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洞視  胎藏界與金剛界的奧秘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7495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胎藏界顯現一朵正在含苞待放的蓮花,它經過時間的洗禮慢慢地綻放。我們所有的眾生就好比這朵蓮花一樣,蓮花的生根、發芽、長出蓮的枝、葉,然後蓮花再慢慢通過蓮的根吸收到的養份慢慢地成長,蓮花由一朵花骨朵慢慢變成含苞待放,花瓣一瓣一瓣展開,最後展現出蓮花盛開時候最美的樣子。
    我們人也如這蓮花一樣,而胎藏界也是同理,這是自然之道所在。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我們的佛性也會像蓮花成長一樣,從生根到發芽再因緣具足,在雨露等各種條件的允許下,慢慢的佛性一點一點顯化出來。所有的佛性都藏於胎中,就像蓮花為什麼會開成一朵蓮花,因為它就是一朵蓮花,所以能從一顆蓮子長成蓮花。我們人也是一樣,當我們具有這樣的因緣的時候,我們的佛性通過我們不斷的成長顯化出來,那我們就能夠慢慢的從最開始“不理解佛”甚至“誹謗佛”,慢慢的就像我們經常開示的,福報就是滋養我們佛性的養料。我們可以通過一點一點積累我們的福報,讓我們的功德力,讓我們的智慧能夠逐漸的顯化出來,當我們的智慧慢慢顯化出來的時候,我們就能夠理解什麼是“菩提心”,什麼是“大悲心”,什麼是“慈悲喜舍”,什麼是“隻求耕耘不問收獲”,什麼是“利他舍己”,當我們慢慢具備這樣的心性的時候,再一點一點的積累這樣的心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會“迷茫”,也會“退轉”,但因為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具一切佛的“功德”。所以我們在這種力量的引領下,我們會從痛苦中又連接上佛菩薩的願力,然後找回我們本來的“本我”,當我們找到自己、找到我們“自性中的佛性”的時候,它一點一點顯化出來的時候,我們又能繼續努力,然後一點一點的成長,然後又能從退轉中慢慢的進步,又能夠從頭學起,但這個時候的從頭學起,準確形容是再拾起來,因為是被我們丟掉了再拾起來,拾起來然後再繼續走。而有時候我們退轉的太厲害了,比方說,我們造業去到地獄受各種刑罰,這個時候我們的功德福報被削減了很多,而且智慧也削減了很多,而且靈性在受到某些刑罰的時候會越來越弱,比如說我們的靈體會越來越弱。
    我們的靈體為什麼會越來越弱呢?就是因為我們的靈體被不斷的分割出去,本我的能力就好像一個西瓜被切割了三瓣,可以再組合起來,可是當我們把它剁成泥的時候,我們想再把這個西瓜組合起來就很難,就回歸不了本性,就算想要回歸它的本性也需要很久很久的時間,而當我們的佛性因為我們造了太多的業,我們的靈性變得就像這個切碎的西瓜的時候,我們就沒辦法找回我們本有的佛性。而我們想要找回自己本有的佛性,就需要我們不斷去行善、積德、吃素、戒殺、放生,當我們一點一點的做這些善行的時候我們的靈性好像散亂的拚圖一樣,又一點一點拚回來,因為我們哪怕是分出去了那麼多,哪怕我們的靈體、神識像剛才切碎的西瓜一樣,已經麵目可憎了,但是因為我們的眾生具有一切佛的功德,所以我們也能在這種能力下,在佛力的加持下,雖然它非常的微弱,但是我們也能一點一點的找回來,像拚一個很大的拚圖一樣,一塊一塊的把它拚上,然後拚接完成了,我們就可以成就。
    可是在這個過程中想要真正把我們這些已經殘缺不全的“智慧”也好,“佛性”也好,想要完完全全的找回來,都是需要很久很久的時間,因為我們在這種反複造業、積德、修行的過程中,我們就好像一條曲折的線一樣,我們不能直接完整地把我們的佛性完全的顯化出來,它隻能是一點一點的勾化出來。現在顯現像曲折的線一樣,這個線不斷的折,前行又折回來,前行又折回來,也像心律一樣有時高有時低,起起浮浮,但猶如我們佛性藏於眾生,子藏母胎,所以本自具有的這種“佛性”,還是會在曲折的道路中一點一點顯化,當我們退轉的時候會提醒我們,當我們進步的時候它又會繼續往前走,不斷折返向前,折返向前。
    所有的眾生都是在因果循環中不斷的重生然後又死亡,能夠越來越清醒的眾生,能夠每一世都能夠有緣修行佛法的眾生,在末法時期也是很少的一部分,能夠真正的接觸到佛的點化,真正相信佛法,相信佛國存在的眾生是少之又少的。每個人的眼前都像被蒙了一層黑布一樣,看到的隻是黑布前麵的事情,看不到黑布後麵的各種絢爛佛光,而業力就是這層黑布,我們必須要把我們所有該承受的果報都承受完,我們才能不斷的在這個過程中往前,然後一點一點的讓我們的“佛性”恢複到佛本來的樣子,這個過程可能會很長久長久,但是眾生就是具有這種佛性,就像剛才講的,哪怕我們神識、靈體都已經分離、破碎,但是我們依然能夠一點一點的找回,就是因為在胎藏界就是有這樣力量在牽引我們,有我們本來具足的佛性在牽引我們,從一個破碎的我變成一個完整的我,而我們需要找回的是被我們“無知、無明”而傷害的“我”,把我們每一個部位、把我們已經零散錯亂的就像拚圖一樣,錯亂的每一塊再一塊一塊的把他拚回來,當我們能夠一塊一塊找回來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有質的飛躍,我們在修行上就能一點一點的進步,當我們找回來的越多,我們進步的越快,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靠自己的能力,比如說有的人會增加德行去行善積德、布施、放生,但是他的速度非常非常的慢,找回來的也隻是一點一點,而當我們能夠“修學佛法”借助佛力加持找回本我的時候,這個加持力是非常非常大的,就看到一片“金光”照射著我們,隻要我們願意接受佛法、願意接受教誨,願意持誦佛菩薩修出來的這些咒語,傳承這些咒語的時候,我們就能最大程度增強自己靈體的力量,增強自己佛的智慧的顯化、菩提心的顯化、大悲心的顯化,智慧就會一點一點的增強,在這個過程中一點點進步的時候我們就能明白“什麼是佛”。因為佛在宇宙中是代表最高能量、最高層次,當我們想到達到這個層次就需要我們精進的去修行,而引領我們的都是藏於我們自身本自具足的佛性,它會引領我們找回自我。這是胎藏界的開示。
    金剛界,首先看到的是一片金光,它流布著各種智慧,流布著佛的一切美好的願力,有很多很多的佛菩薩都坐在蓮花上打坐,這些蓮花都處在虛空,看起來他們密密麻麻,實際上又是獨立的個體。看到這裏繁花似錦,這裏的一切菩薩也好,哪怕是這些蓮花,每一個花瓣都散布留香、散布法音、散布各種智慧、佛德。
    當我們達到這種層次的時候,我們就能夠進入更高級別的修行,更高的果位,看到每一位佛菩薩、每一個坐在蓮花上的眾生都是在不斷的打坐持咒,他們的咒音能夠穿透整個法界,他們的咒力一圈圈向外,能夠給一切眾生開啟智慧,有各種各樣的法寶、法器、寶貝,每一個都有佛力加持著,而在這裏的所有的眾生都受這種法音的熏陶,哪怕是玩樂也是在不斷的提高智慧。但是能夠提升到這樣層次的眾生數量是很少的,因為他們已經很圓融,智慧很圓滿,有的雖然還沒有達到最圓滿的境界,但是他們的心都像鏡子一樣,他們看到一粒微塵都能看到大千世界的各種無明、貪嗔癡慢疑,各種誘惑。而他們看到這些,哪怕有他們過去很喜歡的,但是到了他們的境界以後對所有的事物都是如如不動,而他們的智慧達到一種空性的智慧。沒有你,沒有我,一切眾生皆平等,不會因為你是一隻小動物就輕視你,不會因為你是一個惡鬼就輕視你,因為他們到這種層次的時候已經破除了執著。“我”即是世界,世界即是“我”。而當我映射出來是一個不好的“我”的時候,他們就會檢視自己,不斷的懺悔自己的過去的過失或者自己看到的境界的過失,這就顯現一切為心造,一切皆由自心顯化。看到他們在這種修行狀態下,在這種空性狀態下,是一種智慧非常非常高,平淡如水,一個漣漪都不會有的狀態,“不喜不悲,福祿不憂,不煩不惱,不怨不恨,不喜不舍,不嗔不恨”沒有任何事物能夠影響他們。哪怕是再厲害的天魔,他們看到這些天魔都是以慈悲心去度化。因為他們的層次已經到了很高很高的境界,他們隻想著怎麼去付出,怎麼去解救眾生離苦得樂,脫離苦海,脫離造惡的環境,脫離造惡的心態。
    就看到一個菩薩下界來,變成了一個凡人,但這世沒有入胎的情況,就是自然變化顯化出來的,可他到了魔界,因為他知道魔的心態、心智、魔的各種生活習慣,就好像我們說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因為佛菩薩了知世間萬物,一切都在他們的智慧裏麵,所以他們想要度化魔眾的時候,這個佛菩薩也會顯化成一個魔的形象,然後和他們打成一片,他行住坐臥不離佛咒,哪怕他在這些魔說說笑笑,他內心也是在一直念咒,一直有咒力咒音傳出來,因為魔他們的障礙很大,這位菩薩涉身險地,就是為了讓這些魔能夠更近的接受加持、更快的得到加持,哪怕他表麵看起來,他與魔無異,但是他內心一直在念咒,從早到晚時刻不停,他用他自己的佛性去一點一點勾勒出這些魔已經消失殆盡的佛性,就好像之前講的那個大西瓜一樣,他要幫這些魔把善的,本自具足的佛性一點一點的找回來,在他的影響下這些魔也能夠知曉自己在做某一件事情某一件不利己不利人的事情的時候,就感覺自己做錯了什麼,他不明白自己過去做這類事情的時候感覺是很正常的,但是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我是一個魔啊,不是一個善良的人,我是一個壞的魔,可是我為什麼當我要下手的時候,我會於心不忍。看到這樣的佛菩薩很多很多,很多佛菩薩也是用自己的分身去度各種各樣眾生,去一點一點的勾化這些眾生的佛性。
    所以在佛菩薩的眼裏沒有任何界的分別,沒有胎藏界、金剛界的分別,因為本來大家都是佛,隻是暫時迷失了而已,他們沒有任何分別心,沒有任何執著妄想,分別歧視,沒有覺得高人一等,反而覺得自己問心有愧。不像我們人,看到很多人,隻要自己的錢賺得多一點,比如現在的畫麵是一個單位裏,開始拿的工資都一樣,可是後來有個人突然升級了,做領導了,他拿的工資就高一些,而這個時候這個人就會覺得高人一等,而他的父母也會有高人一等的感覺。就是人的分別執著非常重,就是因為佛性沒有顯化出來,智慧沒有顯化出來,而佛菩薩雖然也有等級,但是他們不執著這種等級,當他們一點一點的達到完全無我的狀態的時候,當他們的心性程度越來越高的時候,他們就會放下一切,他們會放下自己的身段。因為他們認為這本就不是他的身段,雖然他是在這樣的一個位置上,但是這個位置也是一個很正常的,人人都可以擁有的一個位置,並不是他今天達到了這樣的位置,他就會去低看別人一眼或者高看別人一眼。
    就看到佛菩薩他們是不斷的在度各種各樣的眾生,不斷的用自己的這種能力去幫助這些還在迷糊中,還在無明煩惱中不能自拔的這些眾生。他們沒有任何執著,所以他們也沒有任何妄想,沒有任何恐懼。
    看到一個畫麵,一個一歲多的孩子在睡夢中被一些惡鬼驚恐到,如果是我們人去處理這樣的事情的話,比如說道家的一些人,他們就會念一些除鬼咒,讓這個鬼性化靈殘,而佛菩薩就不一樣,他們處理這個事情,他們就是會給這個鬼開智慧,讓這個鬼得到解脫,破除他要去找這個孩子,報怨你好,報仇也好,玩兒也好的各種心態。讓他們去理解他們什麼不能這樣去做,不斷的通過持咒來顯化,來幫助這個惡鬼去顯化他本有的佛性,找回他的慈悲心、菩提心。當這個鬼他也有這種能力,能明白有佛菩薩智慧的時候,他也能夠修行,不是說隻有人才能修行,隻是說在六道當中,人更容易與佛菩薩感通。而有的眾生,他有這種能力的時候,比如說,地藏王菩薩,他發出的大願就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他在地府裏麵,有很多眾生跟著他學習,而這些眾生大部分都是學佛我執我見太重或者功德也不夠,但是又有善根一心向佛的眾生。凡是有這類的人、這類的鬼他一個都不願意放棄,就像我們看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一樣。地藏王菩薩,他也生怕錯過一個人,一個願意真正修學佛法的眾生,不管他是什麼樣的人,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的眾生,以什麼樣的靈體展現的眾生,他都願意去救拔他們,給他們開智慧,讓他們精進修行,一點一點去顯化自己本有的佛性。
    佛菩薩的願力無量無邊,度人的大慈悲心、大菩提心也是無量無邊。他們的一個念頭出去能夠波及整個法界,看到法界也是縱橫交錯。各個菩薩發出來的各種各樣的五光十色的光波,各種豪光。就像釋迦牟尼佛每次講法之前都會發出的各種豪相光。像《地藏經》裏麵講到的白豪相光、子豪相光,各種顏色的光都在宇宙間縱橫交錯,但離他們越遠,這種光也會慢慢的越來越微弱。
    當我們想要圓滿我們這種智慧,達到佛菩薩的境界,我們也要像佛菩薩一樣去學習。其實很多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冥冥中被障礙的那一部分就讓一個人好像被一葉障目一樣,或者隻見樹木不見森林一樣,以偏概全。很多人執著於自己知道的,而沒有想過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就是我們被這種無明障礙所影響。我們隻能以偏概全,隻能一葉障目,隻能看見一顆樹木看不到森林,隻知道自己的喜好、開心、怨恨、煩惱,而不知道別人的心情。我執我見非常非常的重,當有人勸說他的時候,當他不能破除這種無明的時候,他會堅持自己的這種知見,堅持很久很久。有的眾生終其一生也是那一個理念,別人講的任何話,他都聽不進去,就是因為一方麵他被眾生幹擾,他的所有的冤親債主都幹擾他,再加上他過去業力的影響,再加上由於業力和眾生的幹擾,他的智慧無法開啟,而他自己本身不精進修學或者根本就沒辦法接觸到佛法,或者連人世間最正常的道,這種人道的道德他都不能完全理解的時候,他就沒有辦法去顯化他的佛性,因為他的本我完全被這些障礙包裹住了,當本我很弱小,而障礙很大很大的時候,就很難突破,而當我們善良、清淨、有愛,當我們有這種人世間的這些美德出現的時候,而這些美德,也是宇宙的美德,也是自然之道的美。當我們具足這些美德的時候,我們也能夠一點一點的顯化我們的佛性,然後我們能夠接觸到佛法,然後接觸到佛法以後,就能夠修行,能夠修行以後,就能夠一點點的進步。當我們的進步越來越大的時候,我們就能夠越來越深的理解到佛菩薩他們的那種智慧。我們能夠接觸到佛菩薩的佛咒、智慧,能夠破除無明的貪嗔癡,然後獲得解脫,解脫輪回。
    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去分別,因為本來就是沒有分別的,隻是我們用各種分別去分辨它。其實胎藏界、金剛界也好,它們其實都是一樣的,他們隻是佛菩薩在度化眾生的時候,介紹了不同的空間、層次。但實際上,佛和眾生是無異的,沒有差別的,因為一切眾生本具佛性。也有可能現在在地獄裏麵的某一個眾生,他可能是阿彌陀佛的一個老朋友,在無量劫之前,他們就是好朋友,可是有的因為業力的影響,不斷地造惡,然後受各種分別的蒙蔽,受各種知見種的障礙,然後不斷的墮落。由於判斷失誤做了各種錯誤的事情,如此循環往複。當他們受眾生的影響,業力越來越多的時候,他們墮落的就越來越快。其實,阿彌陀佛也想救他的這位朋友。可是當他被另外一種知見障礙蒙蔽住的時候,犯的錯越來越多的時候,他不能自己清醒地去看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改邪歸正的時候,阿彌陀佛也很難幫助到他,也是因為業力無邊。所以一切分別執著都是源於無明無知。
    佛經上介紹的所有的這些咒就像過去我們道場開示過的,其實都是一樣的。比如說大隨求咒能顯化出來的和寶篋印陀羅尼能顯化出來的沒有任何分別,但是,因為因緣的問題,它們的著重點不一樣,都是為了度眾生而有的這種分別,但實際上這種分別是不在的,因為這些咒本身就是很圓滿的。比如說我們也開示過,比如說文殊菩薩代表智慧,觀音菩薩代表大悲心。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分別?其實文殊菩薩也很有大悲心,觀世音菩薩也很有智慧,但是他們就是依眾生的各種因緣,然後依自己各種和眾生的這種緣分隨緣度化,給自己一個定位。
    因為人,其實說複雜也不複雜,都是很簡單的,意識裏麵真正的容納的量不是很大。雖然有很多邪知、邪念、雜念,但是人其實是很簡單的。其實文殊菩薩也可以顯發各種佛菩薩的能力、各種智慧。因為文殊菩薩本身就是無數古佛再來,不斷的成佛,不斷的示現成佛,不斷的又成佛,又示現成佛。觀世音菩薩也是這樣,他們為的就是救度眾生,而其實他們本身處於他們本我的位置上是沒有任何分別心的,他們都是智慧的,凡是佛菩薩具有的這種能力他們都是完全具足的,否則他們就不會到那個位置上去。隻是因為要度眾生,所以才會隨緣,依照眾生的這種心性去有這種分別。所以我們在看待佛菩薩這些佛經的時候,一定要圓融。我們要深入經藏,但是我們也要圓融的去看待,不能說這部佛經裏麵講的這個,那個佛經裏麵講的那個。我們看佛經的時候,隻需要去理解佛經,這個佛為什麼講這個咒?這個菩薩為什麼會講那個咒?不要有任何分別心。因為我們學佛學的就是像佛菩薩一樣圓融,沒有任何障礙,沒有任何知見障礙,沒有任何分別,處於一種無我、空性的狀態。
    請為眾生的各種無明、無知,因為這些無明、無知而造的這些惡業化解,念誦般若心咒21遍、文殊八字咒五字咒各21遍、寶篋印陀羅尼3遍、大隨求咒陣7遍、觀世音菩薩濟十方神咒21遍、除三毒習氣陀羅尼21遍、甘露水真言21遍、降魔咒21遍。
    案主可能想了解的一些就是關於金剛界和胎藏界的這些內容,案主可以去佛經裏麵去看更詳細的內容,佛菩薩剛才開示的給我的畫麵顯現的就是其實這兩個界,不管是金剛界還是胎藏界,它們是沒有任何分別的,隻是為了度化眾生這樣才把它們分別出來的。當然就像金剛界是以五佛金剛杵為主體,因為五佛金剛杵就是代表了五智,還有就是胎藏界是以蓮花為主體。所以他們的主體不一樣,但這就是形式上的東西,這並不影響他們是一體的。蓮花開也有智慧,金剛杵它也有蓮花所代表的這些東西,這些智慧、大悲心、大定、大智這些都是這兩個界,其實他們都展現的是大日如來為主尊,但是大日如來其實是一尊為一切尊,就是他這一個佛就是一切佛,他代表的是一切佛,就像所有的之前剛才開示的一樣,一個佛也代表了所有佛,不管是以大日如來為代表,還是阿彌陀佛來代表或是別的佛,還是哪位佛菩薩,他們都是可以這樣代表的,隻是說在這裏是以大日如來為代表。所以,大家都不用去有任何的分別執著,如果大家對這些感興趣,就是因為可以深入經藏去了解胎藏界的曼荼羅十二院大讚五佛或者金剛界曼荼羅。金剛界的九會曼荼羅或者三昧耶會或者金剛界的三十七佛,三十七尊古佛,或者其他的一些,就是我們在佛經上能看到的這些場景畫麵。師兄們可以自己下去深入經藏去詳細的了解。
    案主靈體,看到案主身邊有很強很強的佛光加持,就是光裏麵包含了之前我在專場裏描述的所有的這些智慧,各種智慧,各種佛菩薩具有的這些特性,這些光裏麵它都有。然後,師兄身上的幹擾師兄的這些靈體都在一旁跪著雙手合十,有很多也在不斷的向佛菩薩磕頭。還有很多眾生是因為師兄的緣故,然後得以見佛,他們也非常感恩師兄。從師兄身上下來的眾生有師兄過去世傷害過的家禽家畜等眾生魚、蝦、蟹、羊、牛、蛇、馬等等眾生的靈體,還有孤魂野鬼、啖精氣鬼、魔孩和魔女、色魔,還有各種鬼類眾生。菩薩開示師兄一定要放下各種分別執著,一佛是一切佛。案主全家有緣人88379623人,所傷所食所害的眾生有7792856374510萬億。修複懺悔。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