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金華電視  第三十九章 黃帝鑄鼎之鄉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157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叮當,叮叮當!鐵匠師傅在鐵砧上打鐵聲傳來,一天的緊張生活開張了。
    小時候我喜歡看打鐵。大師傅身穿老布衣,腰係圍裙,脖子上搭著一條汗巾,左手將待加工的鐵塊用鉗子夾住插進熊熊燃燒著的爐火中,右手又在不停來回抽動風箱,密切注視著鐵件加熱情況,瞬間,隻見他左手從熊熊烈火中用鉗子夾住那火紅的鐵塊,放到鐵砧上,右手上的鐵錘在鐵砧上輕輕點擊一下,接著揚起手中的鐵錘用力砸下去,隨著師傅的打擊點,徒弟隨即雙手掄起大鐵錘奮力砸下。這樣輪番地一上一下,叮當,叮叮當的打鐵聲在空中回蕩。幾個來回,一件鐵製農具就這樣被打製成功。打製農具的叮叮當當打鐵聲響,恰似在用鐵錘演奏一部節奏明快,鏗鏘有力的交響曲。打鐵生活在夏天特別辛苦,熊熊燃燒中的炭火,熾熱的鐵件,工場內的溫度驟然升高,隻見鐵匠師徒倆人汗流如雨。從前,我家每年要雇用鐵匠師傅做一二天生活,打鋤頭、開山挖、耘田扒、山锛、草刀、斧頭、柴刀等鐵製農具。鐵匠師傅在加工鐵製農具最後一道工序是淬火,把握淬火的時間長短是關鍵,淬火時間過長農具的硬度不夠容易卷口,淬火時間過短農具太脆易崩口。聽大人們說,鐵匠師傅多數來自浙江永康。那位鐵匠師傅姓朱,我們都喊他朱師傅。
    過去,農家日常生活少不了一隻五桶鍋,它承擔了燜飯、煮粥、做茶等,經用多年,鍋底有時出現漏洞。正當家庭主婦為此發愁的時候,往往補鍋補銅壺的師傅來了,他們往往師徒倆人挑著家夥,一隻爐子帶上一隻坩堝,一隻風箱,補鍋補銅壺的金屬料兒。他們上門服務,安置好風箱和爐子,然後將補鍋用的鐵料砸碎倒入坩堝中,坩堝中的鐵料在熾熱的爐火中融化後,開始補鍋。一人蹲在鍋灶門口,伸手用一塊耐高溫的料子托在破損了的鍋底處,師傅再從上麵將融化了的鐵水澆鑄。接著,用一塊磨光石在新澆鑄處打磨一番。稍後,叫主人端來一盆清水傾倒入鍋裏,再在鍋堂裏點起火來,檢驗破鍋修複的情況。如果不再漏水,爐膛裏的火就旺,鍋裏的水會很快沸騰。一次補鍋算是圓滿完成,東家馬上給補鍋師傅銅錢。補鍋收費相約成習,都很公道。鑄鍋、補鍋、補碗、補銅壺、修雨傘的師傅大都也來自永康。永康人重視學手藝,當地流傳諺語說:“食了三年眼淚飯(學徒),做官也勿換。”
    當年我隻聽大人說永康,可不知道永康在中國何方。多年之後,我才踏上聞名於海內外的“五金之都”和旅遊勝地永康。
    永康古稱麗州,位於浙江省中部,在金華市轄區內,屬浙東低山丘陵盆地。永康曆史悠久,山川秀麗。自三國赤烏八年(公元245年)置縣以來,至今已有1764年。永康的來曆,據說是孫權之母吳國太因病到此進香,祁求“永葆安康”而得名。
    永康五金之都有著傳奇的悠久曆史和美妙的傳說。根據史料記載,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在五千年前,仍在使用石器與已經開始使用銅器的蚩尤作戰,曾因一度失利。為了改變這一不利局麵,黃帝派部落四處尋找礦源,終於在永康發現了煉銅鑄造絕好材料高嶺土,於是黃帝來到永康,在城南石城山煉銅鑄鼎,打造兵器。代代相傳軒轅黃帝曾在此鑄鼎,才有後來的春秋鑄劍,漢造弩機,唐鑄銅銃,形成了底蘊深厚的永康五金文化。曾經流傳著一首民謠:“五金工匠走四方,府府縣縣不離康。”現在的永康市已成為中國最重要的五金生產基地、出口基地和集散中心。中國永康的科技五金城,雲集了來自全國各地4600多家五金商家,是中國最大的五金交易市場,全球169國家和地區擁有永康製造的五金產品。
    永康的旅遊觀光資源也頗豐,工業的發展也帶動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方岩和西津廊橋聞名遐邇。方岩的丹霞奇景、人文奇觀、廟會風俗吸引著海內外遊人。方岩平地突兀高聳,四麵如削,高400米,周圍約公3公裏,山體險峻,酷似擎天的紫紅色方柱,因此而得名。自方岩南麓岩下街上山,沿著架設在山間石壁上的曲折飛橋步步攀升,將至山頂,頓見崔嵬大石相峙為關,建有樓閣,上書“天門”。這裏坡陡路窄,是唯一上山之路。進入天門,過了天王殿,轉彎便到了天街。天街掩映在茂密的鬆柏和翠竹叢中,泉水盈盈,冬暖而夏涼。廟宇內香煙繚繞,一派仙家景象。
    方岩山上山下現有廟宇數十座,尤以廣濟寺和胡公廟的曆史最悠久,香火最旺盛。廣濟寺建於唐代,是浙東名刹。胡公菩薩名胡則,北宋時期的一位清官,他在任內為人民做了許多好事,人民至今還在紀念他。胡公菩薩與徽州的汪公菩薩汪華,同屬江南最大的地方神靈。
    西津橋是一座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廊橋,始建於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橫跨在永康市內的華溪上,宛如一條臥波的長龍,雄偉壯觀。西津橋長166米,寬4米,12個橋墩13孔。橋墩高於河岸,下可通航。石墩上架木梁,鋪設木板,上建橋屋58間,中為亭閣,兩側重簷。兩邊有木壁窗欞,供憑欄眺望。橋柱間設有橋凳,供遊人休憩。西津橋以強弓似的橋身直指上遊,臨橋觀景,一望難盡。這一反傳統的“河欲曲,橋務直”的定論,為西津橋增添了迷人的想象。
    永康廣播電視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都緊扣時代脈搏,展示地方特色,創造一種團結向上、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這種既有群眾性又有藝術性的節目,如《華溪春潮》中的“十八蝴蝶”、“九獅圖”,已走出永康,獻給全國人民,現已走出國門,成為世界級的民間藝術瑰寶。
    六十多年過去了,耳際間似乎仍隱隱約約蕩漾著叮當,叮叮當的打鐵聲,腦海裏映出老朱鐵匠師傅在鐵砧上打鐵形象。叮當,叮叮當,催生了新世紀的打鐵聲,已飄洋過海,遠渡重洋!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