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888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縱橫之戰勝出的是蓋聶,衛莊從未隱瞞此事。但蓋聶扔下到手的鬼穀子之位,攜著衛莊的恨意,不顧而去,自此龍入江河,銷聲匿跡四年。
四年當中,蓋聶遍遊六國,察其施政,觀其為仁,沒一處滿意。懷著最後的希望到了鹹陽,被提早得到風聲的秦王政截住,盛情邀請之下,決定答應——他自己也對秦王政的不少觀點表示認同,尤其是,治國須要施行律政,而亂世更需重典。
此後的九年裏,蓋聶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一心一意輔佐七雄之中變法最早亦是最有希望的秦國完成統一大業。
求賢若渴的秦王政多番尋求,方得此良才,一夜促膝長談,論盡天下大勢,發現兩人思想非常契合,秦王政因此欣喜若狂,萬分珍惜。蓋聶被視為左臂右膀,給予極高的尊重和地位,特別準許在內廷佩劍——這在那種環境裏,簡直就是不可能的。
所以一開始,反對蓋聶的聲音不絕於耳,被大權獨攬的秦王政悉數鎮壓。
奇的是,無論遭遇舉世非難或是幸得普天讚歎,蓋聶都是那樣一副不冷不熱的樣子,仿佛外物已與他毫不相幹。他隻默默做著自己該做的事情,比如修正律法當中過於嚴苛乃至殘暴畏民的部分,比如隨軍出征時對著一張獸皮地圖苦思冥想如何取勝並最大限度減低傷亡。
其餘的,他不會分出半點注意力去關心。
那個時候,他的眼中隻剩下了天下,國家,和蒼生。衛莊最愛的,最恨的,偏偏都是這一點。
愛他獨醒的淡漠,恨他放棄的決絕。
------------------------------------------------------
彼時秦已統一四國,就剩燕齊。蓋聶本可名垂青史,成為輔佐明君的千古功臣,天下庶民的崇敬與畏懼唾手可得,故友荊軻卻帶著樊於期的項上人頭和一幅畫著督亢城池的地圖,來到秦王政麵前。
蓋聶是第一個悟出荊軻真實意圖的人,所以他竭盡全力阻止兩敗俱傷的局麵發生。於他而言,秦王政不能死,六國的統一已經到了最後關頭,不能毀在當下;荊軻更不能死,如果說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人是真正明白自己所做究竟為何的,那就是他。
至於小莊,他們相似,但深入就會發現,其實對方很陌生。
或許不是不能理解,而是不願理解。
“阿聶,我一直說要和你比劍,你一直不肯。沒想到吧,這裏會是我們的生死戰場。”荊軻一如既往,嬉皮笑臉。
蓋聶不語,沉沉麵容底下掩藏不住的悲哀卻出賣了他的內心。
銀光滔滔,當冰冷的劍鋒劃破皮膚,荊軻馬上就感覺到了——酥麻與刺痛混合,很快傳遍全身。
他的劍刃上,喂有劇毒。
荊軻後退幾步,想要靠近堂中的大圓柱,但還沒走到,就已慢慢仰麵倒下,嘴角勾著一朵欣慰的笑:“阿聶……數年不見……你長進不少啊……大哥我……我比不過……你了……”手指不肯放棄似的,緊緊捏著滑落的劍柄:“替我……天明……天明……”
那是秦王政第一次,在蓋聶的臉上看見疑惑不解,至驚慌失措。
荊軻逐漸沒了氣息。
“來人!將刺客拖出去,懸首城門之外!替他收屍者,立斬當場!”
蓋聶撩袍而跪,拜道:“陛下請聞。臣聶,現需斂葬故友,求離朝而去。此後陛下如何處置臣之一命,聶絕無怨懟之言。”
秦王政的神情高深莫測:“你這是鐵了心,非做不可?”
蓋聶沒有抬頭:“是。”
秦王政的手指一下一下敲著龍椅的扶手,嗒嗒嗒,敲得眾臣幾近魂飛魄散:“禦前侍衛蓋聶,朕念其多年護衛,忠心可表,天地為證。堂上失言,不予計較,還請太醫替蓋侍衛診療,以祛今日一驚。其餘人等,有事速奏,無事退朝!”
蓋聶依舊跪著,不過直起了腰,聽到秦王政的拒絕,也沒有一絲反應,就像這是意料之中一般,讓人看不透他在想什麼。
翌日,寵冠六宮的麗妃自縊了,秦王政最疼愛的王子天明不見了,城牆上的人頭和底下的軀體一並消失了,蓋聶也離開了。
秦亡後,有被遣返回家的宮女回憶,秦王政聽聞侍衛報告蓋聶出走,隻是喟歎一聲,垂了眼淡淡道:“發通緝令,如果他肯回來,就取消。如果不肯,就一直放著,賞金中上。還有,死者不要,誰敢提了蓋聶人頭來見朕,叫他去九泉之下報道!”
紅蓮說這些人生與死的時候一直很平靜,隻有談及衛莊才會激動起來。或許在她眼裏,亂世裏的人命比草芥還要價賤,也是,他們根本沒有那個精力。弱肉強食的世界,保護自己,並努力向上爬,才是最重要的。
而她真正察覺兩人之間洶湧澎湃的暗流,是在墨家機關城。
之前她雖腹底存疑,為何衛莊事事與蓋聶逆向而行處處試探挑戰,蓋聶卻一直避其鋒芒不與其相爭甚至達到了隱沒於朝的地步,但也隻是以為衛莊身為性格極端的鬼穀弟子,不過想藉此逼迫自己圖強罷了。
秦國丞相李斯請動流沙首領出山,理由又是蓋聶。
衛莊充分發揮一怒而諸侯懼的鬼穀氣勢,不出一周便攻破墨家多少年一直固若金湯的要塞。
偌大一個機關城,一聲師哥一句小莊,藏有多少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仿佛天地之間,唯餘吾二人。
那種詭異的氣氛,絕非她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