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滿清末代帝師、史學大家柯劭忞:令人欽慕的家世、九死一生的遭遇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051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作者:史遇春
    二
    柯劭忞的相關事跡,主要出自清人陳恒慶《諫書稀庵筆記》中的《柯太史》一節。
    柯劭忞之所以被筆記作者陳恒慶稱為“柯太史”,是因為,清德宗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柯劭忞考中進士後,曾被選入翰林院,任編修一職。
    明、清兩代,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負責,故,又稱翰林為太史。
    柯劭忞,字風蓀[sūn]。
    筆記作者對他稱字不稱名。
    柯太史鳳蓀的詩、古文,淵源於其家學,應當是別有心傳。
    柯太史兄弟都是清朝的進士。
    柯太史是清德宗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進士。
    柯太史的哥哥柯劭憼[jìng]是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進士。
    在當時,柯太史的文名就已經馳騁天下了。
    柯太史的父親佩韋(蘅)公,雖然沒有取得科名,但是,其經史學問,也是很有根底的。
    柯太史的母親李長霞,是掖縣(今山東萊州)李少伯(圖)先生之女。(筆記作者寫成李長白,當誤。)
    李圖,字少伯,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嘉慶朝拔貢,天資卓越,讀書一目十行,工詩、古文、詞;與柯培元(柯劭忞之祖父)、劉耀椿、李汀璋並稱“山左四名家”,官至博興教諭、直隸無極縣知縣;其兄李吉倫亦是當時有名的詩人。
    李少伯先生的女兒李長霞(公元1825年~公元1879年),字德霄,晚清北方文壇“冠絕一世”的女詩人兼學者。
    李長霞的詩,學“三唐”(初、盛、晚),以追憶往事見長。其個別篇章,人稱有杜甫《三吏》、《三別》之風。可惜,李長霞早期的作品,大部分都毀於戰火,幸存者僅十之二三。
    李長霞的詩稿中,有《亂後憶書》一律,當時號為名篇,曾傳遍京師,為人諷詠稱頌。詩雲:
    插架五千卷,竟教一炬亡。
    斯民同浩劫,此意敢言傷。
    業廢憑兒懶,窗閑覺日長。
    吟詩憐弱女,空複說三唐。
    詩意不是很難理解,詩的功力深厚,其間飽含的家國情思、個人意緒,穿透紙背,讀之令人感懷。
    據載,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李少伯應邀主講濟南濼源書院,攜妻女同往。
    此時,膠州秀才柯蘅(柯劭忞之父佩韋公)恰好也在該院就讀。
    李少伯愛柯蘅之才學,又得知他是柯培元之子,才士相惜,他便把愛女長霞許配給他。
    兩年後,柯蘅與李長霞喜結連理。婚後,伉儷誌同道合,夫唱婦隨,感情十分融洽。
    總結一下柯太史的身世:
    祖父柯培元,清嘉慶、道光年間的有名詩人,通曉天文、地理、兵書、陣法,有多種著述。
    外祖父李少伯,與祖父並列,號“山左四名家”。
    父親柯蘅,對史學、文學、音韻、文字等傳統學問多有見解,在詩歌創作方麵也有所成就,著有《漢書七表校補》、《舊雨草堂詩集》等。
    母親李長霞,著名詩人、學者。
    生在這樣的家庭,是多麼令人欽慕的事情啊!
    (未完待續)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