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書記:詩·酒·陶淵明二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888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作者:史遇春
    三、酒·憂·達觀(二)
    陶淵明多次在詩文中提及祖上的輝煌,其實,對於門楣的光大,他還是希望有所作為的。
    陶淵明對於禾苗的愛惜,其實,也是心理側麵對世事放不下的一個反映。
    對於歲月的流逝,而致人生漸老,他有惶恐、更有焦慮。他甚而懼怕死亡:
    “從古皆有沒,念之心中焦。”
    他也有慕名之心:
    “生有高世名,既沒傳無窮。不學狂馳子,直在百年中”
    對於功名利祿,他並不垂涎而視,他的想法,就如同前此的眾多達人一樣:丈夫在世,利國利民,功成不倨,身退而隱,所以他會說: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隱,是最終的人生目標,但是,必須是在實現了自身的價值之後。正如曹子建所雲:
    “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留金石之功。豈徒以翰墨為勳績,辭賦為君子哉。”
    看看靖節的《閑情賦》、他的性情、他的愛意直在眼前,他的情感是多麼豐富。
    看看靖節的《與子儼等書》,憂子之心,滿溢行間,一片慈父音聲,一片慈父心腸全在字裏。他不是枯槁的朽木,他是活潑潑的血肉之軀。
    那麼,陶氏就沒有達觀了嗎?
    答曰:否。淵明自有達觀處。
    達觀在哪裏呢?
    在於他的安貧樂道,在於他的守真如一、在於他對生死的通透之悟。
    這也是其人其詩為後世所稱的原因之一吧。
    我覺得,淵明之可愛可敬,是在他能夠守住本真,為世事憂,但不為世事所動。
    淵明心中有憂,他也有解憂的方法。當然,這方法不是飲酒,因為酒是不能夠的。這裏所說的解憂的方法,當然也不是行走於仕途,因為仕途上有許多汙泥濁水,不能從心所欲,如果以仕途為解憂之法,這解憂之法就會成為招憂之源。
    毅然決然,歸於田園,守住本真,緊抱心所認可的“道”,不為世事所動,這似乎是唯一的方法。
    “道”是精神層麵的東西,現實總是讓人無奈。你再怎麼高尚偉大,你總要吃飯,作為一個男人、作為一家之主,你要對自己的肚子負責、你要對妻兒的衣食負責,這就是矛盾。便是“道”在胸中,也不得不借助於酒來麻醉自己。這就是現實的淒涼與殘忍。
    放達,放達在哪裏呢?放達在“道”上。
    但是,許多時候,除了“道”,還有現實。
    當現實掩蓋了理想,酒便成了詩的主題,於是,酒後的達觀就隱而不見,一切詩酒之娛,往往都被目為是百無聊賴的自我慰藉而已。
    (未完待續)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