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3522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修默記得當年初次見到花錯,是在六年前的清明時節,那年他二十,還隻是個百夫長,花錯剛好歲十六。
當時致仕後回蘇州老家居住的前內閣首輔陳平家中失火,全家上下都葬身火海,無一生還。修默正好在杭州辦事,收到曹公公飛鴿傳書,讓他徹查,於是立即趕往蘇州。
修默快馬趕到蘇州時,天正下著細雨,淅淅瀝瀝的,沿著官道出城,兩側都是青的逼眼的田野,田野後那一叢叢如同枯墨勾畫的樹林被初春爆出的新葉點綴成一片青蔥。青白和灰暗混合的天空下,在田野和樹林之間三三兩兩地穿插著些許烏瓦白牆的農房。
穿過一片青翠欲滴的竹林,馬蹄踏在泥濘的小道上那破碎的聲音和竹林在風雨之中呼嘯的聲音摻雜在一起,仿佛是來自地獄的悲鳴。竹林後麵,陳家宅院的廢墟就靜默地凝固在這細雨之中。
所有能找到的屍體,早已被官府收集安置到義莊。因為一場暴雨和之後一連數日的綿綿春雨,所有腳印痕跡都已破壞,修默在廢墟搜尋了一天也沒找到什麼有用的東西。
於是隻能先回城與蘇州縣令高文芳見麵,問了事發經過和目前官府調查到的情況。
高縣令叫來了負責此案的捕頭洪坤。洪坤三十多歲,精幹健碩的身材,樣貌平平,唯那下巴和臉頰上長勢洶洶的胡茬青黑一片,將人也襯托得威猛起來。上前施禮見過高縣令和修默之後,他倒也痛快,直接便開口問了:“大人想知道的可是陳老先生家的失火之事?“
修默點頭:“怎麼起的火?是意外還是人為,你們可有線索?“
洪坤麵上略帶些遲疑回道:“火是六天前半夜起的,因為隔了竹林,等附近的幾家農戶發現火勢已無法控製,可能是天冷為了取暖而引起的。這火燒了兩天兩夜,什麼東西都燒沒了,屍體都燒成了焦炭,一碰就碎,零零散散的一共找到二十八具,也分辨不出身份,看來是連廚子下人都死了,一個都沒逃出來。“
修默微微皺眉:“如此大火,附近的農戶難道沒聽到任何動靜?沒有人呼救麼?“
洪坤搖頭:“沒有,我問了當時第一個發現失火的農戶,他說他是被自家的狗給叫醒的,那狗半夜忽然亂叫,他出門去看,才發現竹林後麵的火光。但當時過去想救火的那幾家人都說,過去的時候,那火大得都快漫了天,根本救不得了,人在裏麵多半是早死了,所以也沒聽到任何呼救聲。“
修默點了點頭,接著問:“那護院呢?陳老先生家應該有幾位看家的護院的吧,這半夜失火怎麼可能毫不作為?你們找到的屍體裏麵可有護院的屍體?“
洪坤愣怔了一會,茫然搖頭道:“這個我們也不知道,屍體都燒得沒形了,根本分辨不出誰是誰。我們收集了屍體不久就下了場大雨,後來的這些天雨雖小了些卻也沒停過,想來也找不到什麼線索了。“
修默嗯了聲:“屍體現在都在哪兒,你帶我去看看,順便叫個仵作過去。“
……
修默在義莊停留了兩天,正如洪坤所說,屍體燒毀的程度嚴重,但還是留下了些許蛛絲馬跡,有一具還未完全碳化的屍體上,仵作發現那人的氣管和肺部都沒有煙火灼傷的痕跡,而另外有幾具屍體的碳化程度明顯顯示了死者被燒死時一直保持著固定的姿勢不動,沒有任何掙紮的跡象,仿佛是在睡夢中直接死去的,但肺部和口腔內卻留下了死者因恐懼而呼吸急促而且張嘴呼救而造成的灼傷。
從義莊出來已是黃昏,雨比起前兩天又大了些,雖不至於瓢潑,但攜帶著初春的寒風,卻也有著深入骨髓的料峭陰寒。修默帶了鬥笠披了蓑衣跨上馬,趁著天未全黑,又往陳家廢墟而去。看完屍體,如果有人說這樣的火災是意外,修默是絕對不信的。隨著馬蹄聲,修默的腦海裏浮現的是一個個被殺害,或被點了穴道無法逃生的身影在大火中被燒成焦屍的景象,修默下意識地攥緊了韁繩,手背上的青筋清晰可見。
再次過了竹林,修默把馬留在廢墟前,自己縱身越了進去。盡管滿目斷垣殘壁,但連日的春雨早已將煙火氣洗滌一空,便連那些灰燼也早隨著雨水流入溝渠,滲入泥土。偌大的宅子,修默有種無從查找的無力感。
修默正踟躕不定,卻看到在已越來越晦暗的暮色下,有一個灰色的身影在廢墟間閃過。修默眼神一凜,身形已悄無聲息地如鬼魅般追了上去。卻見那人身材修長纖細,所穿的灰色夾衫早已濕透緊貼在身上,下擺沾滿了泥漿,正在廢墟中尋找翻看著什麼。
……
花錯當時的腦子裏混亂一片,幾乎分不清現實還是記憶中的幻象。
三天前,他還帶著書童晨風在赴京途中,滿懷對會試成功的憧憬和些許不敢道出的小忐忑。畢竟義父心中念念不忘的獨子陳堯,那位天之驕子當初十八歲便得了探花,隻可惜英年早逝,成了義父心中永遠無法抹去的傷痛,也令義父對仕途心灰意冷,早早便稱病致仕歸鄉。此次臨出門時,義父卻將堯哥當年用過的端硯給了他,那份期許不言而喻。
花錯出身卑賤,與在秦淮第一青樓百花樓為妓的母親花滿堂相依為命,自幼扮成女孩在樓裏戰戰兢兢過了十幾年,兩年前因那一夜變故被揭穿身份,成了那些官宦客商們床上的玩物和泄欲工具,受盡羞辱淩虐,他怕連累母親,忍辱偷生數月,未想到自己母親當初為了救他,被人失手推下樓梯,早就死了多時了。花錯知道真相後對人世再無半分留戀,趁夜逃出投江自盡。若非當時陳老夫婦和曹公公正好坐船經過,救了在水中沉浮奄奄一息的他,他早已是秦淮河中的一縷亡魂。而他幸得陳老夫婦收養,這兩年來不僅得到兩老的百般關愛,更得到陳老的諄諄教誨。他非薄情寡義之人,如此恩情,自是銘感五內,也盡心盡力孝順報答,他本是溫順乖巧之人,又是存了心要討好,自然哄得二老萬分歡喜。這兩年來,他一路通過縣試,鄉試考中了舉人,如今對這會考之事自然益發上心,生怕辜負了義父的期望。
誰知那天在驛館花錯居然聽到陳家失火的消息。他原本不信,但說出消息的卻是奉蘇州高縣令之命八百裏加急上京提交緊急文書的官差,由不得他不信。花錯當即慌了神,買了馬帶著書童晨風一路趕回來,三日三夜,他不敢停歇,換了數次馬才回到蘇州直奔竹林後的陳府。
未過竹林時,他還期待著是自己搞錯了,大宅一切照舊,義父義母仍端坐堂中,兩人手捧香茗,閑聊微雨江南梁前社燕。可惜,撲入眼簾的居然是連餘煙也被打散了的廢墟。
在大宅住了兩年,廳堂廊廡,每一處他都記得真切,即使是一段殘壁,一根斷柱,他分明能看到之前的大堂,飯廳,書齋……。腳下的那一方青磚正是他數日前跪著拜別兩老的地方,誰知那一拜竟成了永訣。他還記得當時義母趁著扶他起身偷偷往他袖裏塞了兩張銀票,義父明明看到了,卻裝作沒看到,隻是提醒他臨場莫慌,注意審題立意等等。花錯仿佛又見到當日的場景,也不知這些究竟隻是記憶中的幻想還是現實,隻覺得膝蓋一軟便跪了下去。
等跪到地上,才發現早被雨水衝刷幹淨的周遭,哪裏還有原先的雕梁花窗案幾屏風,除了青磚上散落一地的碎瓦,所有一切都已燒成灰燼。花錯趕了三天的路淋了三天的雨,此時從裏到外,從頭到腳都濕淋淋的,寒涼一片,雖然滿臉的雨水,淚卻偏偏像是被凍結在眼底,一滴也流不出來。隻木木地伸手去撫摸膝下的青磚。
那細膩光滑的磚上留著一道淺淺的刻痕,花錯混沌的大腦忽然劃過一道閃電般,顫栗了一下,眼神也從迷茫中驟然清醒過來,他伸手又摸了一下那刻痕,刀痕,這是他那日跪過的地方,他很清楚這個痕跡當時是不曾有的。難道……
花錯小心地撥開一旁散落的碎瓦,在周邊的青磚上又看到幾處細微的劃痕,然後一個在暮色下隱隱閃著微光的小點吸引了他,是一點米粒大小被崩斷的劍尖。花錯撿起劍尖,心幾乎沉到穀底,而後背泛起一陣刺骨寒意。他記得護院何伯就是用的劍,而且何伯平日負責的便是這前院和大堂。況且若何伯等護衛死於火災,隨身的佩劍佩刀總該散落於此,不會蹤跡全無。他捂住自己的嘴,內心依然在不斷攀升的懷疑和否定中糾結,不,不可能是那樣……
花錯猛地站起身來,他必須查找更多的痕跡來證實他心底的猜測。
花錯往義父寢室的方向跑去,他們家有四個護院,武功也不算太弱。如果發生了什麼事,護院自然會先到那兒保護義父。那麼最有可能留下爭鬥痕跡的便是在寢室前的廊簷處。
所有的一切都被燒得特別徹底,精致講究的建築如今已所剩無幾。花錯蹲在幾截燒成焦炭的木柱前仔細摸索著,果然,那焦黑的表麵留著幾處劃痕。不是意外,義父果然是被人謀殺的!這個念頭把他驚出一身冷汗。可是為什麼?為了錢財還是其他的?花錯強忍著越來越劇烈的暈眩和內心難以名狀的恐懼往書房和庫房走去。
站著書房的廢墟中,花錯努力地把當前殘存的痕跡與記憶中的書房相結合。花瓶,和一些玉石瓷器擺件的碎片都不在它們本該放置的地方,從書房通往庫房的書架顯然在著火時是被打開的,而庫房雖然也早已被燒得麵目全非,那些無法燒盡的古玩碎片散落一地,而被高溫熔化的銀水凝固在倒塌的房梁和碎瓦之間。不是單純的為財搶劫,看來這場火不僅是為了掩蓋凶殺的真相,同時也是為了徹底銷毀凶殺的目的。反正無論那些人有沒有找到他們想找的東西,在這樣的大火後也沒有絲毫痕跡留下了。隻是,究竟是為了什麼,能讓人如此冷血的將二十八條人命輕易抹殺?
花錯正在驚懼中,忽然聽到身後有人冷冷出聲:“你是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