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三章 不宣而戰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793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賀允中在邊境被金軍扣留的那天,即十一月二十八日,主管朝廷樞密院工作的蔡攸,正向宋徽宗彙報,廢除安肅、保信二軍,恢複其為梁門、遂城二縣的進展情況。
    撤銷安肅、保信這兩處軍事要地,恢複其為普通縣城地位,是蔡攸前些日子向宋徽宗提出的一個建議。
    蔡攸的理由,與上次童貫建議廢除安肅、永寧、保定等軍事要地的理由一樣。蔡攸指出,昔日,祖宗將這兩個縣城建成安肅與保信兩個軍事要地,並派軍駐守,目的是用來控製扼守易州一帶邊防。然而,現在燕山地區已經收複,北部邊防已向北推進到景州、薊州一帶,安肅與保信已成為內地,其軍事價值與意義已經喪失。所以,兩地應恢複為普通縣城,駐軍應當遷走,遷往景州、薊州一帶。
    安肅、保信這兩處軍事要地,是宋太宗朝代,為防備遼軍南下入侵所建。這兩處駐軍,與保州、易州駐軍,構成犬牙交錯之勢,相互牽製,相互支持,以控製出入太行山東西之路。那時候,這一帶是宋朝北方沿邊最為要害之地。宋遼澶淵之戰期間,這裏曾遭到遼軍多次進攻,但城池不破,巍然屹立,故世稱“銅梁門、鐵遂城”。
    現在,在北方警報頻傳,金人軍事入侵跡象不斷呈現之時,蔡攸為什麼要提議撤銷這兩處軍事要地呢?
    傳統看法認為,蔡攸這樣做,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蔡攸害怕北方日益嚴峻的形勢,引起宋徽宗的擔心。而宋徽宗一旦要對北方防務進行審查與處理,作為樞密院主管的蔡攸,其地位可能就會受到動搖與影響。於是,為了遮人耳目,為了“示人以間暇”,蔡攸便模仿童貫,向宋徽宗提出了如此之建議。
    在戰爭爆發前夕,蔡攸作為朝廷負責軍事的大臣,竟提出如此荒唐之建議,可謂失謀,可謂不負責任,可謂自私自利,可謂辜負了宋徽宗的信任與重托!《北征紀實》對此評論說:“大凡失謀可怪,而資敵之跳梁者,類如此!”
    其實,從客觀角度看,蔡攸這樣做,也有進一步加強燕山地區防務的用意,並非全無道理。當時,宋徽宗對金人可能發動入侵早已有所認識。中山府安撫使詹度的緊急奏報,宋徽宗應該是看過的。北方的嚴峻形勢,豈是蔡攸所能隱瞞住的?
    蔡攸並不懂得軍事,他隻能算是個弄臣,陪著宋徽宗喝喝酒吹吹牛娛樂娛樂還可以,讓他主管國家軍政大事,可謂小材而大用,誤國又誤民。由此可見,宋徽宗在識人與用人方麵的確存在嚴重偏差。
    將安肅、保信兩地駐軍遷往景州與薊州,以加強燕山地區防務,這等於是從二線遷往一線。因此,遭到了駐軍官兵的消極抵製與不滿。“人情惶惑,人心不樂”。
    燕山地區本是易守難攻之地。易州西北有紫荊關,昌平之西有居庸關,順州之北有古北口,景州東北有鬆亭關,平州之東有榆關(今山海關)。
    “凡此數關,乃天造地設,以分蕃漢之界。誠一夫禦之,可以當百。”
    如果收複燕京後,宋軍能有效占據控製這些關口,則燕京地區或許可以保全。
    然而,榆關之內的平、營、灤三州,自後唐之時便被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所占領,改平州為遼興府,管轄營灤二州,號為平州路。至石敬瑭時,遼太宗又獲得了燕山的檀、順、景、薊、涿、易諸州,建燕山為燕京,管轄檀、順、景等六州,號為燕山路,與平州路並列。
    當初,海上之盟談判時,宋徽宗因不明遼國政治地理,誤以為“燕京並所管州城”,已將榆關關內之地全都包含在內,不知道平、營、灤三州在燕京路管轄範圍之外。這個政治失誤,令宋徽宗懊悔不已。後來,宋徽宗一再詔令趙良嗣,讓他在談判中極力爭取平、營、灤三州。
    可是,金人並不傻,他們對平、營、灤地區的戰略價值看的很清楚,因而多次斷然拒絕宋朝的請求。他們不僅要保留此地,而且還將平州改為南京,作為本國南部的軍政中心,在此駐紮重兵。其目的就是,要給自己留出一條出關南下的通道。
    為收回此地,宋徽宗甚至不惜冒險收納金國叛臣張覺。張覺事件,是宋徽宗在收複燕京過程中犯下的致命政治錯誤之一。這件事授人以柄,給金軍入寇製造了一個充分的借口。
    現在,金軍經過接近兩個月的集結訓練與準備,已完全具備入境作戰條件。在這接近兩個月的時間裏,不能說北宋毫無防備。北宋在燕山、河北與河東地區,也做出了相應的部署與安排。但童貫在進行軍事部署的同時,對金軍是否真敢出兵,一直心存懷疑。包括宋徽宗在內,北宋朝廷高層,對和平談判政治解決兩國爭端,還依然抱有幻想。
    宣和七年(1125)十一月二十六日,東路軍在斡離不率領下,率先出兵,跨入宋境,氣勢洶洶地向燕京開進。
    金人不宣而戰的消息,直到十一月二十八日早晨,燕山府才接到邊關的報告。此時,安肅、保信兩地駐軍正毀棄城牆樓櫓,準備向景州、薊州方向移徙。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