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下部:反攻 第二章:雪峰山!雪峰山!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990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我曾經設想過自己的一萬種死法,是的,自從被日本人抓來後就一直在設想。是不是在不久的將來我會被我的敵人中國士兵同時也是我的同胞給一槍打死?是不是我又會因為戰前怯戰而被我毫無人性的日本長官咒罵而死?又或者我會因為過於思念家鄉而在某個夜晚孤獨的靈魂出竅飛回家鄉台灣?我實在是搞不懂我會怎麼迎接死亡,所以在沒搞清楚怎麼死才算最有價值之前,我還是決定姑且苟且偷生著吧。
湘西會戰也被稱之為雪峰山會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次大型戰役,同時也是我所參加的最後一場戰役。我們,或者說日本軍此戰的目的是爭奪芷江空軍基地,所以日本方麵的上層又稱其為“芷江作戰”。
雖然我將要說的與我這個小人物無關,但是為了讓大家充分理解這場戰爭的慘烈與重要程度,我還是做一些類似於報告文學的東西,這樣更加方便大家直觀的感受。
雪峰山會戰開始於民國三十四年四月九日,結束於六月七日。與其說是敵軍(中國軍隊)戰鬥力強,倒不如說是我方(日軍)敗的快。雖然雙方直接參戰的總兵力達28萬餘,戰線綿延200多公裏,但是中國軍隊在王耀武的指揮下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日本人的部隊被殲滅了三萬餘人,不過這三萬人裏也包含著同我一塊兒被日軍從台灣抓來的壯丁。不過我們這些壯丁們的命運卻比有比戰死更加悲慘的。先姑且不論是為日本人戰死這件事,光是走在大街上,我們都得抵著頭,誰叫我們是人人喊打的賣國賊呢?哦,不,其實這樣說也並不準確,因為我們身披著日軍的狗袍,是以可能尋常大眾更本就沒把我們當此他們的同胞,再加上我們操著彼岸人誰也聽不懂的口音,興許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對於他們我們就是“外來的侵略者”。
身為一名中國人,時刻過著苟且偷生的日子,兩邊不討好,這與我們在日本軍營所見到的朝鮮人一樣,我們都是同類,隻不過朝鮮人把槍頭對準的是他們國家的朋友,而我們把槍頭對準的是自己的朋友······
在這裏我也不想再提一些兩兄弟在不同陣營的事情了,見的多了也就習慣了。我們唯一所能夠做的就隻有殺死更多的人,以此來讓自己變的更殘忍,來讓自己對殺人更麻木,這樣遇到親人也許就能毫不猶豫的開槍了。我們一直這樣想著,也一直這樣做著,不過很可惜這好像並沒有什麼作用。但我們仍然抱著活下去的信念,這也是我們所唯一能夠奢望的,因為奢望其他在生死麵前似乎都變的毫無意義。
剝噬你的靈魂
以惡鬼深邃的目光
將你刺透
遠方飄飛過來的悠悠朵雲
到微微顫栗的根根花柱
我是一直念念不忘的
那斷然必有回想
我恐怕我隻能用這種晦澀難懂的短詩來表達我在寫這篇文章時糾結的心情了,興許有人可以從這篇短詩中感到我的不安與憤怒,又或許有人可以感受到我的苦痛與掙紮。但不管怎麼說那終究是大家的感覺,我既然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大家也就不必再猜測出並且用語言告訴我你們的答案了。
彼岸一九四五,這已然成為了我們這類人尋常調侃的一個話題。不管我們是戲謔的還是嚴肅的,這個對於我們來說略微龐大的話題都顯得那麼遙不可及與奢侈。我們終究隻是如螻蟻一般渾渾噩噩的在亂世中,眼淚流淌在心裏,向對麵的敵人——我們的同胞瘋狂的開槍,這也僅僅是為了活著。
這場被譽為標誌中國由戰略防禦轉變為戰略進攻的重大戰役背負著累累的血債。不管是中國人的,朝鮮人的,還是日本人的。自打進入了熱兵器時代,統治者們和癲狂的科學家們就以不斷製造和使用殺傷力大的武器為樂,他們都像瘋了似的,這成為了我最苦痛與不解的事情。為什麼人與人之間以輕取他人的性命與幸福為樂呢?這是一個瘋狂的時代,這也是一個殘酷的時代,因為你不以輕取他人性命為樂,他人就會以輕取你性命為樂。是守著良心苟且偷生在這亂世,還是摒棄節操與懦弱化身為嗜血者?是甘做平民任人宰割還是扣起扳機主宰別人?我曾陷入了無盡的思考。而就在我思考之時,我被拽進了法西斯的陣營,這不是我所想要的,但不得不死我也因此得到了力量。至少當別人拿槍對準我的額頭時,我也可以拿槍抵住他的心髒。
雖然我親手殺死了不少中國人,但還是請大家允許我來謳歌一下這次戰役。這同樣也是我所記下我的見光死的醜聞的原因之一。所謂雪峰山會戰挫敗了日軍企圖占領中國芷江空軍機場的陰謀,提高了國軍“反攻之士氣”,它是國民黨戰場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的重大轉折點。
但不得不說的是我們還是存有一些遺憾,而更加遺憾的是這些遺憾居然是我(中國)方指揮官的急功近利所一手造成的。盡管湘西會戰取得了勝利,但由於國民黨走上的是片麵抗戰這條不歸路,特別是何應欽急功好勝,要求前線的將士“草草收兵”,致使本來能夠近一步取得更大勝利的湘西會戰因為人為因素而未盡如我中方將士之意。
最後,我還有一些要感謝的,(這絕不是迫於壓力所說的客套話。)可能我的雙手沾滿了同胞的血,但是無論是蔣先生還是毛先生似乎都並沒有要治我們罪的意思,當然這也跟他們戰後還要準備其他事有關。不過我還是要由衷的感謝能夠放過我們這些罪人的我的同胞們,但事實上我們也確實與汪精衛之流可能不同······
作者閑話:
此文內容絕對真實,有真實曆史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