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禮法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3796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這一夜,路夕和十七小隊的娃娃們都沒有睡好,先是給他們每個人又講解了一遍明天上午要操練的禮法,讓他們都做到心中有數,又和鄧四方一起做了一份章程,基本上把以前官軍施行的那套下跪打千的東西都弄到垃圾堆裏,從軍人的走路說話行為,一直到麵見長官的禮節,平級之間的禮節都羅列出來,洋洋灑灑足有十幾頁,當然這些都是鄧四方和小隊中幾個字體較好的人一起抄錄的,路夕還是不會在這個時代書寫,沒辦法的事也是。
不過要是有的不明白的隻要三言兩語就能給他們解釋明白,著倒是讓路夕感到很知足,畢竟說出了書寫上的障礙之外,言語上他和校尉們溝通是沒有鴻溝的,八九個人也都是路大哥路大哥的叫著,著那還是一個才加入幼軍一天的新兵啊。
就在十七小隊剛剛忙完休息沒大會的時候,一陣急促的鼓聲就傳來了,那是早操的時間到了。
一夜沒休息好的十七小隊也是抓緊時間起床穿衣,動作麻利的整理自己的物品,然後跑步來到校場,這個時候天色剛剛蒙蒙亮,天上的星星還有的在眨著眼睛呢。很快的校場上就想起了號子聲,這聲音在校場上轉了個圈兒,又開始往整個京城傳去,仿佛要告訴人們,幼軍從今天開始就要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了。
當幼軍們開始操練的時候,紫禁城裏也開始忙碌起來,皇太後的鑾駕來到了小皇帝萬曆的寢宮,皇太後親自擰著萬曆的耳朵把它從龍床上提起來,招呼宮女太監來給皇帝梳洗打扮,哼哼唧唧的萬曆小皇帝打著哈欠,木然的看著宮女太監們給他洗臉梳頭,穿龍袍戴金冠,心裏老大不樂意,這皇太後每天都要來揪自己起床,看著自己一直上了朝堂才肯罷休,多睡會多好,就想多睡會,哎命苦啊。
看著一種宮女太監們都忙活完,太後這才點點頭,對小皇帝說:“皇兒啊,你不能總是這樣慵懶,身為一國之君,怎麼能如此懈怠,這麼大了還要哀家來教你起床,要是哀家不來,是不是你就不起床不上朝了?”
萬曆小皇帝有點怕這位李氏皇太後,不但每次都來叫自己起床,上朝還要在自己後麵垂簾,一看到自己想好好的玩一會,就要發脾氣,隻有自己做出很努力的樣子去處理國事,學習各種繁文縟節的時候才會有開心的表情。
也難怪萬曆小皇帝這麼想,他也就是個十一二歲的小孩子卻要早早的背負起江山社稷這麼一個大攤子,也真難為他了。
好吧,今天是大朝的日子,文武百官都已經在金殿上等候多時了,首輔張居正坦然的站在班首,這一兩年天下安定,各個州府也沒什麼大的變動,老百姓談不上安居樂業,卻也能呼呼弄弄過得下去,著對他這個首輔大臣來說,也就算是說的過去了,現在他也是在朝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就連薊鎮總兵戚繼光都要向他送禮行賄。今天著朝會也沒什麼事,也就是走走過場,散場他還要去教授小皇帝,下午有幾個大臣約了一起去城外散心。
隨著執事太監的一聲喊“太後駕到,萬歲爺駕到……”
殿中群臣匍匐在地,三跪九叩山呼萬歲,這一套禮儀下來,吧上年紀的大臣也是累的不輕,但是隻要太後皇帝沒說讓你起來你就得在那跪著,當然隻要是太後和皇帝坐下了,一定會事讓你起來的隻要不是他們氣的找不著北。
“愛卿平身。”李太後在珠簾後麵淡淡的說道。
等太後和小皇帝都做下了,眾大臣這才呼啦啦從地上爬起來,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等待著。
開始首輔張居正也是彙報了幾件前段時間定下的事情,又奏對了幾件下麵州府報上來的邸報,這樣基本上也就是走個過場,李太後垂簾聽政,基本上也都把朝政交給了張居正來處理,在大殿上也就是彙報一下,請道旨意而已。很快,這些都進行完了。執事太監看看下麵,見也沒什麼事了,便又喊道:“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堪堪就要宣布散朝了,這個時候幼軍統領劉靖堂站出來大聲說道:“末將劉靖堂有疏奏。”說完從袋子裏拿出一本奏章呈了上去。執事太監也是趕忙下來接過來遞給裏麵的皇太後。
張居正一看是劉靖堂就是一皺眉,心說“好好的你不在你的幼軍呆著,跑到大殿上來弄什麼奏對。”看來當初的事在他心裏陰影很大,一直不曾忘懷。
(前麵我們已經介紹過,當初劉靖堂因為幼軍軍餉被克扣的事上疏皇帝要求軍餉,在大殿上和張居正吵了起來,弄得張居正很難堪。後來就被張居正一隻記恨,甚至交代自己的門生兵部尚書要有意克扣幼軍的軍餉。)
看奏疏遞上去了,劉靖堂邊說到:“啟奏太後,陛下,末將打算這幾日在幼軍中推行新式禮法,請太後萬歲恩準。”
裏麵的皇太後李氏看完奏章沒說什麼,遞給了外頭的小皇帝萬曆,萬曆也拿過來仔細的看了看,回頭看了看李氏皇太後,見太後沒說什麼,便點點都對劉靖堂說:“既然如你奏疏上說的,有這般好處,朕就以你所奏了,有司禮監擬旨,即可去辦就是。”下麵的劉靖堂還沒來得及謝恩,禮部尚書就站出來說道:“陛下,禮法是先賢所定,曆朝曆代都沒有更改的先例,想我大明朝自立國一來,無不隻能從禮法,先皇在時也是以禮待人,這是祖宗家法,不能隨意說改就改,請萬歲三思。”
著把劉靖堂說的也是無言以對,但是就是說不出哪裏能反對的來。
上麵的皇太後聽了輕輕咳了一聲,萬曆小皇帝轉過身,“母後,這件事,你看……”
李太後在珠簾後麵說道:“禮法不可改,這事哀家知道,隻不過劉統領是改動了幼軍的行禮方式而已,並沒有說祖宗家法,尚書大人不必太在意到祖宗身上去。”
剛剛說完這話,言官們就開始站出來了。氣勢在明朝有個傳統或者說是陋習,就是那些令人討厭的言官,事事都要和皇帝作對,隻要是皇帝做出的決定,言官們就要出來反對,不論對錯,好像是隻有和皇帝作對就是正確的,甚至不惜是在大殿上以死明誌,因為一旦在朝堂上和皇帝據理力爭就能成就自己的名聲,而且能讓皇帝落一個不納諫的罵名,在同僚中也是能獲得賞識的。
這次站出來的是禦史大夫李冰,隻見他緩步走到殿中,跪在那裏對李太後說:“啟奏太後,禮義廉恥是國之四維,是我大明立國之根本,先皇太上皇在是都是遵從聖人教誨,不敢懈怠,而今新皇登基時日不長,一切都應當遵從先賢教誨不可輕言更改,請皇太後三思。”說完呼啦啦大殿上跪倒了一大片朝臣,都是要求太後和陛下三思,首輔張居正眼觀鼻鼻觀口站在一邊,仿佛老和尚入定一樣,看都不看那些人一眼,內閣中申時行,張四維等人也是看也不看他們一眼,皇太後也在珠簾後麵不言語,小皇帝看看後麵的皇太後,再轉頭看看下麵跪著磕頭的言官們,有看著身邊的秉筆大太監馮保,看了一圈,發現竟然除了下麵的言官沒有人吱聲也沒有人看,就那幫子言官在下麵磕頭不住,聲音撕裂。看看沒人理會,他們更是來勁,沒人說話在他們看來,是太後和皇帝要讓步了,更是喊得起勁。
旁邊的劉靖堂這個時候忍不住了,站到這幫人跟前,嗬斥著:“太後陛下在這,我這不過是正常奏疏,你們這等人隻知道在這裏滿口聖賢教誨,聖賢就是叫你們這樣在大殿上說話的嗎?聖賢看到你們這副嘴臉不知道要氣成什麼樣呢!”
這話說的是字字珠心,一時之間也是讓這幫如喪考紕的大臣們無言以對也是。好半天上麵的皇太後問道:“張愛卿,你怎麼看待這事?”
這個時候張居正才從神遊狀態回到這大殿上,趕忙出班跪倒在大殿上朗聲說道:“回稟太後,陛下,微臣以為,此事不可魯莽,一旦成為定製,恐怕寒了天下人的心,想現在這套規矩都是祖上一代代傳承下來的,要是猝然改動的話怕是要……,所以懇請太後陛下收回成命。”
說了半天,這張首輔也是反對的,其實再仔細想想,現在張居正是朝廷一等一的大臣,百官哪個不是看他的顏色,要是沒有他的授意,怕是這群言官怎麼也不敢這樣的。
上麵珠簾後的李氏太後聽他這麼說,沉吟了一下,緩緩地說道:“既然張愛卿也不讚同這件事,那劉愛卿你的奏疏就先放在哀家這裏,這事就先緩緩吧。”
劉靖堂還要再說什麼,旁邊的一位王爺衝他私下裏擺擺手,眼神的意思就是叫他先不要說這件事了。他也不是傻子,看今天大殿上的情景,好像隱隱已經涉及到了太後皇帝和朝臣的矛盾,怕是自己就再怎麼說,也怕是難以挽回了。也就索性不再說了答道:“臣謹遵太後,陛下旨意,暫且不提這事了就是。”
言官們一看太後這樣說了,劉靖堂又退回到朝班裏,也是紛紛回歸自己的位置。上麵的秉筆大太監馮保衝執事太監使了個眼色,太監心領神會,高聲吆喝著:“退朝——”這時候百官再次跪倒恭送太後和皇帝離開大殿。
太後出了大殿,轉身對萬曆小皇帝說:“陛下怎麼看著劉靖堂所奏?”
皇帝年紀還小,剛才在大殿上看著者發生的一幕,也是有點眼暈,雖說前段時間也是又這樣的情況發生,但是沒有一次像這次這樣圓滿解決的,太後總是在護著小皇帝做的決定,即便是錯了,太後也要找出一個讓下麵執行的理由來,當然,著僅僅是在大殿上,一到旨意下去,可能又是按照大臣的意思辦了。可是這次卻是在大殿上直接否定了自己的決定啊。
他冷冷的說:“朕感覺沒什麼不好啊,如果真能像是劉靖堂所奏,更改一下倒是沒有什麼不可以的。但是朕就不明白,他們為什麼都要反對呢?”
李太後緩緩的說道:“皇兒啊,別看你已經登基做了皇帝,但是要想真正辦自己想辦的事還要再等等啊,如果你不能穩下性子等幾年,隻怕是……”
說到這裏,太後沒有再往下說,在一旁看看,看著就馮保在左近,就招手讓他到跟前來對他說:“馮保啊,你事一天天看著皇兒長大的,他心裏也是拿你最親,到時候可要幫襯著他,別讓人給他在後麵使什麼絆子,也算是哀家的一點心思了。”
馮保趕忙跪下對李氏皇太後說:“請皇太後放心,老奴就是豁出性命也要保萬歲爺順順利利的親政。”
太後點點頭,又對萬曆說:“皇兒啊,上午還是去張大人那裏學習課業吧,不要對張大人有什麼成見,畢竟現在的大明朝還是離不開他的。”萬曆答應一聲,領著馮保走了,皇太後默默的在宮女太監的陪同下往宗廟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