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土家族民間故事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671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關於土家族儺堂戲的來曆沒有係統的專門的文獻文字記載,但有關的民間傳說故事很豐富,在黔東北的沿河、德江、思南、石阡、江口、印江均有如下傳說。有一種傳說說一個姑娘在房中繡花,一隻鳥天天飛到窗前啼叫:繡花不如種葫蘆。有一天,太白星君化成一個老頭,把一粒葫蘆種賣給姑娘的弟弟,弟弟就把它種在花園裏,寅時種下,卯時就結一個大葫蘆。後來有一隻猴子從馬桑樹上爬上天宮,翻倒了玉皇大帝的淨水瓶,人間洪水滔天,姑娘和弟弟坐在葫蘆裏,在洪水中躲了七天七夜,洪水消退後,寂寞的大地上,隻剩姐弟二人,弟弟為使人間不斷煙火提出和姐姐成親,姑娘不同意,提出三個條件:一是河兩岸插柳,兩天之後柳枝在河中上空打結;二是河兩岸點把香棍,煙子在河中間絞成一股;三是弟在東山頂滾一扇石磨盤,姐在南山頂滾一扇石磨盤,兩扇磨盤在溝底合攏。在太白星君的幫助下,三樣均成。姐弟終於成親了,不久姑娘生下一個肉團團,弟弟用刀把它砍成肉條條掛在樹上,第二天早晨起來見滿山遍野都有炊煙。這些肉條條變成了人,都有了姓氏。
姐弟倆被認為是千家的祖宗,萬人之父母,後人便尊稱他們為儺神公儺神母,由於他們繁衍了人類,就用木頭雕兩尊偶像供奉在家中,子孫們治病、消災、求子、保壽等都要跪在兩尊木雕前許願,而且每求必應,為儺神公儺神母高興,總得酬謝,就有了酬神娛神的儀式活動,土家人叫這為儺堂戲。
第二種傳說是:以前放牛娃在閑空時就捏泥巴團團玩,捏成男女各一供在岩洞裏,周圍插些樹枝野花,就在麵前玩耍、嬉戲,時間長了;又想去別處玩,又怕牛吃莊稼,就把牛交給泥人看管:說:“你保佑我的牛不去吃莊稼,明天我們來祭你”。果然靈驗,兒童們玩心更大,天天如此,後被人們知道,認為是怪事,有病的人家去試一試,病也治好了。後來人們封泥人為神,請回家供奉。慢慢地,就說男的是“東山聖公”女的是“南山聖母”。後來皇帝女兒生了重病祭了聖公聖母,病也就好了。於是皇帝封贈他們一席之地,所以演儺堂戲,要在神案前鋪上席子,土老師就在席子上祭祀、表演。第三種傳說是:說儺神公儺神母就是伏羲兄妹,其情節與第一則傳說幾乎相同,隻是他們成婚,是受洞庭湖的金龜道人的指點,繁衍人類後還繼續幫助後人驅邪逐魔;還有的說,儺神公儺神母生前因戀愛受阻,雙雙投河殉情。很久以後,放牛娃在河邊拾到了二人腦殼,他們臉色紅潤光澤,也不發臭。娃娃們感到奇怪,就用柳枝條編成兜,把它弄到洞裏供著玩,還捏了不少黃泥巴的小人崽,在兩邊陪伴著。弄些野果祭品,大家圍著開心地唱歌跳舞,過路人見,也加入孩子們的行列,有什麼三災兩痛就訴說,不料也就病除災消。這樣,來祭拜的人越來越多。一日,太上老君打從這兒經過,見下方焚燒香紙,弄得煙霧繚繞,唱唱跳跳,就降下雲頭,化裝成個村民來看個究竟,他看見他們那股熱鬧勁兒,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可見到大家亂唱亂跳很沒有規矩,就決心傳個壇規:先唱什麼後唱什麼。於是,他縱身一跳不見了,隻見三道清光閃了一陣子,從那裏麵掉下唱儺堂戲的書來,後來跳儺堂戲時,正壇中,都要畫他的畫像,還尊他為二殿君主。
洪水滔天,兄妹成婚,捏泥人的神話傳說,反映了古代先民對人類起源的認識,各個民族均有類似的神話傳說,內容大同小異,但將這些神話傳說直接與戲劇聯在一起,又將戲劇的產生與勞動人民(放牛娃)聯係在一起,卻是土家族獨有的特色。
土家族儺戲所信奉的神靈,不僅多,而且雜,甚至隨著時間的變化不斷產生新的神祗,且每一個神的來曆和神與神之間關係都有一則或幾則傳說。對儺神公儺神母的崇拜首當其衝,在其神案布局中,儺神公儺神母總是擺在最顯要的位置上,儺堂戲同其他巫教一樣,有著很大的變異性,它既無宗祠廟宇,又無經籍書文,惟遵照曆代的習慣,憑口傳心授,輩輩相傳,因而,有關儺堂戲和各個神祗的傳說故事,就成了他們正宗的曆史文獻。在傳授儺堂戲的同時,必須講述這些故事,否則,被認為是學的無頭之藝。
2.衝儺還願與傳說
傳說儺神公儺神母結成夫妻,繁衍出人類。但是,繁衍出來的人類,卻又麵臨著生存的威脅和許許多多的難處,當人類受到難處的時候,就得請山儺神公儺神母及其他神祗,幫助除邪消災。於是,儺堂戲前舉行的儺儀就作為請神除邪的中介產生了。這就是我們看到的“衝儺還願”的整套內容,這種神話意識,被土家族接受過來,又依據自己民族的曆史文化特點加以豐富和改造,就變成了崇拜祖先驅逐鬼疫的宗教祭祀活動。
有關文獻大致如下,《呂氏春秋·季冬》中有“命有司大儺”的記載,高誘注釋道:“人儺逐盡陰氣為陽導也,今人臘月前一日擊鼓驅疫,謂之逐除是也。”明代嘉靖《思南府誌》也有:“信巫屏醫,專事祭鬼”之話,到了清代光緒《思南府續誌》記載:“衝儺還願”、“祈禳各以其事禱神,逮如願,則報之,有發牲醴酬者,有以采酬者”又載:“冬日儺,夜間舉,皆古方相逐疫遺意。迎春則扮台閣,演古戲文,沿街巡行,以暢春氣”。此外民國《沿河縣誌》,湖北的《長陽縣誌》,湖南的《龍山縣誌》等。很明顯,“衝儺還願”這種宗教祭祀活動,有一定的功利目的。所謂“還願”,是針對“許願”而言的,土家族遇上生病、無子、災難等不吉利之事,都要請土老師“跳神”“施法”以治病、求子,消災滅難;有的人家為祈求老人高壽,小孩平安,也要“衝壽儺”,“打太保”、“鑽甑子”。據說以前祭祀要殺人,後來禁止為人祭,儺堂以祭壇才改為土老師在自己額頭上輕輕劃條小口,將鮮血滴在紙錢上,稱為“紅山願”。
一般說來,“衝儺”是為了懲罰凶神惡鬼,從而達到驅邪“治病”的目的,是一種強製性的鎮邪手段,“還願”卻是為了祭神,以討好神靈為主,其目的是為了祈福消災,兩者相比,“還願”就熱鬧而隆重得多。土老師為了宣揚儺堂戲能驅邪逐惡治病祭神,還將“衝儺還願”的傳說編成有韻文的祭詞硬塞進儺堂戲祭儀之中。祭詞敘述儺堂戲的來曆是這樣講的:混沌初開六月間,天上飄了七天七夜大雪,雪水溶化後,世界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龍女得了病,醫治不好,龍王就對神靈許願。唱詞為:
對著神靈把願許,十分毛病退九分。又許大儺三十六,又許小儺十二堂。又許大旗有四麵,又許小旗有八方。又許長標二十四,十二陰來十二陽。又許白豬與白羊,白公雞來白鳳凰。自從龍女把願許。一時之刻得安康,“衝儺”就從這裏起,“還願”就從這裏生。
儀詞除了敘述龍女害病許願的故事外,還有許多篇幅講儺堂戲的產生,儺戲祭詞中敘述儺堂戲來曆的內容與儺戲傳說故事雖有小異,其故事結局幾乎相同,都是講儺堂戲的來曆是神的旨意,信奉它可以消災除病,驅邪逐魔。“衝儺還願”在龍女身上所產生的效力對於無知識的鬼魂觀念極強的土家人來說,其作用和影響之大,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