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翰林最清苦,在事事需花錢的清朝京師生活,經濟上的希望在哪裏?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136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作者:史遇春
    三
    相比較而言,翰林放差,做主考官最為辛苦。主考官在收到朝廷放差的旨令後,十多天之內就必須啟程。短短的十多天時間之內,要整理行裝;最主要的還是要準備禮聯禮箑[shà](扇子),這是最讓人忙亂的。
    禮箑大都是放差的翰林官員自己挑選購買的、禮聯也是自己親筆書寫的。放差的主考官到了主考的省份之後,作為官場上的禮節,要把自己準備的這些禮聯禮箑供給當地的官僚。這樣做的目的,也就是在自己離開主考省份時,提示地方上要預備路途的花銷費用給自己。
    各省份的督撫,會按照官職的大小、收入的多寡,預先將要送給主考官的銀子派分下去。各個省份,對送給主考官銀子的數量,大概都有個數目。一般在主考官放差結束,啟程回京,臨行前會把銀子彙齊。
    各省份送給主考官的銀子,稱之為饋贐,也就是贈送的路途的資費。既然是饋贐,就不用偷偷摸摸,會光明正大地進行。當然,看起來也是渾然無跡,自然行事而已。
    放差出京主考,路途之上,就要花費好多時日。偏遠的省份,光是趕路,就得超過兩個月的時間(想想,還是現在的交通便利啊!)。最近的地方,一般也要花上十天左右的時間。這一路上,要冒著暑熱迅速前進,不敢稍有耽擱;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都不能停歇。因為朝廷對考試的時間有規定,主考必須在八月初到達其所主考的省份。
    到達主考的省份之後,主考官馬上就會被封閉在試院之中,開始埋頭閱卷。等到一個月之後,才能夠放榜,這時,主考官已經是筋疲力盡了。
    主考結束,出了試院,稍事應酬之後,仍然要按照驛路,轉回京師。
    對於偏遠省份而言,主考一次,往返需要半年之久的辛苦。辛苦歸辛苦,但是,翰林們能夠得到放差的機會,都會心滿意足。可能放差回來時,行囊之中所得銀子的多少會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大家似乎都不怎麼計較這個了。
    翰林放差,如果是得了學差,有些時候,還真不一定是怎樣。因為如前文所述,學差的官階大小差別是很大的,從從二品到正六品;所放差的省份也窮富不一樣,這裏麵的情況就有些複雜了。
    學差一般是三年兩次。得到學差之後,進入該省份,要到省內各郡去視察。學差到各省份時,一般都隨帶著幕友、書吏等人。學差的出行,後麵都有數十輛車子跟從,看起來,好像有好幾百人的樣子。
    這些費用,如果按照公費來處理的話,沒有定額,所以,很難確定,一般也都是從州縣支取的。這其中,就很有些門道了,關防的疏密、支取給付的嚴格與寬濫,就是專管此事的知府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其實,有時候,學差本人也未嚐不會覺得困難,但是,在外麵行走,麵子還是要做足,一定要堂而皇之。這樣,才像個督學的樣子,才符合督學的禮製。
    總體而言,學差是既風光了麵子,又得足了裏子的。
    畢竟,放差的機會是有限的,畢竟,能夠得到放差機會的翰林也是有限的,所以,說京官翰林最清苦,也還是有他的道理的。
    (全文結束)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