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評:【實體書】係列  吳曉波《大敗局》I、II(2007.08)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173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吳曉波的《大敗局2》沒有辜負《大敗局》。
    續集總是為難的。讀者口味上的曾經滄海,和作者能力上的後繼乏力,都有可能造就一部失敗的續集。但吳曉波卻試圖用自己的努力為我們提供一部不遜於六年前舊作的作品。應該說,他做到了,甚至更好。
    盡管從來沒有高調地宣稱,自己要成為撰寫專門的中國改革開放後商業史的第一人,但無論是《大敗局》、《大敗局2》,還是隨之而起的《激蕩三十年》卻都宣告,吳曉波擁有這樣一顆雄心。
    而現在的他,也不過還隻是一個39歲,清瘦,貌不驚人,書卷氣濃重的中年人——甚至還可以稱作是青年。
    複旦大學新聞係出身的背景和東方早報記者的身份,使吳曉波在實現自己的雄心時,在資源、性情和能力上擁有了足夠的資本。
    他的著作擁有最優秀新聞作品的影子。他關注各種細節,並試圖從這些細節中組織出一條宏大的線索。在描寫“科龍”興衰的時候,他用這樣一段文字開篇:“1984年,在廣東順德的容桂鎮,隻有小學四年級學曆的潘寧以零件代模具,用汽水瓶作試驗品,憑借手錘、手銼等簡陋工具、萬能表等簡單測試儀器,在十分簡陋的條件下打造出了中國第一台雙門電冰箱。那一天雷雨交加,他獨自一人衝進大雨中嚎啕大哭。”這樣充滿畫麵感的商業史寫作,使人感受到新聞細部描寫的無匹魅力。
    吳曉波是清晰、敏感甚至刻薄的。他曾這樣輕輕地評價:“那些出現在紙上的每個人都是當今中國最顯赫的人物,他們在照片上的樣子都好凶猛,要麼在竭力地說明什麼,要麼就是得意地炫耀,千篇一律的我沒有看到一絲真正發自內心的微笑。”
    他也常常擁有一種天真的氣質。他會記得女兒問他:你為什麼不給周傑倫寫歌詞呢?他也會告訴朋友,自己每期都會給女兒買《讀者》,為的是想看看買到第幾本時她會給老爸麵子翻一下。
    他欣賞有真性情的學術獵人周其仁;也認為顧準、孫冶方、蔣一葦三人把衣缽傳給吳敬璉,“如今視之,應該沒有枉托後人。”他密切地關注著現實中的娃哈哈達能事件;也不無魯莽地為未來斷言:“再也不會有德魯克了。”
    吳曉波說:“我希望我的創作不致於辱沒了‘中國崛起’這個當代最偉大的神話。”應該沒有。盡管他的《大敗局2》隻是比六年前尚顯粗糙的《大敗局》精致少許。但是明顯的,他正在用自己的努力,使內心深處的那顆雄心更加蓬勃地跳動。他有勇氣麵對“寫作手法卻似乎是非商學院式的”這樣的評論。事實上,在中國商業案例寫作濫觴的今天,2001年出版的《大敗局》卻仍然是幾乎所有大學商學院最主要的推薦讀本之一。
    盡管吳曉波隻是一個記者,但是他卻總是讓我不自覺得想到阿爾弗雷德•錢德勒——這個從少年時起就宣稱自己將成為一個“曆史學家”,為研究商業史提供了最具想象力和創造性的文本的迷人思想家。
    也許吳曉波的最終雄心是成為一個中國式的錢德勒。不管是什麼,有雄心,真是一件妙事,如果雄心之餘,還有能力且足夠用功,那則是妙不可言。
    PS:此文已在某晚報專欄發表。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