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舞劍作歌露心誌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293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晚間,明月當空,竹林蕭蕭,一處草亭裏,一人墨發白衣,跪坐撫琴。
“束發讀詩書修德兼修身
仰觀與俯察韜略胸中存
躬耕從未忘憂國
誰知熱血在山林
鳳兮
鳳兮
思高舉
時亂勢危久沉吟
鳳兮
鳳兮
思高舉
時亂勢危久沉吟”
十指輪撥,音聲突起高亢,鏘鏘如金戈之聲,而撫琴之人似也忘乎所處之境,抿唇長嘯,悠然響徹山穀,驚起月下鴉聲亂飛。
良久,月上中天,山穀重歸於寂靜。
而撫琴的劉瑾,卻是久久不能平靜。
白日與德之兄閑談,不期提到人生之誌。兄長的誌向如此明確,可法可行。可自己呢?劉瑾喟然一笑,自己前世就因現實放棄了夢想,難道今生也如前世一般無法實現麼?
取琴下膝,劉瑾漫步至小溪畔,她解開發上緞帶,灑落一頭青絲,溪水映著月光,照出她清秀的麵龐。水麵上映出的人兒,少女嬌小的身形由於習武顯得分外瘦挺,白袍在風中翻飛,亂發拂過她同樣俊秀卻顯清瘦的臉,在水光中白淨如霜。低低一歎,目色中浮起一抹寂寞惆悵。煢煢孑立的身影,在月色下被不斷拉長。
劉瑾蹲下身去抱住兩膝,任山中清冷的風吹亂青絲狂舞,山野間一片寂靜,隻有沙沙的草木作響。
她已經十一歲了。
她出生後一年,黃巾起義爆發。被苛捐雜稅、凶惡官僚逼得走投無路的農民不得不反。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各地官府招兵買馬進行鎮壓,一瞬間萬裏戰火紛飛,處處狼煙。猶是身處江南水鄉,劉瑾已見識到了“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的慘狀,可想而知,中原大地將是何等淒惶。
四歲那年,董卓廢少帝,那一年劉鈺家中響起的總是各種義憤填膺的賢士們的聲音,而劉鈺依舊淺斟酒水放浪大笑——亂世已至,奈何如斯?賢士們歎上一口氣,也不多提。
隨後十九路諸侯共罰董卓,劉岱,算是劉瑾的叔叔,也在其中。卻因個人嫌惡被人殺害,劉瑾站在白鶴山頭,石秉在一旁不放心的看著她小小的身子臨風站立。“三國中說的真是不錯,”她想著,“諸侯心思各異,天下如何不亂。”
然後就聽說一場大火燒得洛陽鬼哭狼嚎,那一夜劉瑾似乎看到天邊的火光映著冷月孤星分外妖冶。然後又聽說遷都長安,聞此消息,諸侯盡散。
本以為很快董卓就會喪命,可劉瑾整整等了兩年,連環計施,董卓身死的消息才傳來。劉瑾記得那一夜曲阿城中的百姓歡呼雀躍,慶賀奸人已誅,盛世將來。那一夜,張燈結彩,煙花漫天,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牽著劉瑾的手的石秉忽然聽到九歲的小女孩聲音冷冷:“董卓不過一匹夫,世間梟雄何其之多,卻還乞求太平,真是可笑!”石秉見怪不怪,隻是回頭看了一眼,卻聽到小女孩又以低不可聞的聲音嘟囔:“隻是可惜沒趕上貂蟬呂布的好戲……唉……”石秉愕然。
僅僅幾個月後,李傕、郭汜圍住長安,王允縱身躍下城樓,血濺石欄,亂賊駕著皇帝奔走,烽煙四起,戰火連天。曹操招兵買馬,馬騰領兵討逆,不過離劉瑾最近的一處,江東孫堅攻打劉表,說是要報當年阻路之仇。卻不料出師未捷身先死,堪堪三十七歲的孫堅,星隕異鄉,三軍泣然。反倒是江東各郡之府,因擺脫了強權統治,倒是心有所喜,卻不便明言。
隨後曹操的父親死在徐州,一怒之下的曹孟德傾盡大軍攻打徐州。劉備入徐州,卻趕上呂布打許都曹操營救。幾個月前陶謙病死,徐州易主。聽到消息時,劉瑾在心裏暗笑劉備明明無處棲身卻還推三阻四的行為,偏偏那些賢士們還對此推崇備至,看來這劉皇叔還真是有籠絡人心的一套方法。
可自己呢?
劉瑾將雙膝抱得更緊了些。璀璀璨璨的英雄之星已經映遍了半片神州,曹孟德、呂奉先、劉景升、袁本初……割據一方,亂世稱雄。雖然知道真正精彩的畫卷還未展開,但在自己成長的這些年裏白白錯過這許多,也是令人扼腕。更何況,若真等到自己十七八歲再出山,怕是自成一軍,建立功名的機會已一去不返。
那自己又該如何,該如何啊!
一陣狂猛的山風襲來,山間草木,枯枝亂飛,鳥獸亂鳴雜作一團,迎風抬頭,劉瑾突然蹬石躍起,一聲長嘯,右手從腰帶間抽出一把軟劍,和風狂舞。身邊四處翻飛的飛沙走石、亂葉枯草和銀劍白衣卷在一起,風聲烈烈,伴著猿猴長嚎,劉瑾隻是不知疲倦,似要用盡自己平生的力氣。
“哈哈哈!”山間卻突然響起了一聲狂放大笑,“子璃你在此空舞作甚。值此大風起兮,舞劍作歌才是正理啊!”
“先生?”劉瑾心中一驚,手勢稍緩,回頭果然看到那個身穿麻衣的身影。“好!”劉瑾大笑一聲,銀劍越舞越快,渾然一片銀光在飛沙走石中起躍騰挪。忽然一個起手式,隨後是清越中略帶揮灑的聲音唱道
“試問天下間誰敵
回首山外青山
曾記大帳相殺而今百花盡處起狼煙
且傾杯盞高樓酣
碧水寒天不盡
寒徹冷月千山
雙城烽火是何年
啊是何年……”
尾音悠長,回蕩山間。
但劉瑾手中的劍並未停下,翻身一舞,又是一曲:
“折劍殘殘盡鋒芒
一劍西去成絕響
白雲城外驂龍翔
寂滅餘生總無常”
劍聲加快,更顯淩厲。
“白雲城外驂龍翔
寂滅餘生總無常”
高亢的嗓音和著風聲,雖是女子之聲,卻有滾滾豪情油然而生。
“白雲城外驂龍翔,寂滅餘生總無常……”石鈺喃喃念道。正思索間,一道白影已然落在麵前。
“先生。”劉瑾將劍收回腰間,恭恭敬敬行了一禮。
石鈺看著眼前的男裝少女,未束的頭發被山風吹亂,更襯得人麵如梅,清氣傲然。石鈺低低一歎,“看來,山間美景,終是留不住你。”
劉瑾一怔。
石鈺淡淡一笑:“你以為為師不知麼?從小你就顯得並非稚兒,似是已活過許多歲月。你醉心兵法,不就是為了有所作為,建功立業?你關心山外之事,不就是想關注時機,以求功名?今日你在此長籲短歎,又憤而拔劍,不是想要出山又是什麼?”
“我……弟子……”劉瑾張口要辯,卻又是一噎。
“不必辯解了。”石鈺揮揮手,“說起來要走也是應當。人生數十年,建功立業若不待此韶華又待何年?辜負這青春熱血才是最可悲的。”頓了頓,見劉瑾沒有反應,又說:“明日竹林外,我會叫齊大夥,到時是去是留,你自己明說罷。”言罷拂袖離去,留下劉瑾一人呆呆站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