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中華日月 第十章 龍川日月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321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在年逾古稀的內兄益民和內嫂碧玉的陪同下,我和妻子美君首次遊曆績溪龍川。人們常說遊曆是激發畫者靈感的天堂,也是誕生不朽作品的搖籃。盡管我與這兩者都不掛鉤,粘不上邊,但作為我本人歲月來說,那的確如此。
龍川在績溪縣東南,距縣城十二公裏,是一個距今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悠久曆史,名人輩出的山村。我們乘坐公共汽車前往途中,田野裏正值油菜花盛開,一片金黃燦爛;桑樹剛吐出嫩葉,翠綠欲滴。沿著登源河修建的汽車路正在拓展加寬,路傍隨處可見整齊劃一,製作精美的旅遊導引:“歡迎您來龍川旅遊觀光!”時值周假日,在春光明媚時節,途中十分熱鬧,來來往往的各種大小車輛和行人絡繹不絕。
我們乘坐的公共汽車在村口的停車場停下。下車來,尚以“逢人問”的我,對於龍川的山山水水十分鍾情。我曾經是森林調查隊的老隊員,對於地形地貌和生態的了解,是出於職業上的敏感性,習慣成了自然。龍川,田園山色的風景壯美如畫。村東龍峰聳立,村西鳳山相望,北有登源河蜿蜒而來,南有天馬山奔騰而至。清澈如帶的龍川溪在村中緩緩流過。東西南北,山水相連。
往古來今,不少文人墨客常用鍾靈毓秀來形容龍川。據《龍川胡氏宗譜》記載:始祖胡炎,居山東青州濮陽,東晉大興四年(公元三一八年),敕封散騎常侍中領軍隨元帝南下,鎮守歙州(今歙縣)。後於鹹康元年(公元三三五年)元月,與績溪華陽女王氏結為連理,並於二年後遷於當今的龍川之口荊林裏聚族而居。經一千六百多年,如今龍川近四百來戶農家,一千多人口中,幾乎還是清一色是龍川胡氏嫡係後代,傳至當今的“錦”字輩,計曆四十八世。直到現在還隻有一戶當年被當做船釘有意引進的丁姓一家。
龍川,整個村落呈船形。胡氏子孫枝繁葉茂,人丁旺盛,曆代以來,相繼出現在中國曆史上有很大影響力的棟梁人才,尤以明代中期以來為最。先有明代成化戊戍科(公元一四七八年)年間出了進士胡富,官至戶部尚書。六十年後,他的侄兒胡宗憲於嘉靖戊戍科(公元一五三八年)進士及弟,後在任內率部蕩平倭寇,立了大功,官封太子少保、兵部尚書,並加太保。
龍川,曆史文化豐富多彩。掩映於龍川溪北岸高低起伏白牆青瓦的民居中間,有一座古典文物建築群胡氏宗祠,乃是於嘉靖二十六年(公元一五四七年)建成的三進七開間,建築麵積達一千五百六十四平方米,稱為江南第一詞,享有“木雕藝術博物館”和“民族藝術殿堂”的美譽,係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龍川還有一座石雕藝術珍品:奕世尚書坊。牌坊建於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一五六二年),規模宏大,三間四柱五樓,高十米,寬九米。在牌坊上鏤空浮雕的龍、獅、鶴、鹿等,許許如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村中央,有尚書胡宗憲的故居。其建築精美,風格獨特,整個建築有三千多平方米。它是整個古徽州迄今保存最為完善,氣勢最為宏偉,結構最為複雜的明代建築群。
龍川溪兩岸用青石板鋪就的水街,潔淨雅致;兩岸水街有數座橫跨龍川溪兩岸的石橋連接。溪中遊魚細石清晰可鑒。
龍川,鄉風純樸歸真,所到之處,整齊有序,清純可人。所遇男女老少,笑容可掬,充滿著對現在和未來的美好憧憬,就如同一千六百多年來,值得現在人們遊目騁懷一樣。
我們所到之處,無不沉浸在中國燦爛曆史文化的氛圍中,披著中華民族祖先創造的璀璨曆史文化的霞光。龍川日月,日月龍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