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看傳奇看人事:酒中生靈芝(中)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373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作者:史遇春
    (中)
    另外,明末清初的著名詩人吳偉業在其詩作中,也多次提到了“座主李太虛”。
    以上資料,總結起來,無外乎要說明兩點:
    其一,李太虛確有其人,而且社會影響力不小。
    其二,《酒芝》中李太虛的相關記載,均可以在別處找到對應的文字作為參佐。
    那麼,李太虛是誰呢?
    其實,李太虛就是李明睿!
    李明睿,男,漢族,字太虛,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著名的詩人、史學家、社會活動家。
    李太虛生於明神宗(朱翊鈞)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明天啟(明熹宗朱由校的年號,公元1621年~公元1627年)年間進士,經李邦華、呂大器推薦,曾任明廷的左中允。
    明思宗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初三,李太虛勸明朱由檢放棄北京,盡快南遷,朱由檢告訴他:
    “你的想法和朕的想法一致,但是外麵的諸位大如果都不同意這樣做,到時候,該如何是好啊?”
    李太虛說:
    “聖上您的決斷,就是天命。天命精微、密不外宣,天下的一切大事,聖上您都要自己心裏有主意,您自己要有決斷啊!時事已經危急到了這個地步,如果聖上還拿不定主意,試想一下,等到大禍釀成,再後悔就來不及了!”
    他並請崇禎不要猶豫,須盡快決斷。
    崇禎皇帝一直有意遷都,本年三月初四日,崇禎對眾臣說道:
    “李明睿上疏朝廷,勸朕南遷。國家有難,身為一國之主,死於國難,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諸位愛卿,國家情勢危若累卵,朕該何去何從呢?李明睿還勸朕說,應該先安排太子前往南京,各位以為,李明睿的意見如何呢?”
    陳演反對“南遷”,並示意兵科給事中光時亨,嚴厲譴責李太虛,還揚言:
    “如果不殺掉李明睿,就不足以安定天下動蕩的民心;如果不殺掉李明睿,皇上如何能夠治理天下!”
    明朝滅亡後,李明睿蓄養了很多家伎,有八麵觀音和四麵觀音,後被給事高安所得,奉承了吳三桂。
    明永曆二十五年、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李明睿與吳偉業同年去世。
    主人公介紹完畢,下麵進入《酒芝》一文,詳說具體事件。
    清人鈕琇筆記:酒中生長靈芝的傳奇,蘊含了意味深長的人情世事
    話說,江西的李太虛還是秀才的時候,他非常喜歡喝酒。李太虛性格豪放,不拘小節,但是,那個時候,他的家庭條件並不好,算是十分貧窮吧!
    有一段時間,朝廷的司馬王岵雲【王在晉(?-1643年)明代官員、學者。字明初,號岵雲,江蘇太倉人。】帶領軍隊,駐守在九江。
    駐守九江期間,王岵雲還有一項職能,那就是可以考評所轄各郡的士子。李太虛正好就在王岵雲可以考評的範圍之內。
    這期間,王岵雲曾將李太虛拔擢為眾位秀才的第一名。
    在接見李太虛的時候,王岵雲對他說到:
    “我的孩子很多,家裏也給他們聘過不少先生,但是,就我觀察,這些先生,才學品行,沒有一個能勝過您的。看您眼下似乎無事,不知您願不願意屈尊,做我家孩子的先生呢?另外,有些麻煩的是,孩子們現在都不在我的身邊,他們遠在婁東(太倉位於婁水之東,故有婁東之稱)。我很想讓您教授他們學業,也不知道您家裏放得下、放不下?您願不願意遠去婁東,作我家的西席呢?”
    李太虛一想,王司馬這麼器重我,拔擢我為諸生第一,還讓我教他家孩子的學業,這是多麼地信任我啊!目前,我也沒有什麼差事可作,去王司馬家做先生,既不耽擱學問,又可以糊口養家,還能報王司馬的知遇之恩,真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於是,李太虛當麵就爽快地答應了王岵雲的聘請。
    王司馬做事也很幹脆利落。第二天,他就派人安排李太虛的行程,並送李太虛前往自己的太倉老家。
    這個時候,王家兩個大一點的孩子,已經有了教席。這兩個大孩子的教席就是王岵雲同鄉的吳蘊玉先生。
    說起吳蘊玉,大家或許多少會有些陌生,但是,說起吳蘊玉先生的兒子來,很多人應該都有所耳聞。
    吳蘊玉先生的兒子是誰呢?
    他就是寫出有名的“痛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圓圓曲》的明末清初的著名詩人吳偉業。
    前麵王岵雲說了,自己的孩子多。既然兩個大一點的孩子已經有了吳蘊玉作老師,那麼,李太虛到王家後,他就負責教授王岵雲的第四、第五等諸位公子。
    中國人常說:賣石灰的見不得賣麵粉的。
    古人說,文人相輕。
    可是,在王家的二位西席吳蘊玉和李太虛這裏,並沒有發生以上的狀況。
    這兩位先生在王家的職務相同,兩人的學問才情相當,兩人的性格又十分投緣,加之每天早晚有空都會在一起,所以,兩人相處得很好,各自也都非常開心。
    李太虛在王家任教的時候,吳梅村(偉業)還是個小孩子,他也跟著自己的父親在王家。當然,吳梅村跟著父親在王家,並不是打雜,也不是一味地玩耍,他也跟著王家的孩子一起,在家塾中受教。李太虛在教孩子們的過程中,布置給他們的作業文章,吳梅村往往寫得出人意料地好。李太虛一見,大為驚奇。
    俗話說,三歲看老。
    根據吳梅村的文章與行止,李太虛預測,這個孩子以後必成大器。
    李太虛的確慧眼,吳梅村後來不但在科場上表現突出,而且還成了一代傑出的詩人。
    此是後話。
    那一年,到年底了。大家都知道,年節對中國人來說,是很重大的事項。吳蘊玉、李太虛兩位先生教了王家的公子們一年了,這一年之中,也受了很多的辛苦,花了很多的心血。所以,乘著年底,王家專門設宴,要好好招待感謝兩位老師。
    年末的謝師宴上,主人高興,兩位先生也高興。酒喝到一半的時候,因為氣氛太熱烈了,於是,王家人就把自家珍藏的玉卮【玉製的酒杯,產生於戰國末期,秦時杯卮並行使用,漢代較為流行。從考古發掘出土和傳世的漢代卮來看,有玉卮也有漆卮,卮由蓋和卮體組成,卮體呈圓筒狀,有三足,一圓扳手。】拿出來助酒。當然,這也表達了主人家對兩位先生的尊崇與信任。
    前文提到,李太虛很喜歡喝酒。這一次,在王家的謝師嘉宴上,他的心情非常不錯,所以,自然就開懷暢飲了。因為酒喝得有點多,王家用玉卮倒酒敬李太虛時,李太虛頭有點暈,他隨手一揮,一不小心,便把王家珍藏多年的玉卮給打碎了。
    這時候,宴會的氣氛突然就變了。
    王家的孩子珍惜自家的寶物,對李太虛很不客氣,當著席上那麼多人的麵,毫不客氣地對李太虛責備怪罪起來。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