文?”經過昨夜的冥思苦想,我記起一些零星的曆史知識,知道花木蘭是北魏孝文帝時期的人物。
    “是啊!”木蓮回答,“自我朝建立以後,就逐漸推行漢化政策,要求各民族說漢話、穿漢服、從牧獵生活轉到農耕生活,隻是還不是很徹底。”
    “那我們是鮮卑族人嘍?”我眨著眼睛問——劉璃可是如假包換的漢族人哪!
    “這樣說也未嚐不可,我們的母親是漢族,可是父親是鮮卑族,所以我們說是漢族人還是鮮卑族人都不為過。”木蓮說著,加快了腳步,“好啦,妹妹,快走啦,秋社馬上就開始了!”
    一路上,從其他村子出來趕社的村人,絡繹不絕,我和木蓮,雙雙彙入人流之中。寬闊的大路盡頭,就是秋社舉行的地方——萬花鄉。
    鄉裏的繁華地帶,店鋪林立,叫賣聲不絕於耳,大路整潔,車如流水馬如龍。人們衣裳光鮮,喜氣洋洋,洶湧如潮。
    我和木蓮夾雜在人群之中,快樂地東看西望,眼睛和耳朵簡直都不夠使的了。這樣一番古代特有的熱鬧景象,對於我這個來自21世紀的人來說,可真是稀奇極了。
    我想起一首唐代五言律詩,脫口吟出:
    鳴爵三農稔,句龍百代神。
    運昌叨輔弼,時泰喜黎民。
    樹缺池光近,雲開日影新。
    生全應有地,長願樂交親。
    隨著我的吟誦,不遠處,兩道視線灼灼地掃射過來,我迎視過去,看到了高大俊逸的張曉風,禮貌地點頭微笑。
    卻見張曉風眯縫著雙眼,射出兩道豹子才有的淩厲光芒——眼前兩個少女,娉娉婷婷,比肩並立,粉紅的衣裙隨風飄逸,如從天而降的兩個仙子。雖然眉眼之間有相似之處,可是卻又各有千秋。一個身量較矮,小小的瓜子臉,嬌媚如花,溫柔可親;而另一個,亭亭如竹,清麗可嘉,娃娃臉上甜美的笑容如花蕾一般,燦然開放,正是他追尋未果的那隻山鶯。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