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學藝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601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隻是這幾個大字,便能令人感到手書之人筆力遒勁,力透紙背。
    他往下翻來,兩人都愣住,除了第一頁上有一首詩外,後麵卻是一字皆無。
    楚暮雲碰著書輕輕念道:“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讀完已是內流滿麵。此詩對於他現下處境,竟是真實寫照,親人離散,又逢亂世,從此後這世間再無晴日,時時都讓人寒意頓生!
    雁九見他如此傷心,也嗟歎不已,隻得問道:“奇怪了,這劍譜反沒有招式套路,隻有一首詩,不知是什麼意思?”
    楚暮雲握緊手中的書,擦了擦眼淚:“等到三月後問師父便知。”
    轉眼三月已過。
    公孫玉依然是那般冷淡模樣,負手問立在麵前的楚暮雲:“書看的怎麼樣了?”
    楚暮雲落落大方的回道:“師父藏書閣中奇書萬千,無奈徒兒資質平庸,無法全部得見真顏。”
    公孫玉麵無表情的看著他取出懷中的一冊書籍,遞到自己麵前。待看清封麵上的幾個大字後,右手不自然的動了動,“你已看了三個月的劍譜,最想學哪套劍法,說與我,我自會點撥一二。”
    楚暮雲聽了,朗聲說道:“徒兒想請師父教授這本劍譜的劍法。”說著將“邊秋一雁聲”的劍譜遞了上去。
    公孫玉沒有接,楚暮雲便保持著低頭遞書的姿勢沒有動。
    一時兩人都沉默了。
    最後,終是公孫玉緩緩將書接過,問:“為何?”
    楚暮雲不卑不亢的直起身,答道:“此書中的那首詩,讓徒兒想起了自己的親人朋友,他們也是死於戰亂之中,無法得到安息,徒兒想,若是此書的作者也有痛失親人的經曆,所創劍法必定傾注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公孫玉歎了口氣,說道:“你隨我來。”
    楚暮雲跟著師父來到偌大的習武場,此時正值隆冬時節,天氣陰霾異常,寒風呼嘯而過,將牆角的一束開的最豔的梅花花瓣吹散,習武場中暗香浮動。
    公孫玉拔出腰間佩劍,長劍出鞘,錚然有聲,三尺青鋒即使在陰天中劍脊上也跳躍著細碎的光點。楚暮雲注意看了看,師父確實是左手用劍,右手始終藏在寬大的袖袍中。
    公孫玉一聲清嘯,似孤雁哀鳴,左手握劍,在暮色中舞了一套讓楚暮雲永生都無法忘卻的劍法。
    望著空中師父宛若蛟龍的驚鴻之姿,一把長劍熠熠生輝,可惜他沒讀過多少書,不然定會覺得前人為公孫氏舞劍所作的“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來形容公孫玉的劍術,倒是恰如其分。他的劍招大開大闔,卻身形俊逸非常,衣帶輕揚,似乘風的謫仙一般。
    看著師父最後的收勢,楚暮雲依然沒能回過神來。
    “記住了麼?”公孫玉提著劍走過來,袖袍衣角卻絲毫未亂,臉上神情也是淡淡的。
    “記住了。”楚暮雲的答案卻讓公孫玉有小小的意外。
    “練給我看。”
    “是。”
    楚暮雲接過師父遞過來的劍,提在手中,暗暗乍舌,原來看似清雋的長劍,竟有如此大的重量。他站定後深吸口氣,慢慢提著劍練起了招式,他無內力,隻餘武功套路,自然無法把劍招練得瀟灑漂亮,可公孫玉一路看下來,倒是點了點頭,似是認可。
    一套動作練完,楚暮雲走到師父麵前,隻聽公孫玉冷清的聲音帶著幾絲欣慰:“尚可,孺子可教。”
    楚暮雲聽了大喜:“謝師父。”
    公孫玉問道:“你是如何隻看了一遍就記住全套招數的?”
    楚暮雲恭敬地回道:“徒兒隻是腦中一直記著那首題在最前麵的詩,想著親人和朋友,想象自己是天邊孤雁,不知不覺間就記住了。”
    公孫玉聽了點了點頭:“小小年紀就能將自身感情融入劍術招式中,確實不易。這劍,你便收著吧。”竟是將腰間的寶劍送給了他。
    楚暮雲再三謝過師父。
    夜間回房休息,楚暮雲對師父贈予的寶劍愛不釋手,拿在手中看了又看,劍身雖古樸素雅,卻自有出塵的氣度,果然劍的君子之氣即使易主也無所減。他在劍的吞口處發現刻著一個小小的“北”字,劍入鞘後便難發現,隻有拔出才可看見,又因此字實在太小,若不仔細看,定不會發覺。這個字代表什麼意思?是人的名字還是劍的名字?亦或是這把劍來自北方某處?楚暮雲也不得而知。他將劍放在枕邊躺好,夢囈中還喃喃念道:“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臨之,我好想你。。。。”
    第二日,師父便教了他內功心法,配合劍招練習,自然事半功倍,楚暮雲的武功也是突飛猛進。期間也曾傷痛刻骨也曾疲憊不堪,他卻從不曾放棄,因為他始終記得自己隨師父來這裏的初衷,要用手中之劍,保護親人,還有。。。臨之。
    憶劍山莊的梅花開了又謝,寒來暑往,楚暮雲竟已住了十七年。
    十七年間,師父不準他離開憶劍山莊,唯有潛心修習劍法。公孫玉是冷清孤高的性子,楚暮雲與他相伴是多年之久,竟也慢慢變成了相似的冷傲性子,不苟言笑,隻醉心武學,氣的雁九大呼:“一個冷冰冰的莊主也就算了!現在連你都變成個冰山,我真是要悶死了!”
    其實致使楚暮雲性情變冷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十幾年間心中始終記掛著葉臨之,十七歲後武功大成,雖然師父依然不允他下山,他也曾悄悄離開過山莊,企圖打探當年京城葉家的消息,誰知道得到的內容卻是令他五雷轟頂,原來,當年葉修將軍一家二十三口,在被下入大牢的第三天便全部除以極刑,無一人幸免。楚暮雲頃刻之間便淚流滿麵,當年可以說是為了再尋葉臨之才狠下心隨師父上山學武,可現在居然聽說葉臨之早在他被抓走的第三天就死了!這些年堅持的全部理由突然土崩瓦解,致使楚暮雲發起狂來。
    三天之內,他獨上南山,單挑七大門派,有得甚至被他屠盡滿門,竟無人能與之為敵。即便如此依然不容他泄憤,楚暮雲此刻理智已近崩潰,最後是師父聞訊趕到,才將他製住,帶回了憶劍山莊,更是行了一頓鞭笞之刑將他打個半死,此事才算了結。
    從此之後,本就冷靜的楚暮雲變得沉默寡言,除了每日習武練劍,再不多言一語。他變得暴躁易怒,即便是對師父和從小相對長大的雁九,一日也難得說上一句話。
    公孫玉每日也是望著他孤單練劍的身影歎息不已。雁九隻敢罵他幾句“死冰山”、“死木頭”之類的出出氣,楚暮雲自然是統統無視。
    可山下並不太平,南山的屠門血案發生後,武林中人人得知憶劍山莊的莊主有個武功極高的徒兒,這個孽徒生性孤傲冷漠,殺人如麻,連他師父都拿他沒辦法,武林中後起之秀卻無人能與之比肩,實在是極大禍患,一日不除,一日不得心安啊!
    當日在南山上,楚暮雲發狂殺人,武林中不知他名諱,但他當日所用劍法,有的花甲之年的前輩認得是當年公孫玉的招式”邊秋一雁聲”。武林中說起這個憶劍山莊孽徒,便叫他“一雁聲”。江湖中最不缺的就是以訛傳訛之人,酒肆茶樓,甚至秦樓楚館,時不時都能聽到楚暮雲的劣跡,加上口耳相傳,簡直將他傳成了殺人惡魔一般。
    久而久之,連三歲的娃娃都知道,武林中有個極厲害卻也極可怕的人,叫做一雁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