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二,國慶演出和沒衣服穿 (之一)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984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十二、國慶演出和沒衣服穿
    一九六四年十月一日是建國十五周年大慶。
    在八月中旬的時候,後家湖分場就接到了總場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分場和各生產隊,都要有文藝節目,到場部參加慶祝國慶的文藝演出。
    後家湖黨支部王書記重視生產,對此不屑一顧,姓郭的女團支書則對此很重視。
    姓郭的女團支書經過動員、說服,在我們六安地區的知青中,組織了一支臨時宣傳演出隊。會拉二胡的田本陽和一個姓蔣的女生當隊長,編排了一個歌舞表演唱節目。記不清楚節目叫什麼名字,反正是歌頌社會主義的。除了樂隊四個人,還有三個女隊員和六個男隊員。
    田本陽一開始就動員我參加演出隊,我說沒興趣,婉言拒絕了他。
    第二天,我聽說為犒賞演出隊隊員們晚上排節目的辛苦,公家每晚供有一頓免費夜餐。姓郭的女團支書還許諾,國慶演出後,演出隊放假兩天。
    我有點後悔沒有參加演出隊。
    恰在這時候,演出隊出現一個在生活中英俊瀟灑,一上舞台就癡傻的男隊員。他在排練中,一聽到音樂響,立刻暈頭轉向,連路都走不好,被姓蔣的女隊長憤怒開除。
    這樣一來,演出隊少了個男演員。
    田本陽複來動員我參加,我就湯下麵,欣欣然點頭。天天分的晚飯都不夠我吃,參加演出隊好歹先混幾晚上夜餐吃再說。
    後來,凡是單位舉行的文藝演出,理論學習、體育比賽、以及寫牆報、寫標語等隻要是不下地幹活的事情,我都積極參加。
    對此,怎麼說是你的事,怎麼幹是我的事。對宣傳內容,聽不聽、覺得對不對,是我心裏的事。
    一個正常人,誰心裏沒一杆秤?
    四十多年後我寫了一隻曲子在網上,叫《哭也是過,笑也是過》。
    曲曰:
    老家夥!哈哈,這稱謂不錯,咱也躋身在老家夥。嘻嘻,隻是咱解放戰爭未趕上,抗美援朝沒攆著。更別提革命暴動舉紅纓,在抗日戰場把鬼子戳。天生的紅五類,卻沒給地主扛過活。少年時知道反右派,大辦鋼鐵緊接著。逃學田頭捉泥鰍,隻為災害肚子餓。咱勒褲帶聽大戲,渾忘卻家中無米鍋。哭也是過,笑也是過。未至弱冠便下放,十幾年美青春,全耗在泥巴窩。饑寒交迫又怎著?煤油燈下讀紅樓,吟風弄月荒草坡。且把唐詩當美酒,暫將宋詞作大饃。寫標語權當習書法,搞宣傳隻作練唱歌,管它是武場鑼鼓,文場二胡,咱都摻和。悲也要過,樂也要過。激流勇退為自在,筆墨情趣寫蹉跎。風花雪月,詩酒琴棋,一樣消磨。更兼妙哉英特網,把世界都縮在被窩。打字不怕一指禪,添加刪除不羅嗦。有人說:嘿,這老家夥!閑言碎語耳旁過,照樣沉溺在屏幕,圖個自己快活!
    一九六四年十月一日當天清晨,我們後家湖演出隊全體人員,在姓郭的女團支書帶隊下,一早從後家湖出發,步行六個多小時,始達大壙圩農場場部。
    當晚演出地點在場部大餐廳,有個土舞台,沒有音響,也沒電燈照明。後來有人用一個拖拉機發電,拉電線接燈泡給演出場地照明。結果這個拖拉機剛啟動就壞了,最後還是用汽油燈湊乎著照明,印象十分深刻。
    各隊演出的節目也極其簡單、幼稚,沒留下什麼印象。
    隻記住了當晚的夥食有豬肉,量也不少,十分好吃。
    吃飯的時候,姓郭的女團支書在眾人麵前,將她自己碗裏的豬肉,扒到我碗裏一些。
    她的這一舉動,倒是跟我幻想中有個美女給我好吃的飯菜有點像。她隻是沒我想象中的美女漂亮,年紀差別也太大。想象中分飯給我吃的美女比我小,她卻大我十歲。
    相差太遠。
    我有自知之明,明白她此舉並非對我情有獨鍾,是她吃不了那麼多肉。我不是不領她的情,她沒給別人吃,我就應該感謝。
    所以我笑納,權當是助人為樂。
    有人羨慕,有人嫉妒,沒人恨。
    背後也沒有任何浪漫的故事。
    竊以為,她是用心良苦,依然是在曲線做我工作,在爭取我入團。
    可我有我的打算。
    入了團,我就要積極工作,在工作中還要不怕苦、不怕累,合算麼?今後做事,還要吃苦在先,享樂在後,我會這麼傻麼?
    人各有誌,很多人跟我不一樣,他們都在積極要求入團。
    但並不是你積極,你學雷鋒了,你寫張入團申請書遞上去了,團支部就會批準你入團。
    團支部也在篩選,不惜將許多想入團的年輕人拒之門外,來保持共青團的純潔性。
    為入不上團,不能成為共青團員,也有很多人自尊受損,悄然落淚。他們積極要求進步之心,受到冷遇。他們為此痛苦不堪,這些,我都能理解。
    孟先生則對此評論尖銳:“恬著熱臉給人暖冷屁股,人家還不稀罕。何必?”
    我見過一個女生,因入不上團,在寢室裏如喪考妣似地嚎大哭。
    至於嗎?
    你說,她這是真哭?還是假哭?
    反正我是最厭惡這樣的表演。
    當晚慶祝國慶的晚會結束後,圩內各生產隊的演出隊,都各自歸隊。而我們後家湖演出隊,因路遠回不去,被安排住在場部。
    當夜我們都睡在地鋪上,所謂地鋪,就是地下鋪點稻草,上麵放一蘆席。沒被子,沒枕頭,隻有很多蚊蟲和新稻草芬芳的香味。
    我們隻好和衣而眠,打自己,蚊子咬哪打哪。
    此行收獲,是我知道了大壙圩農場是縣級規格,場址緊靠高郵湖,直屬省農墾廳領導。全場共有近兩千餘名工人,千餘名安徽各地知青,幾百名老農墾工人,幾十名管理幹部。圩內麵積,包括等待開墾的處女地,有三萬多畝,已經開墾的土地都是水田。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