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章 謀劃南撤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757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十二月二十二日,宋徽宗接連發布三道任命:
一、任命宇文虛中為保和殿大學士兼河北河東宣諭使。宣諭使是奉命傳達皇上旨意的官員,事畢即去職。宋徽宗令宇文虛中趕赴河北與河東地區傳達聖諭的目的,是穩定當地軍心與民心。
二、任命姚古為京畿輔郡兵馬製置使兼都統製。製置使在北宋並不常設,屬於臨時性的軍事統帥。姚古出身將門世家,其父姚兕其叔姚麟,都是西軍戰將,在關中很有威名,號稱“關中二姚”。其弟姚雄也是戰功顯赫的將軍。姚家與種家,是當時西軍中最有實力的兩大巨頭。此時,姚古擔任熙河路經略安撫使,他人在熙州(今甘肅臨洮),並不在京城。
三、任命王蕃為寶文閣學士兼畿輔郡兵馬製置副使兼都統製。王蕃此時在京城,宋徽宗令他速去陝西刷選援兵,限他在一日之內,把所需將官名單報給尚書省。
這天,通直郎陝西轉運判官李鄴上書,他在奏章中,詳細分析了金人出兵的動機與目的,請求奉使議和。
宋徽宗閱後大喜,立即召見李鄴,說:“卿可馬上以給事中身份出使金人。若能促成講和,使金人停止進軍,卿功莫大焉。”
李鄴說:“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辱使命。不過,臣有一個請求。”
宋徽宗問:“有什麼請求?”
李鄴回答說:“臣請求攜帶黃金三萬兩前去講和。金人貪財,唯有金銀才能阻擋住金人的進攻。”
宋徽宗對在場的宰相白時中與李邦彥說:“你們馬上去安排,可從國庫中支取。”
白時中與李邦彥頗感為難,說:“國庫中一下子拿不出這麼多黃金,需要多方籌備才行。”
宋徽宗想了想,說:“朕這裏還有兩個金甕,各五千兩,都是祖宗留下的。你們可拿去,命書藝局立即銷鎔,製成金子,一並帶去。”
李鄴走後,宋徽宗覺得,金人這次出兵入侵氣勢洶洶,區區金銀錢財,恐怕難以阻擋其進軍步伐。自己留在京城裏還是很危險,不如三十六計走為上。宋徽宗認為,自己還是應南撤到淮浙一帶,避敵鋒芒。於是,宋徽宗又下詔,令宰執大臣到都堂開會,商量有關南撤的一些具體安排。
參加會議的大臣有,宰相白時中、李邦彥,知樞密院蔡攸、童貫,執政張邦昌、趙野、宇文粹中、蔡懋,宣諭使宇文虛中,製置副使王蕃。
等上述大臣在都堂聚齊後,宋徽宗說:“朕欲撤往東南,避敵鋒芒,有些問題需要解決。例如,如何設置宰臣?如何安排舟楫運送寶貨?等等。今日請諸卿商量一下,拿出具體辦法。”
宰執大臣們見宋徽宗去意已決,心情都很複雜,心裏都各有各的打算。白時中說:“聖上撤往東南,避敵鋒芒,大有必要。但京城不能群龍無首,臣建議,請皇太子監國。”
宋徽宗說:“朕同意皇太子監國。三省與樞密院官屬,都可留在京師,跟隨皇太子,百司也皆可不動。”
李邦彥說:“請陛下安排好扈從臣僚。離京後,陛下的安全至關重要。”
宋徽宗令人取來紙筆,寫下白時中與宇文粹中兩個人的名字,說:“朕任命太宰白時中兼領樞密院使,為行宮使;右丞宇文粹中兼中書侍郎,為行宮副使。”
蔡攸說:“陛下一旦離京,諸多事務需要行宮辦理,建議陛下安排四名行宮事務官員。”
宋徽宗說:“京城事務繁多,應增加辦事力量。行宮無事,隻須兩員即可。給舍、六曹、台諫,皆不必備。需要下達命令時,可令三省、樞密院行司出劄子,直下諸處。”
這時,給事中直學士院兼侍讀吳敏來到閤門司,請求覲見皇上,說有重要建議。閤門司官員於是來到都堂,稟報宋徽宗。宋徽宗想了想,讓內侍鄧文誥去傳旨,令吳敏晚上來玉華閣覲見。
吳敏這年三十七歲,是蔡京一手提拔起來的少壯派官員。吳敏與太常少卿李綱關係很好,吳敏這次急於覲見宋徽宗,主要是想向宋徽宗舉薦李綱。他希望在這國難當頭之際,皇上能聽聽李綱的建議。
昨天晚上,李綱來到吳敏家,一進門,便說道:
“現在,事情很緊急啊!皇上讓太子擔任開封牧,這不就是東京留守嗎?太子恭儉,應該繼位,以保全宗廟社稷。隻擔任開封牧,不是正確的安排。而今金人猖獗,皇上應傳位給太子,讓太子招徠天下豪傑,以共守江山。不然,何以阻擋金軍攻勢?公為何不向皇上進言?”
吳敏問:“皇太子監國不可以嗎?”
李綱回答說:“不可。唐肅宗靈武之事,難道不記得嗎?當時,不建號不足以複邦,而建號之議不出於明皇,後世很惋惜。我朝皇上聰明仁慈,倘若接受建議,傳位於太子,金人聞訊或許退師。如此以來,則宗社底寧,不僅都城百姓獲安,天下之人皆將受惠。然而,向陛下提出此建議需要很大的勇氣,沒有忘身徇國之心,不能擔此大任。”
吳敏點點頭,覺得李綱言之有理,於是決定,向皇上舉薦李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