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道 第2回北極宮木道人傳寶靈隱寺活彌勒感應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3552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話說山西太原府南邊有一南翟村,村中人以翟姓居多。翟姓源流有三,一是黃帝軒轅氏的後代,以國名為氏。春秋時期有翟國,軒轅氏,稱黃帝後裔,後滅於晉國,晉國又再次分成韓、趙、魏三國,到戰國時,這三國先後滅於秦國。在這長期戰亂中,翟國人都以原國名為姓,逃奔遷居各地。由於各地方言不同,翟姓形成了兩種讀音,居於北方者讀狄,遷居南方者讀宅。二是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周成王封次子於翟,故城在今河南省魯山,其後以國為氏。三是出自張姓改翟而來。據《知足集齋集》所載,安徽涇縣之翟姓,原姓張。
咱們的主人公翟道爺,就是這太原府南翟村中人士。這個村子裏的翟氏家族乃黃帝軒轅後裔這一支,所以讀作“狄”,這位道爺名叫翟天陽。為什麼取這麼個名字呢?小孩沒娘,說來話長。
這位小爺出生的時候,正值三伏時節,太原的夏天雖不至於像重慶這樣的火爐城市,但也四季分明,有寒有暑。正值走三步就的出一身汗的季節,這位小爺降生那天,村裏稀稀拉拉飄了一陣雪花,院子裏種的花草結了一層細細的霜。
孩子生下來,整個屋子裏霎時寒氣逼人,那個年月村裏還不興醫院裏生孩子,都是在自己家裏接產。這位小爺一出生閉著眼睛不哭不鬧,抱在懷裏仿佛一團冰坨子。要不是有鼻息,接產的還以為是死胎呢。
可這種情況誰也沒見過啊?一時間都沒了主意,正在一家子不知如何是好時,院門外有人叩門而入。
高呼一聲尊號:“無上太乙度厄天尊!”這句可有講究了,列位說,不該是“無量天尊”嗎?這句“無上太乙度厄天尊”是什麼意思啊?
古時候三清弟子一般施禮時,常唱誦“福生無量天尊”尊號,如遇眾善信有不幸遭遇,則唱“無上太乙度厄天尊”“無上太乙救苦天尊”,即呼喚道教大仁大慈尋聲赴感的太乙救苦天尊顯靈幫助不幸的人,救苦度厄。這種唱禮,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國。解放後,被傳訛為無量天尊。
這家的老頭出來一看,門口進來一青臉長須道人,頭戴道冠,穿著一身青袍道服,手持一根竹杖,腰間掛著一個跟西瓜差不多大小的黃皮葫蘆格外搶眼。
這位老道名作木道人,便是翟道爺後來的師傅。此刻正是為收徒而來。
翟道爺的爸爸隔著窗戶看見門外進來一個老道,這個節骨眼誰還顧得上齋僧施道啊?家裏剛出生的孩子還不知是死是活呢,誰有功夫接待一個老道!
心中暗自戳火,出門欲迎上去趕走老道。卻被老爹攔住。翟老爺子年輕時也是走南闖北見過世麵的人,後來在村裏當教書先生,備受村裏鄉親敬重。此刻雖然心頭為孫子的事情著急,卻也沉心靜氣,對老道拱拱手說:“這位道爺來的不是時候,家中正有小兒降臨,一家子忙著團團轉哩……”
“貧道正是為此事而來!”木道人施了一禮,從腰間拿出一個小木匣,說道:“貧道雲遊至此,見天有異像,三伏飛雪,掐指一算原來是有至陰之體降世。正是你家這新生小少爺。貧道這裏有一枚“火靈丹”,贈予這孩子,佩戴於胸前,能壓製體內至陰之氣,可保小命。”
說完將木匣子遞到翟老爺子手上。
此刻屋裏孩子還不知是死是活,隻好病急亂投醫,死馬當活馬醫。且說翟道爺的爸爸將這“火靈丹”從木匣子裏取出,細細端詳,乃是一粒有如冬棗大小的珠子,色如鮮血,光滑如玉,也說不出像瑪瑙還是南紅。拿在手裏隻覺得熱乎乎的,給剛出生的嬰兒拿在近前,說來也奇,這孩子一睜眼,伸手攥住這枚火靈丹,哇哇大哭起來!屋子裏寒氣也退了,院裏的草木霜也化了,天上飄的雪花也停了。
全家人這才鬆了一口氣,怎麼忙乎孩子的事暫且不提。這下子木道人成了孩子的救命恩人,被翟家上下視為坐上賓,請進屋裏,瓜果茶水一通招待。
這孩子的命雖然保住了,可這到底今後怎麼個計較,還的問清楚這位道爺。
木道人給翟老爺子說道:“這至陰之人,先天體質較弱,你不去找死,鬼自來勾你。這孩子命裏有三災九難,雖是至陰體質,卻也是天生降妖捉怪的好材料,該著命裏與我有一場師徒之緣,要應在九年之後,在此之前,這孩子隻要片刻不離身一直佩戴這枚火靈丹,就跟沒事人一樣,該吃飯吃飯,該上學上學,九歲生日那天,你把孩子送到太原府的北極宮來給我做徒弟,做一場拜師儀式,學一身本領,之後方能化解厄煞。”
話已至此,又加上火靈丹的功效,不由得翟家人不信。翟老頭大感唏噓,但也無可奈何,又問道:“既然這孩子命該如此,那今日便請道爺一道給小孫兒賜個名吧!”
木道人撚撚胡須,略一思忖,說道:“既然這孩子至陰之體,乃需要至陽之物克製,這妙法宇宙,除了天上的太陽還有什麼能比它更陽?不如這孩子就叫天陽吧!”
至此,我們這位主人公得了翟天陽這麼個名字,長在太原城南翟村,別人什麼年紀學說話,他也什麼年紀學說話;別人什麼年紀學走路,他也什麼年紀學走路;別人吃一碗飯,他也吃一碗飯;別人去學校上學,他也去學校上學……真正是平平無奇,扔在人堆裏找不出來的普通孩子。漸漸的一家人也兩孩子的出生來曆忘在腦後,隻是將那枚火靈丹用紅繩綁了一個扣,係在脖子上,片刻不曾離身。
但你可別小瞧了這位爺,那可是有大來頭的人物,當年木道人並非雲遊路過南翟村,那就是特意衝著這位翟小爺來的。此乃前世與那木道人有一場約定,這才有了翟道爺後來”三鬥饕餮妖”,”大鬧南京府”,”天津衛誤走螭妖”,”智鬥魔道祖師”等等精彩回目!
這些故事咱們後文在書,此時先按下不表,書接前文言傅義方問卦賈天師,自己乃魚躍龍門之命數,二人合力掘寶浙江,於淳安縣的半畝方塘挖走一對金蟾,日日以精血飼喂,至此財運更橫,想不發財都難。
但這一對兒金蟾乃是為一方聚財的寶物,在浙江淳安已經鎮守將近千年,雖然早已明珠蒙塵,肉眼凡胎不能識得此等寶物。可要說平白被人掘走,定也逃不出高人的法眼!
書要簡言,隻說那賈天師教傅義方立了個名目,買下半畝方塘所在那一塊地皮,未避免見了天光,泄了月華寶氣,隻在深夜挖掘,挖出了一對兒金蟾!此之曲折先不必多言。
隻講那金蟾現世,霎時間煌煌如炬,寶氣直插雲霄!凡人沒有感應,卻驚動了三百裏開外杭州靈隱寺的一位胖大和尚!
胖大和尚本自正在酣睡之際,突然直挺挺坐了起來!大叫一聲:“哇呀呀,你這妖物現身,怕又要在人間惹出一場塌天大禍!也罷也罷!自是命數安排!和尚爺我今兒個就走上一遭!為民除害!”
卻說這位胖和尚爺是什麼來頭?單單他能在三百裏開外就知道金蟾現世呢?這位胖和尚爺也是杭州當地頗有名氣的人物。
杭州靈隱寺被譽為江南禪宗“五山”之一。清順治年間,禪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靈隱,籌資重建,其規模之宏偉躍居“東南之冠”。但靈隱寺為世人熟知,還和一個人脫不了幹係,便是南宋時期的濟公和尚。他老人家的故事至今還刻畫在杭州靈隱寺的牆壁上,您要是感興趣,路過靈隱寺可以自行就去觀瞧,賞飛來峰勝景,觀靈隱寺古刹,受佛禮熏陶,定是心曠神怡。
說起來這位感應到金蟾現世的胖大和尚跟濟公活佛頗有幾分淵源。話說那一日靈隱寺首座雲繼法師正自參禪打坐,卻聞寺門外隱隱傳來嬰兒啼哭之聲。命小沙彌前去觀瞧。片刻,那小沙彌抱著一個綠色綢緞小被包裹著的嬰兒。
這小沙彌抱著嬰兒剛踏進殿門,寺廟中供奉的十八羅漢神像中的第十七尊羅漢轟然傾倒,可把眾人驚了一跳。這第十七尊羅漢你道是哪一尊?正是當年民間傳說投胎為濟公的降龍羅漢。
說來也奇,這嬰孩抱進殿中頓時止住了啼哭,對著眾和尚咯咯的笑了起來。雲繼法師心說,莫非這孩童乃降龍羅漢投胎,濟公活佛又重現人間?
就賜了這男嬰法名源濟,此中可有一節,您需要明白:一般出家僧人有三個名字,即“法名”和“法號”,以及在家時的俗名。
但應該知道的一個規矩是,“法名”不能隨便人稱呼,隻有出家僧人的師傅或長輩可以稱,外人隻能稱呼“法號”。唯有這濟源從小無爹無娘,師傅起了源濟這個法名,後來也做了他的法號,世人皆稱:源濟大師。
自此源濟就留在了這杭州靈隱寺中,從小食量驚人,吃的是滿麵紅光,圓頭大耳,僧人中罕有這種體態,可這源濟若光是能吃也就罷了,天下善男信女的香火難道還多供養不起一兩個能吃的和尚嗎?可他卻生性頑皮,從小遊手好閑,難耐坐禪,不喜念經。師兄們說他幾句,他也哈哈一笑,拋諸腦後,置之不理。僧人們向雲繼法師告狀提議說這孩子毫無慧根,不如讓他還俗去自尋出路。雲繼法師卻言道:““佛門廣大,既能容道濟祖師,豈有不容源濟的道理?”
這才堵住了悠悠眾口,源濟在靈隱寺長到二十郎當歲,還是整日東遊西逛,衣衫不整,袒胸露腹,沉浮市井之中,卻也做了不少懲惡鋤奸,扶困濟貧的好事。除蝗災,解水患。慢慢降龍羅漢轉世的名號就這麼傳開了,民間都管這位源濟和尚叫做胖佛爺,活米勒。
至雲繼法師百年魂歸西方極樂淨土之後,源濟和尚的師兄泉光法師做了靈隱寺的主持方丈,這位活米勒也很少外出,歸隱山門。
這日正自酣睡,感應到三百裏外的淳安縣一對兒金蟾現世,連呼三聲:“好!好!好!僧爺我尋你幾十載,今日,你既已現身,豈有不將你捉拿的道理!”手中念珠撚動算來:“貧僧且走一遭太原府助老友一臂之力!”
這才有了後文書“源濟和尚三助翟道爺,傅家宅中煉化金蟾妖!”這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