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第一章 繼位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136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公元1063年農曆三月,54歲的宋仁宗去世了。仁宗共有三子,長子楊王昉,次子雍王昕,次荊王曦,皆早亡。仁宗在位久無子,乃以(汝南)王第十三子宗實為皇子。仁宗崩,皇子即位,是為英宗。
英宗幼年被任宗接入皇宮撫養,賜名為宗實。趙宗實並非仁宗之子,本與皇位無緣,卻做了皇帝。朝野上下無不議論,原本眾望所歸的襄陽王之孫趙隼,最後時刻敗給了汝南王一脈。可謂功虧一簣,氣息鬱結之餘,顫聲指道:“吾祖之慮竟成真也。”趙隼天資聰穎,三歲能詩,五歲能文。他酷愛書法,一手“飛白體”,練得極為神妙。或許,練字就是練心。他的祖父襄陽王對他寄予了厚望,至於是怎樣的厚望,卻不便同世人說,畢竟那時仁宗三子尚有二位皇子在世。當皇子們全殞了之後,趙隼便在皇室的支係中脫穎而出。用時之短,就連趙隼自己也不得不懷疑祖父是否早以料到今日之局麵,祖父在他三歲時遍訪名師,文治武功樣樣不落,十歲時便以習藝為名出入朝中,與重臣結交。及至弱冠,他的妻子也是當朝宰相之孫女,到如今,放眼趙隼的府中,哪一位姬妾不是來自朝中盤根錯節的派係中堅力量的家族。他改誇口,若是一朝為帝,僅憑這些身世顯赫的內眷,他趙隼也能輕易結束黨派之爭。
可如今,一子錯,滿盤皆輸。祖父彌留時的話句句在心:“汝今後要力爭不落一人之下。”祖父的意思他很明白,祖父一生戎馬,激戰無數,打下宋氏半壁江山,屢屢凱旋而歸,在那金鑾殿上,卻要對一稚子小兒下跪。祖父的苦,他之前很理解,如今卻是真正體會到了。想那趙宗實何德何能,竟將大宋囊人懷中。當初,不是沒有人提醒過他,仁宗晚年將汝南王之子接入宮中撫養,定藏禍事。可他趙隼不信,若論親疏,汝南王一脈與他差之千裏。雖同為太宗之曾孫,汝南王卻隻能算得上皇室的旁根末節,更何況常年據守滇南,若論在京中人脈,更是無法同日而語。
憤恨時也曾想過,他趙禎真是老糊塗了麼?先帝又怎會不知朝堂之事,他趙隼分明已是朝中軍中內定之繼位人選。若無他趙隼,換作任何一皇室宗親承襲大統,朝廷必將大亂,更勿論是那自小體弱多病的趙宗實。不管不顧身後之事,也要讓趙宗實來做這個皇帝,他趙禎到底是為了什麼。
一晃眼,三年過去了,趙宗實果真如大家所預料的那樣,一繼位便與曹太後矛盾重重。親政不久,更是演出了一場震驚朝野的追贈生父名分的鬧劇。那曹太後是何等人物,垂簾聽政之下,封了幾位曹氏子弟為王,又汝南宗親派去戍邊,甚至,太後把皇袍披到身上,故意問大臣:“你說,武則天是個什麼樣的皇帝呀?”
這還了得,朝堂中立即展開一場以保衛皇帝為名的拉鋸戰,手握重兵的襄陽王立即成為爭鬥的焦點。每當接到老丞相的急報,趙隼的心便又沉了一分。可他卻不能動,他不動,兵馬不動;兵馬若動,天下必分。趙隼心裏頭受著煎熬,卻又不露聲色,隻以養病為由,回到封地,修養生息,再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