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二章 郭藥師心寒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659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張覺被殺後,燕京所有遼國降將以及常勝軍官兵,皆痛哭流泣。他們不僅哭張覺,更哭自己。張覺的下場固然可悲,可誰又能保證自己的命運,以後不會如此悲慘呢?
郭藥師也感到朝廷這事做的太絕了,令人心寒,他曾公開對人說:“金人欲要張覺,朝廷就與之。若求藥師,亦與之乎?若來要藥師,且奈何?”
從此,郭藥師以及常勝軍官兵,開始對宋朝產生二心。
郭藥師是遼東顯州(今遼寧北鎮市)人,自峰山大捷後,郭藥師自恃立有戰功,又有皇上恩寵,所以有些得意忘形,不可一世,放縱驕橫,目空一切。名義上,王安中是燕山府第一把手,郭藥師是他的副手。可實際上,王安中不僅對常勝軍內部事務根本插不上手,甚至於許多政令,也都需要郭藥師點頭才算數。
王安中是一介文人,性格軟弱,不敢也沒有辦法製服郭藥師。他隻知道曲意奉迎,凡是郭藥師所需要的兵械甲杖等軍用物資,他都上書朝廷,積極爭取,盡量供給。郭藥師說軍隊需要補充馬匹,王安中就想盡一切辦法,將大量內地馬匹運來燕京交給他。
郭藥師對馬匹質量很挑剔,不是什麼馬都要。他選馬的方法也很特別。他先將馬匹集中起來,不給它們拴韁繩,讓它們自由奔跑。凡是能跑過半裏泥潦之地的,就是良馬,留下使用,不然則退回重選。
為籌措更多軍費,也為了滿足個人利益,郭藥師派部下在宋朝北方沿海州縣,大做販賣舟船等生意,以賺取錢財。同時,他還將當年為天祚帝服務的一些遼國能工巧匠召集起來,製造玉帶、碼瑙等各種奇巧珍貴之物,用來結交朝內權貴,以及宮中的大小宦官。那些人得到禮物後,無不喜出往外。
這時候,常勝軍已擴軍達5萬之眾,而吃公糧的鄉兵號稱有30萬人,皆聽從郭藥師指揮。可是,令人不解的是,郭藥師及其部下此時仍然不改"左衽",仍然身穿遼服,而不著宋裝。當時,許多人都在私下裏將他與唐朝安祿山相比,認為他兵權太重,是一個很危險的人物。
郭藥師的所作所為,引起詹度的極大不滿。詹度不像王安中那麼軟弱,他性格比較剛強,他想從權力範圍上製約郭藥師。因為詹度在名義上是燕京的軍事主管,但實際駐紮在燕京的官軍僅有九千人馬,與常勝軍軍力實在是無法相比。詹度要想全麵掌控軍權,就必須製服郭藥師。可郭藥師哪肯受製於詹度?兩人關係日益交惡。
詹度與郭藥師同知燕山府,都是王安中的副手。但誰是第一副手,朝廷並沒明確,二人為此發生了激烈爭執。郭藥師認為,在皇上的禦筆手詔中,自己有“節鉞”加銜,權力位置應該在詹度之上。其實,郭藥師的理解並沒有錯誤。節鉞是符節和斧鉞合稱,皇帝授予將帥節鉞,的確是加重其權力的一個標誌。
而詹度認為,禦筆上的排名順序就是權力位置順序,自己的名字排在前邊,郭藥師的名字排在後邊,這就說明自己的權力職位應該高於郭藥師。詹度的理解,其實也是對的。按照中國政治習慣,排名在前的權力高於排名在後的。
宋徽宗這樣安排詹度與郭藥師的權力,肯定是有他的想法。可是,這樣造成了兩人的矛盾,恐怕不是宋徽宗的初衷。詹度與郭藥師誰也說服不了誰,衝突越來越尖銳,處處互相製肘。王安中雖然是他們的上級,可也無法調和,隻好上書朝廷,請皇上解決。
宋徽宗經過深思熟慮,覺得,守衛燕京離不開郭藥師與常勝軍。於是,下詔書將詹度與河間府知府蔡靖,進行對調。
蔡靖也是文官,性格沉穩,胸襟開闊。他來到燕京後,對郭藥師坦誠相待,表示願意與其精誠合作。郭藥師也覺得自己先前做法有些過分,於是,飛揚跋扈的氣勢逐漸也有所收斂,對蔡靖也表現出很敬重的樣子。
燕山府領導班子內部不團結的現象,至此算是得到解決。然而,常勝軍的兵權,仍然牢牢掌控在郭藥師手裏。
斬殺張覺後,燕京城內形勢更加複雜,王安中內心有些懼怕,他怕自己守不住燕京,辜負了皇上厚望,損害了國家大計。他連續幾次上書朝廷,請求免去其燕山府職務,調回京師,但宋徽宗不答應。
宋徽宗此時已經意識到,處理平州問題有些失誤,趙良嗣是正確的。於是,宋徽宗專門頒下一道禦筆,特許趙良嗣享有節度使俸祿,以表示對趙良嗣觀點的肯定。
可是從後來發生的一些事情看,宋徽宗對這次的失誤,認識並不深刻。特別是此事對郭藥師與常勝軍產生的影響,似乎事前並沒預判,事後更是缺乏細致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