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那些妃子 十二 劉徹之皇後衛子夫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5734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衛子夫,衛氏,字子夫。西漢平陽(今山西臨汾)人,漢武帝劉徹的第二任皇後,大司馬大將軍衛青是她的弟弟,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是她的外甥,生有一男三女,男為戾太子劉據,女為衛長、諸邑、石邑三位公主。衛子夫建元二年入宮,第二年懷孕後被封為夫人。元朔元年衛子夫生下劉徹長子劉據,被立為皇後。在她被立為皇後的第38年,即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蠱之禍中,衛子夫母子等人遭江充等人陷害,不能自明,自殺。十八年後漢宣帝劉詢以皇後禮重新厚葬她,追諡號曰“思”,建園置周衛。史稱孝武衛思後。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上巳節,漢武帝劉徹到平陽公主家,飲宴時,獨悅平陽侯府謳者衛子夫,臨幸了她,並把她帶入宮中。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衛子夫懷孕,大幸,後引起陳皇後嫉妒,館陶公主欲殺衛青給女兒出氣,敗露後武帝大怒,衛子夫被封為夫人(夫人是僅次於皇後的嬪妃,當時竇太後尚在世),衛家也因此顯貴。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已生育三女的衛子夫,生下了皇長子劉據,春三月甲子日,衛子夫被立為皇後,大赦天下。如今我們依然可以通過《漢書》等史料看到封後詔書。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皇長子劉據被立為太子,大赦天下。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奸人江充、宦官蘇文等刻意製造巫蠱案陷害太子劉據等人,太子被迫起兵反抗,兵敗自殺。衛子夫由於支持太子,被漢武帝遷怒,不能自明而自殺。葬於桐柏。
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衛子夫去世十七年後,她的曾孫劉詢登基為漢宣帝。後來劉詢以皇後應有的禮儀重新厚葬衛子夫,追諡號曰“思”,建園置周衛。史稱孝武衛思後。思者,《諡法》曰:道德純一曰思。道大而德一。大省兆民曰思。大親民而不殺。外內思索曰思。言求善。追悔前過曰思。思而能改。
注:桐柏正對長樂未央宮,即是後來宣帝登基之後重新厚葬的長安城覆盎門外南北大道之東。宣帝後來的“改葬”隻是以皇後禮儀重新安葬,並起高大的墓塚置陵園,設置周衛,並沒有遷葬。
衛子夫為武帝皇後38年,是中國曆史上在位第二長的皇後,第一位是明神宗王皇後。
衛子夫本是襲封平陽侯曹時(曹壽)府中的謳者(歌女),服侍曹時的夫人平陽公主。
漢武帝即位後,他的第一位皇後,也就是誌怪小說《漢武故事》中武帝幼年時戲言要藏於金屋的阿嬌。兩人婚後後十一年無子(根據資治通鑒漢武帝卷資治通鑒建元二年條記載,陳後在建元二年衛子夫入宮前已經失寵,結合漢書可知劉徹陳後在武帝7歲立為太子後不久即結婚),所以平陽公主就把鄰近大戶女子收買來,養在家中,準備讓漢武帝選取為妃。適逢漢武帝在霸上祭掃後來到平陽侯家中,平陽公主就將這些美女裝飾打扮起來,供漢武帝選擇。但漢武帝看後,覺得都不滿意。在武帝與平陽公主一起飲酒的時候,平陽公主又讓歌女獻歌助興,漢武帝便在眾女中一眼看中了衛子夫。(《漢書·外戚傳》:帝祓霸上,還過平陽主。主見所偫美人,帝不說。既飲,謳者進,帝獨說子夫。)
隨後,漢武帝起坐更衣,衛子夫便來服侍,一見傾心。這樣,平陽公主送衛子夫入了宮。
入宮一年多,衛子夫沒有再見到漢武帝。
建元三年,漢武帝親自在後宮挑選宮女,並打算將其中一部分放出宮去。衛子夫終於見到武帝,並哭泣著請求放她出宮。漢武帝憐愛她,便不予她出宮並再度臨寵幸了她,不久衛子夫就有了身孕。
陳皇後知道衛子夫懷孕後,十分妒忌。館陶大長公主(劉嫖)於是派人綁架了給事建章未知名的衛青,企圖殺了衛青。衛青的朋友公孫敖帶人將衛青救出,事發之後武帝大怒,於是召衛子夫的兄長衛長君、弟弟衛青入宮為侍中,衛青為建章監。衛家大姐衛君孺嫁給太仆公孫賀,二姐衛少兒嫁給開國功臣陳平曾孫陳掌。衛子夫被封為夫人。其後衛家開始顯貴,武帝幾日內賞賜便達千金,衛青後為太中大夫。
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衛子夫生下皇長子劉據,遂被立為皇後。
元狩元年(前122年),劉據被立為太子。由於他是漢武帝29歲才得來的皇長子,十分得父親寵愛。劉據剛剛出生武帝便命人為他做《皇太子賦》,等於提前就昭告天下這個剛出生的嬰兒就是太子,同時建立神祠感謝上蒼賜他皇長子。
劉據長大後,武帝除了派德高望重的太傅輔導他學習《觳梁春秋》、《公羊春秋》外,還為他建了一座苑囿接待賓客,稱為博望苑。
皇太子的確立,自然更加鞏固了皇後的地位,因此,衛皇後的榮寵也達到了極點。然而,作為宮廷婦人,隨著容顏的衰老,衛皇後受寵程度也在逐漸下降。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王夫人“方幸於上”,司馬遷說:王夫人“與衛夫人並幸武帝”“及衛後色衰,趙之王夫人幸”可知,元朔六年之後,受武帝大寵十五年的衛子夫逐漸色衰失寵。之後又有李夫人、尹婕妤、邢夫人、趙婕妤(鉤弋夫人)。但是即使失寵,衛子夫的德行使她依然能得到武帝尊重,她主管的後宮事務武帝也不會幹涉插手。
在衛子夫被立為皇後的第38年,也就是漢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因遭江充發起的巫蠱之禍陷害,不能自明而自殺。當年令武帝一見鍾情的香魂就這樣不明不白地煙消雲散了。
“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
當時的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歌謠,這是衛子夫從歌女到皇後,一人得誌,全家富貴的傳奇。衛子夫出身卑微,原來隻是一個歌女,後來成為漢武帝的第二位皇後。衛子夫的經曆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同時也改變了自己一家人的命運,其弟衛青、外甥霍去病都是漢代曆史上著名的抗擊匈奴的英雄。
然而,衛子夫在後宮複雜的環境中,做了38年的皇後,並不是獨霸天下,而是以恭順、謙和的態度贏得漢武帝的恩寵,贏得了大臣和後宮人等的尊敬。在衛青死後的11年裏,衛氏外戚基本沒有了依靠,但衛子夫仍然穩穩坐著後位,也是與她低調謙恭的性格分不開的。在後來的日子裏,因為衛子夫年老色衰,漢武帝寵幸他人。雖然武帝後宮寵幸的嬪妃不少,但是因為衛後的恭謙和順,所以漢武帝對衛後還是很信任的。武帝每次出行,都把後宮事務托付給衛子夫,回來後衛子夫會擇其重要者向武帝請示,武帝也沒有不同意的,有時甚至不過問。
衛子夫的兒子劉據,是漢武帝的長子,元朔元年(前128年)被立為太子。漢武帝29歲才有兒子,對這個兒子非常疼愛,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認為,在武帝晚年,衛後、太子因為武帝的寵幸漸漸少了,他們常常感到不安,甚至有性命之憂。漢武帝知道後,為了不讓衛後和太子擔心,就叫衛青傳話,說:“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淩中國,朕不變更製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也。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於太子者乎!聞皇後與太子有不安之意,豈有之邪?可以意曉之。”衛子夫聽說過,馬上脫去頭上的簪飾去向武帝請罪。
太子就是衛子夫的兒子劉據,比較寬厚,對武帝的酷吏的做法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經常平反冤獄,雖然得到百姓的口碑,但是武帝用的那些酷吏都不喜歡太子。衛後擔心兒子這樣做會違背武帝的意思,惹怒武帝,經常把兒子叫來勸誡:“作為太子,你要經常揣摩父親的心思,理解父親的意圖,按照父親的要求去做,而不能擅自作主,做一些與父親的想法不一致的事,比如平反冤獄。這本是你父親製造的冤獄,你卻給予平反,不是否定你的父親嗎!”然而,武帝聽說後,雖然不喜歡太子的“仁政”,但是認為太子的做法正確,衛後不對。這事表明,漢武帝一家三口,是母親要管兒子,爹卻護著兒子不讓母親管,何況漢武對於太子的寵愛,自他出生便從未改變。
《漢書·武五子傳》:戾太子據,元狩元年立為皇太子,年七歲矣。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為立禖,使東方朔、枚皋作禖祝。少壯,詔受《公羊春秋》,又從瑕丘江公受《穀梁》。及冠就宮,上為立博望苑。
大意就是:劉據剛剛出生,還是個小肉團,武帝就立馬讓人給他做《皇太子賦》,給了他太子的重諾,並當即立了衛皇後。就算不說絕後,起碼也是空前了。立禖是為立禖神之廟,飼以太牢之禮以酬之。禖神是求子之神,故武帝為感謝禖神降子,特地命為禖神立祠,以太牢之禮隆重地祭祀,並命枚皋等人獻上祝文,以酬答神明的靈應。所做的一切都遠遠超出漢朝的慣例。
《通典》卷五十五引晉博士束皙語:“漢武帝晚得太子,始為立高禖之祠。高禖者,人之先也。故立石為主,祀以太牢也。”等到劉據到了讀書的年紀,再請名師為他授帝王之學;等到太子加冠後,武帝甚至為他修建別苑,讓他隨意招攬當時名士。
劉據在元封元年加冠,元封年間也是武帝最頻繁出巡的時候,也就是當時主持政事監國的是太子,管理後宮的是衛皇後,可見武帝對他們非常信任。
衛子夫和太子的關係很好。太子每次去拜見母親,總會多待些時間,這是很正常的事。漢武帝身旁有個宦官叫蘇文,喜歡挑撥是非,在鉤弋子出生之後,竟然挑撥起漢武帝、皇後與太子之間的關係。他把這事向武帝打了小報告,說:“太子一天到晚在皇後宮裏,與宮裏的女人們鬼混!”武帝不信這些話,反而增加太子東宮侍女二百人。太子知道這是蘇文胡說,心裏對其不滿。
蘇文還不肯善罷甘休,又與小宦官常融、王弼等,經常伺機尋找太子的過失,一旦尋到就添油加醋向武帝報告,甚至把黑的說成白的,把白的說成黑的。衛子夫對此也是非常痛恨,讓太子稟報武帝殺了這些人。太子信任父親,說:“我沒有過失,不怕蘇文他們!今上明察秋毫,不會聽信讒言惡語,不必擔憂。”武帝有次生病,派常融去召太子,常融就此大做文章,回報說:“太子得知武帝生病,根本不把皇上放在眼裏,掛在心上,而是臉上有喜色。”武帝聽了,心中自然不樂。
不久太子即刻來探視武帝,武帝看到太子的臉上帶著淚痕,但是為了讓父親高興,又強裝笑臉,強打精神。武帝就問常融,到底是怎麼回事,常融支支吾吾回答不出。武帝知道是常融從中作梗,就把常融殺了。
《資治通鑒》:文與小黃門常融、王弼等常微伺太子過,輒增加白之。皇後切齒,使太子白誅文等。太子曰:“第勿為過,何畏文等!上聰明,不信邪佞,不足憂也。”上嚐小不平,使常融召太子,融言“太子有喜色”,上嘿然。及太子至,上察其貌,有涕泣處,而佯語笑,上怪之;更微問,知其情,乃誅融。
所謂巫蠱之禍,即漢武帝末年,年老多疑,適有周圍一些心懷奸惡之人,乘機製造事端,挑撥他與太子、大臣之間的關係。
司馬光《資治通鑒》記載:“群臣寬厚長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毀之。邪臣多黨與,故太子譽少而毀多。衛青薨後,臣下無複外家為據,競欲構太子。”
太子素行寬仁,與愛好使用酷吏的武帝有分歧。同時在後宮,蘇文在勾弋之子出生後,頻頻誣陷劉據,在武帝識破之後殺死誣告太子的小黃門之後蘇文才稍有所收斂。
當時,有一些胡人巫婆作俑,詛咒武帝死亡的事被發覺。於是漢武帝在朝廷內外大加搜索,受牽連的人很多。專門主持處理此事的是素與太子不和的酷吏江充,他得到漢武帝的命令調查,便故意帶著桐木人在衛皇後和太子劉據居住的地方掘地搜索,假意將早已準備好的桐木人拿出構陷太子,即把巫蠱之事加在了太子頭上。
當時,漢武帝年事已高,身體不好,在甘泉宮休養,外間人懷疑他是否還在人世。江充與太子劉據有前嫌,看漢武帝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擔心武帝死後劉據對其不利,所以提前下手,想除掉太子。江充對武帝說病總不好的原因是有巫蠱詛咒,武帝信以為真,令江充嚴查。最後於陷害太子和皇後。太子劉據起初並無懼怕,認為沒有做過不怕江充誣陷,打算去向武帝解釋。但車馬被江充攔下。劉據惟恐不得自明,就請教他的師傅石德,石德以扶蘇的例子警示他,懷疑武帝是否像秦始皇一樣已經死亡被小人操縱。於是劉據決定先殺掉江充絕不做第二個扶蘇。
因為太子能指揮到的車馬有限,劉據在決定起兵後報母親衛子夫,動用了皇後宮的車架,並以武帝已死奸臣作亂的名義征兵,與江充等人在長安城中展開激戰,終於殺死了江充。他起兵後,一度得到民眾的支持。但後來調兵不利,護北軍使者任安接受了太子的符節卻沒有出兵,漢武帝派去了解情況的使臣不敢入京,謊報太子造反。武帝派丞相劉屈髦討伐並親臨前線證明自己尚在人世,太子兵敗後逃到湖縣隱藏。後行跡被發現於是自縊而死。衛皇後因不能自明也自盡身亡。
因此,後代史學界對戾太子劉據持同情態度,認為他和衛皇後在巫蠱之禍中死亡實在冤枉。武帝晚年也深有悔意。
西漢班固在寫到太子蒙冤這一節時點評:江充造蠱(誣陷太子),太子殺。太子逃亡時期,茂陵三老上疏,明確指出太子無辜,前不能見君王申辯,後被奸人逼迫,才子弄父兵,但這也不過是打一段板子就能結束的事,希望武帝能赦免太子。
唐睿宗李旦時期,太府少卿韋湊向皇帝上書,提到劉據起兵,性質是“非稱兵詣闕,無逆謀於父”,可見曆代的史家和當時的百姓都認為劉據起兵性質的無辜。
事後武帝查出太子受人誣陷,怒極,於是族滅江充,蘇文被綁在橋上活活燒死,去追捕太子的人也被武帝滅族,深表後悔的武帝建思子宮,於太子被害的湖縣造“歸來望思”之台。天下聞而悲之。
巫蠱之禍中,衛子夫無疑是被冤枉的。漢武帝後來下詔提到:“朕之不德,自左丞相與貳師陰謀逆亂,巫蠱之禍流及士大夫……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宮人,轉至未央椒房……(《漢書·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可以看出,武帝已經承認,椒房——指皇後——是無辜的。
衛子夫自殺後,葬於長安城南的桐柏亭附近。
桐柏正對著長樂未央宮,在桐柏登高可以看見長樂未央的歌舞升平。附近更有曆代漢帝用來祭祀上天的神台,是風水極好之地。
漢宣帝即位後,將其曾祖母衛皇後改葬於長安城覆盎門外南北大道之東(桐柏亭所在的位置就是後來宣帝登基之後重新厚葬的長安城覆盎門外南北大道之東。宣帝後來的“改葬”隻是以皇後禮儀重新安葬她並起高大墓塚置陵園,設置周衛,並沒有遷葬),其陵墓稱“思後園”。又“置園邑三百家,長丞周衛奉守。”追諡曰“思”。又稱“孝武衛思後”。是最早的有獨諡號的皇後,自她之後,曆代皇後在丈夫的諡號之後也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的諡號。
太子劉據和他的兩個兒子的墓塚在河南省靈寶縣西50公裏的豫靈鎮底董村南約2公裏處。位於最南麵的墓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約50米,高約50米,占地麵積10餘畝,為武帝太子劉據之墓塚。他現存的墓塚封土比他的父親武帝的茂陵還高,與太子塚西北相接處有皇孫塚兩個,乃是劉據之子塚。俗稱“皇孫塚”。
同樣死於巫蠱之禍的衛子夫的姐夫公孫賀墓已經被發掘,在公孫賀的老家安葬,墓塚尚有封土,規格比一般民塚為高。可見陷於巫蠱之中的衛氏親屬皆有人打理後事,墓葬規格還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