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醉眼朦朧 035、詰問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056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楚縉恍惚覺得,七年前的一切都是一場幻覺,或許什麼都不曾發生,或許奉行雲從未出現過——他的行雲,一點都不真實。
央華從軍營回朝,剛到書閣,就見他的父王又看著畫像發呆了。
當年火燒思君殿,奉絮的畫像一副都沒留下,唯有樓閣上珍藏的一副山河圖被人從高樓拋出來。這幅畫是奉絮拋出來的,楚縉明白他的意思,他已經負了他,再不能負這楚國的山河了。
楚縉想,奉絮或許真的不是人。
明明對一切都不在意,那麼“不學無術”的樣子,為何能對所有的事情看得那麼透徹。閑時楚縉也會和奉絮談論朝堂上的事,奉絮漫不經心得聽著,然而轉身就能想出一個絕妙的主意來。
每次楚縉問他怎麼能想出來的,奉絮都是打趣說,他們奉家都是神仙,當然很聰明啦!
楚縉倒希望這是真的,若是如此,奉絮應該也不會死吧,他或許隻是生氣躲起來了……
“父王•••”央華行禮。
“嗯。”楚縉回過神,看了看他,“你此行可還順利,軍中一切穩妥?”
“一切順利,吳將軍治軍有方,算是穩妥。兒臣已將這段日子所督查的記錄在奏章上,請父王過目。”他說著,就將一卷奏章遞過去。
“嗯。”楚縉也不急著看,依舊沉聲說:“你做事一向穩妥,寡人自然放心。不過寡人也聽聞,你來的路上路過荊州時,命令當地官員開倉放糧還放了那些在當地做工的奴隸?”
“是的。”
“為什麼要這麼做?”楚縉這句話裏已是帶了詰問。
央華鎮定得說道:“兒臣路過荊州,見那裏做工的奴隸日子淒苦,他們多是從齊國或薑國來的流民,雖非我國臣民但也當一視同仁。至於開倉放糧,是因為一個月前荊州大旱,然而兒臣調查發現,當地的官員和富商相互勾結,私屯糧食,兒臣以為父王應當對荊州•••”
“荒唐!”
央華的話沒有說完,就被楚縉扔下來的那卷奏章狠狠砸中,話自然也被打斷了。
楚縉居高臨下得看著這個兒子:“你以為你做得算是好事!那些流民既然入了楚國自有他們的編製,當地大旱,官員自有處理之法,難不成你覺得寡人養的都是一群廢物嗎!”
“父王,兒臣沒有這個意思。”央華跪下來,卻仍是振振有詞“兒臣從不質疑父王用人,隻是山高路遠,父王總有顧及不到之處。何況那些百姓無辜,兒臣覺得一國事當以百姓為先,那才是民生之本,國之本!”
“你還沒意識到自己的錯嗎?”
“請父王明示。”
楚縉目光陰沉,徑直走過來狠狠打了央華一巴掌,看著央華臉紅腫著又不禁深深歎氣:“那些流民入我楚關,大多先入奴籍,其一在於讓當地官員編製查核,是否會混進別有用心之人;其二,幾國之間文化差異各有不同,若是讓他們入關為商會亂了其他法製,讓他們為奴做工也算是糊口的一種方式。而你所謂的官商勾結,私屯糧食•••寡人問你,荊州大旱,亡者幾人,饑者幾人?”
央華聽完楚縉前麵的話已經有些錯愕,沉思一會兒才回到:“荊州大旱,饑者半數,亡者•••數不過十•••”
“饑者雖有難,但仍可有希望和慰藉,因這天災也能更加發奮自力更生。而那些富商和官員雖是屯糧有過,但若是真遇到日後大災,就必須靠他們!你這一去倒好,將糧食盡數發放了,那日後呢?”楚縉越說越氣,厲聲嗬斥,“寡人問你,你平日除了聖賢之書就不學君王之道了嗎?你的夫子是怎麼教的!”
“父王•••可是您就仍由那些百姓饑傷度日嗎?就算亡者不足十人,可那幾個也是楚國的臣民啊!我國素有法製,若是日後再有此等情況,自然也應由官員報奏,朝廷發糧,荊州是楚國王土,不是官員和富商的私地!”
“你!”楚縉氣得發抖,目光宛如深潭,話語之間淨是君王之威,“好,你還敢頂嘴!很好,你給寡人滾回去,將《君策》從頭到尾給寡人抄一遍!什麼時候反省好了,什麼時候再過來!”
“喏。”央華依舊恭敬得行禮,告退,早已習慣。
有時候央華也會羨慕,羨慕其他公子,尤其羨慕承祿。他不明白,為何他和父王相處總不能像他們那般享受父子間的親情,自他有記憶以來,父王不是訓誡就是講訴君臣之道、君王之策,從無半點家常閑話。
然而央華從沒細細看過,若是他能抬頭看看這位父君的目光,就該明白,那目光裏不光是苛責,還有殷殷期盼,還有未盡的溫和——央華都快忘了,他們除了君臣,還是父子啊••••••
央華隱隱得能明白,卻又不明白;他能理解父王的厚望,也能體諒父王的嚴苛,卻始終沒能明白那一顆為君為父的心。
君王之家的薄情少信,所謂君策的大仁不仁,都是他們生而背負的桎梏枷鎖。
楚縉看著央華告退的身影,隻覺得好累,身體一晃又跌坐回座位上,麵前擺著的仍是那一幅山河圖。他清清楚楚得記得,初即位的時候,楚國不如現在繁榮,有段時間各地皆災患,朝廷又有內患,那時,奉絮和他一起想了很多辦法,練兵、屯田、建城、平亂••••••
奉絮說他隻是個市井混混,試問有哪個市井混混像他這般,能陪一個君王走過那些歲月;楚國上下,又還有哪個臣子有他那般的耐心和智謀,能把那樣的日子也過得這般聲色有味?
他的行雲不是人,而是光,本就是最輝煌的一道光。
思及此處,楚縉就感覺自己的左胸膛被什麼狠狠得戳了一下,疼得說不出話來——他當初竟然會起疑心,怎麼能混賬到如此境地!
他細細得,這張山河圖,圖上每一寸楚國的土地,仿佛都刻上了烙印,而每一寸印子背後的繁榮都容不得楚縉辜負,得之不易,更應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