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少年行  第6章 無聲細下飛碎雪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3141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這時跑堂的上來,問道切鱠要用什麼魚,李令問趕緊說,“你們別切,我來我來!”站起身便去廚房,小美一看挺稀奇的,心想他一個貴公子還會自己下廚房的嗎,忙跟去看,李幼成也拉著杜甫過來欣賞。
    李令問熟門熟路的進了後廚,廚子指著水桶裏幾尾魚讓他選,他便挑了條斤半左右的草魚,先拿刀在下頜與尾部劃一刀,另取淨水放魚進去。
    廚子道,“自從跟李二公子學了這一招,讓魚進水裏遊動好放去淤血,魚肉片好後就晶瑩剔透,潔白如雪,又美觀又少了腥味。隻是刀工還學不到李二公子的手段,今日可要再好好瞧瞧。”
    李令問用潔淨案板開始準備配料,薑絲切成一般短長,大蒜切薄片,小蔥切細末,一個金黃飽滿的香橙,轉著圈薄薄的片下清香四溢的橙皮,再切成細絲,果肉也擠了一碟黃澄澄的汁兒。
    起油鍋寬寬的倒進素油,拿了一把鹹豆豉剁碎放入油中小火慢熬,等豉油香味飄出,撇出來上層的油裝碟。此時廚子已把魚殺好洗淨,白紙吸幹水分,等李二公子來切。
    令問換了把鋒利的尖頭長身切魚刀,另換幹淨的案子,將魚放好,吩咐廚子拿木盆子盛好碎冰,冰上麵擺個幹淨的大瓷盤備著。此時曉月樓的董掌櫃也跑過來,笑眯眯拱手施禮後加入圍觀。
    李令問手揮目送,沿著魚背下刀,一刀不間斷的把魚身劃開兩片,利索的剔除脊骨和魚腹的刺,再幹淨流暢的片去整塊魚皮,留下齊齊整整的淨肉。刀利,手快,如庖丁解牛一般看的人賞心悅目。
    眾人頓時發出一片讚美之聲。
    李令問神情專注,運刀如風,刀下紅肌白肉的魚肉絲不停的無聲落下,片刻切好便整齊鋪在了已經鎮的涼冰冰的盤子上,盤沿依次擺好薑絲蔥末橙皮絲蒜片,和廚子磨好的黃芥末,幾個小碟分別裝著橙汁、梅醬、豉油和醋。
    從開始切魚到擺好盤,隻用了十幾分鍾,比日本魚生師傅的手法快了不知多少,裝盤完畢冰還沒化,小美即刻鼓掌。
    連著冰盆將切鱠端上桌,小美簡直太遺憾不能發個朋友圈了。各式調料大家按自己口味拌入,魚肉絲清甜爽口,滋味豐富,妙不可言。
    李幼成忍不住誇獎,“多少世家子弟都炫耀自己切鱠功夫高,可刀法像這樣又快又細,一根刺也無,還創新用冰盤上桌,魚肉冰爽緊致,潔白如雪,甜絲絲的沒有腥味,這都是令問獨一份兒。前年宮宴,聖上還點名叫令問當場給切鱠呢。”
    杜甫也讚道,“真可說是無聲細下飛碎雪,這刀工實在妙極了。”
    張小美吃的滿足,連喝了兩杯酒,興致一高便站起來道,“小弟不會作詩,也做個菜給幾位祝祝酒興吧。”說完就往樓下走,大家好奇的趴窗上看,但見他走到河邊,伸手折了幾支亭亭玉立的紅蓮回來。
    令問對飲饌興趣特別濃,陪著他又來了廚房。
    小美問廚子,“剛才席上有冰鎮的蔗漿,還有嗎?給我拿些冰涼的要用。”廚子拿來給他,然後站著旁觀。
    小美一片片摘下清香肥厚的蓮瓣,洗淨瀝幹,拿蔗漿、麵粉、雞蛋,調成涼冰冰的麵糊,燒熱油鍋,花瓣隻單麵拖上麵糊,另一麵保留著紅蓮的顏色和紋路,下鍋溫油炸,瞬間便夾出來。須臾炸好了堆尖的一盤花瓣,給廚子留了些,端了回去。
    幾人見了隻覺新鮮雅致,一麵是金黃的麵衣,一麵依舊紅豔,極為悅目。也不知味道如何,一嚐,麵衣酥鬆掉渣,蓮瓣的水分和爽脆未失,荷香裏帶著蔗汁的清甜,吃一口就停不下來了。
    原來,謝智圓的媽媽業餘挺愛做點烘焙,和南北中外美食發發朋友圈和微博,隻要謝智圓在家就得幫他媽,負責拍照和輸入菜譜還得轉發吹捧,不知不覺間記下了不少食譜和小訣竅。
    今天選了個簡單快手的荷花天婦羅一次成功,竟然大受歡迎。一會兒廚子跑上來向他討教,問為什麼要用冰涼的蔗漿,涼的還有分別嗎?小美說,冰涼的麵糊一入熱油,冷熱相激,瞬間炸開,麵衣就會極其蓬鬆酥脆。
    廚子可高興了,說今天又學個時新菜,這可一定得加到菜單裏,還請郎君賜個雅名。
    杜甫見小美抓耳撓腮想不出,便道,“玉漿碧荷酥可好?”小美趕緊說好好好太好了,我可想不出。
    大家吃的心滿意足,不免聊起鮮花也可入酒,什麼桃花酒,梅花酒,菊花酒,荷花酒,茱萸酒一大堆。
    小美覺得今天這米酒,甜滋滋的實在沒什麼勁兒,比啤酒度數高點兒,還不如花雕有勁兒呢,剛才的切鱠如果配上北京的蓮花白那可就意思對了,生魚片配高度酒還能殺菌呀。這種甜米酒就算拿來釀荷花也沒大意思,飲料似的。
    小美忍不住問李家兄弟道,“我曾聽人說起,有一種蒸餾過的酒,非常清澈甘醇,容易醉人,能喝十升的人一升就醉,隻是需要特殊的器具方能做,洛陽長安可曾聽過這種酒嗎?”
    大家都說要是有這麼清澈又勁道的酒,還不早就風靡兩京了,現在無非是清酒濁酒之分,品質差的還有綠蟻酒,上好的清酒要十千一鬥,差的隻要三百。
    小美心裏一動,蒸餾技法相傳便是唐朝道士煉丹時的技術轉用到製酒,或許發生在南方,或許發生在略晚些。於是找店家借來紙筆,簡筆畫了張宋元時代的簡易蒸餾器圖樣,請李家兄弟拿去問問煉丹的道士,看他們有沒有類似的爐具。他倆是皇親國戚,與道士之流結交肯定多,能找到現成的最好,不然便去訂做,無非略等些時日罷了。
    李令問來勁了,“要能找到這種爐子,咱倆做它幾十壇子蓮花酒,起個好名字,大宴它幾場。”
    小美興衝衝的,“回頭裝進白瓷瓶裏,用新鮮荷葉子封口,拿上桌,哈哈哈,那漂亮,一打開就醉倒一片。”
    杜甫又提議,“碧綠的荷葉封瓶,荷花清香與酒香醉人,就叫碧荷醉怎麼樣?”
    小美誇他名字取得對景兒,一個碧荷酥,一個碧荷醉,恐怕趕明兒這裏的荷花兒都得給揪禿了。
    李幼成笑道,“你們這酒如果真能做成,我就帶當世酒仙來給你們品評,看能醉倒他不能。如今這酒仙正在少室山玉女峰上隱居,和一個乘龍的仙人在一道兒,可想見他們一見嗎?”
    杜甫聽到酒仙二字忙問,“幼成兄說的可是李太白嗎?”
    李幼成道,“正是他,年初我二人在長安又遇見,便敘了同宗,非常投契。”
    小美好奇地問,“那乘龍的仙人又是誰?”
    李幼成道,“他便是元丹丘,與太白弱齡時訂交,二人結為異姓天倫,自太白十五歲與他一起隱居青城山修道,分分合合兜兜轉轉,到今已經十五年了,淵源甚深啊。”
    小美心說,《將進酒》裏“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難道就是這個元丹丘?十五年分分合合淵源極深……天呀濃濃的八卦味道……花生瓜子呢?手機呢?好想發條微博!好想去天涯寫爆料啊……
    三人催著快講,李幼成見這幾個孩子充滿求知欲(誤……八卦之魂熊熊燃燒)的小眼神,噗嗤一笑,抿了口酒,說道,“且容我賣個關子吧,不如後日我們進少室山尋仙訪友,路上閑來無事,再把這些陳年往事與你們略略講講。”
    小美大叫道,“八卦!最喜歡聽八卦了!”
    令問忙轉頭問他什麼是八卦,小美心說哎呦,這好像是香港人造的詞兒,讓我想想什麼意思啊,“嗯……陰陽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些男男女女陰陰陽陽的事兒嘛,到最後可不就生出八卦來了嘛。”
    眾人一聽大笑,雖然心癢至極,也隻能拿出文人雅士的矜持,大老爺們兒的穩重,端著耐心等待後天路途上再聽八卦了。
    幾人暫別,小美還想去街市上買些沐浴用品,便拽著令問陪他去了。
    【附注】:
    ①此時是開元十九年夏,即731年,此時小美16歲,李光弼23歲,杜甫19歲,李白30歲。
    ②切鱠這一段,冰盤和放血借用了順德魚生的做法,可見古風在順德之留存,做豉油這點兒是自家的習慣,其餘調味料和切絲的手法都遵循唐代切鱠的記載,貴族子弟雖平日不入庖廚,卻把當眾表演切鱠當做風雅之事。
    ③唐晚期才有記載蜀中出現蒸餾酒,一道士首創,又傳授給一和尚,再傳授給某某人的。據說開元年間煉丹術士已有人開始使用蒸餾技術,但還未推廣至釀酒行業。
    ④炸荷花其實也不是抄日本天婦羅的,老舍有篇短文寫過炸荷花,他寓居濟南時,曆經半年培植的一缸荷花開了三朵,邀請當地友人來賞花,友人獨自欣賞完便去了廚房,良久回來,並端出一盤裹麵糊的油炸點心。老舍吃了兩口覺得不妙,衝去天井,隻見荷花空餘三個光杆兒,方知炸荷花是濟南的時令美食。
    ⑤題目取自杜甫的《閿鄉薑七少府設膾戲贈長歌》“無聲細下飛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蔥。”

    作者閑話:

    切鱠和玉漿碧荷酥,生魚片太美味了!萬物皆可天婦羅。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