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戰國策024•;東周•;周共太子死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863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原文
周共太子死,有五庶子,皆愛之,而無適立也。司馬翥謂楚王曰:“何不封公子咎,而為之請太子?”左成謂司馬翥曰:“周君不聽,是公之知困而交絕於周也。不如謂周君曰:‘孰欲立也?微告翥,翥令楚王資之以地。’公若欲為太子,因令人謂相國禦展子,廧夫空曰:‘王類欲令若為之,此健士也,居中不便於相國。’”相國令之為太子。
譯文
西周武公共之的太子死了,武公還有五個庶出的兒子,他都很喜愛他們,但還沒有確立誰做太子。司馬翥(zhù)對楚頃襄王說:“為什麼不給公子咎封賞,並且替他申請為太子呢?”左成對司馬翥說:“周君(西周武公)不答應,這樣您的謀劃便難以實現,而且楚國與西周的邦交就將斷絕。不如你去對周君說:‘您想要立誰做太子?請悄悄地告訴我,我將讓楚王資助他一些土地。’公(司馬翥)若想立誰(公子咎)做太子,可以派人去對相國(西周相國)的車夫叫展子的人和屬官叫空的人說:‘王(楚頃襄王)似乎想讓這個人(公子咎)做太子,這是一個厲害的人,如果他處在太子的位子上,那可是對相國不利的了。’”相國(主動推薦)讓這個人(公子咎)做太子。
後學淺見
這個戰國策的翻譯比較困難。為什麼困難,古人惜字如金,非常希望通過較少的文字,來表達意思。在竹簡上刻字,很累的。在當時,意思表達不會有混亂,因為大家都知道基本情況。譬如這個死掉的太子是誰,周是東周還是西周,司馬翥是誰,左成是誰,相國是誰。現在這些信息消失掉了。後學不敢肯定自己的翻譯是正確的,隻能盡量去做,後麵發現問題再補正。
“周共太子死”不好理解了。
“周共太子死”應該理解為,“周公共之(之)太子死“。共之是西周武公的名字。可能是,有人想少寫幾個字,變成了“周共太子死”。
作者西漢劉向可能也搞不清楚,把本篇歸於東周篇。本篇雖然歸於東周篇,但是應該說的是西周的事情。
事情的起因是,西周武公共之的太子死了,武公還有五個庶出的兒子,他都很喜愛他們,但還沒有確立誰做太子。
這個事情要特別小心,五個兒子都是庶出,不管立誰做太子,其他兒子可能有意見。如果其他兒子不服,與大臣勾連,甚至與其他大國勾連,後果不堪設想。西周武公還沒有表明態度。
司馬翥(zhù)對楚頃襄王說:“為什麼不給公子咎封賞,並且替他申請為太子呢?”
楚國大臣司馬翥想讓楚國參與這個事情,他建議楚頃襄王,表明態度,支持公子咎。
謀士左成給司馬翥出主意。
第一點,周君(西周武公)不答應,這樣您的謀劃便難以實現,而且楚國與西周的邦交就將斷絕。
立太子這個事情是周君做主的。楚國不好直接參與。
司馬翥讓楚王表明態度,支持公子咎,不妥。
周君會懷疑楚王的用心。周君會對楚國幹預西周事務,感到不滿、警惕,甚至產生敵意。西周可能會倒向其他大國,影響與楚國邦交,甚至斷絕與楚國來往。
第二點,不如你去對周君說:‘您想要立誰做太子?請悄悄地告訴我,我將讓楚王資助他一些土地。’
這樣就好很多,立誰為太子,當然周君你自己做主。你提前告訴我,我讓楚王資助他一些土地,給未來太子增加人望和實力,也是鞏固兩國邦交。
第三點,公(司馬翥)若想立誰(公子咎)做太子,可以派人去對相國(西周相國)的車夫叫展子的人和屬官叫空的人說:‘王(楚頃襄王)似乎想讓這個人(公子咎)做太子,這是一個厲害的人,如果他處在太子的寶座上,那可是對相國不利的了。’”相國(主動推薦)讓這個人(公子咎)做太子。
如果想幹預太子人選。
要向西周相國,表明楚王的態度。
如何表明楚王的態度?通過西周相國的車夫和屬官。不能直接派人跟西周相國接觸,會引起懷疑。
表明怎樣的態度?似乎想讓(公子咎)做太子。態度模糊,不要明確。
不能直接表明態度,會引起懷疑。說公子咎是一個厲害的人,如果他處在太子的位子上,對相國不利。好像是在為相國謀劃一樣,其實隻是給相國帶一句話而已。
西周相國會明白,楚國的人憑什麼為自己謀劃未來,隻是想我向周君推薦公子咎而已。
左成這個謀劃,很厲害的。
西周立太子,是西周的事情,楚國不能參與。
楚國想要鞏固與西周的邦交,給未來太子增加人望和實力,沒有任何問題。
周君要立太子,一定會和西周相國商量。
西周相國和公子咎沒什麼交情,向周君推薦公子咎,周君不會懷疑。甚至有人說公子咎很厲害,他做太子對相國不利。
楚國的人和西周相國沒有接觸過。
楚國實際上幹預了西周太子的人選,鞏固了同西周的邦交,不論太子繼位之前還是繼位之後,甚至太子被廢,都不會影響兩國邦交。
司馬翥在楚王麵前立下一功。周君也要感謝司馬翥支持。
左成在司馬翥麵前立下一功。
西周相國,向大國楚國賣一個順水人情。
周君成功立下太子,避免了風波。
其他四位公子,失去了進位太子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