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八)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813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八
張大仙張果老倒騎在小毛驢的背上,不急不燥地走著,但魯班爺緊緊的追趕,就是追不上,但他窮追不舍,一直向西去了。
呂洞賓、鐵拐李、何仙姑、曹國舅等眾神仙各呈本領來到了白河岸邊,看到了魯班爺造的大橋,像長虹彩帶一樣,掛在河的兩岸,而且在上下坡的橋麵上留下了小毛驢的蹄印,也幫助人們上下橋時預防打滑摔倒。又看到河西岸地勢的變化,給北邊的伏牛山增添了新的屏障,遮著了巍峨陡峭的伏牛山脈,但這些山上缺青少綠,多石頭少樹,怪石聳立,荒涼淒愴,人不能行,水不能流,山上鳥兒不能落,地上獸不能走。隻聽何仙姑說:“這張老頭也太慌張了,你看他把這些荒山野嶺留在人間,給人們帶來的麻煩會更多的,不如我們也獻上本領,幫助魯班也留些紀念吧!”
眾神仙在何仙姑的倡議下,都表示同意,鐵拐李拿著他的冰鐵拐杖,掂著他的酒葫蘆說:
“你們看,這肯定是張果老和魯班師傅鬥氣玩的,這地上的土塊石頭是他在黃河入海口挖的,黃河順暢了,歸流到海裏,而他挖的這些土塊石頭找不到地方倒,正好駝到這裏派上了用場,他真是個有心人啊。”
“是的”,曹國舅接著說:“張老頭比我們強,愛作好事,心也仔細,在人間留下他許多美談,這通海填江,又將是人們紀念他的好詞。來,我們也做點紀念吧,把這周圍百裏的窮山惡水重新治理一下,讓我們也在人間留個名聲吧!”
“八仙過海,各顯本事”,他們用拐杖掃、用寶劍劃、用腳踢,不一會他們築起了長堤,圍著白河不使他的洪水亂流,形成了現在美麗的麒麟崗,讓白河馴服的一直蜿蜒往南,服服帖帖的流到長江,彙集一起,在滔滔的長江裏載舟負荷,千船竟帆,作著對人類的貢獻。又在三十多裏的西邊,築起寶塔,像巨龍一樣日夜守衛著狂怒無常的潦河,不使它亂流亂撞,為兩岸的人們作著貢獻。
還是何仙姑細微周到,她說:“這麼大片荒草湖泊,沒有草沒有花,多沒氣氛,應該給人們製造點美景,讓這山、這水、這崗都靚起來。”於是她從她提的花籃裏把從黃海蓬萊仙島采到的各種花籽樹種,拋灑在這廣闊的土地上,像百花園一樣,呈現在人們的麵前。
呂洞賓大仙也不甘寂寞,他說:“張老哥大神仙留下的這幾座禿山,也沒個名字,幹脆我們連名字也給起了吧,免得讓人費神。”
橋東的山像英雄一樣,站在白河岸,監視著白河,不使它變壞,就叫它英山吧!橋西頭低窪處,要們要在這小山包上下橋,支應著過往行人,就叫應山吧。像蒲扇的山,叫蒲山,蒲山內的石頭可以燒煉成石灰,供人們使用,以次根據山的形狀起名為磨山、羊山、紫山、杏山、遮山、獨山等,神仙們各顯其能,各顯本事,撒豆成“兵”,瞬時,滿山遍野蔦飛兔跳、野獐鹿鳴,山山青翠,水水碧綠,香花四溢,吸鳳引蝶,蔦歌燕舞,看滿山滿嶺、河晏溝塘,春風盎然,美不勝收,在太陽光的照耀下,到處是熠熠生輝,燦爛輝煌。
正在眾仙們觀察著大地美景的時候,又發現張果老的疏乎,把原於磨山背後的潦河水堵死了,淤泥多深,水深變小,致使下遊魚死蝦亡,寸草不生,土地幹枯。看到這裏,鐵拐李用他的鐵拐杖舉起砸下去,隻聽他說:
“這老頭,隻顧一時,不顧一世,沒有長遠的規劃。如果水斷流,怎麼養活萬物生靈,兩岸的人們怎麼生存?應該兩岸是草茂糧豐,鳥語花香,把這的水順暢的流下去,以滋潤天上地下。”
說完話,他又拿起鐵拐杖,狠狠砸在磨山的半腰上,一下子砸成了一個大坑,並且突突地向外流著清泉,一坑汨汨的水流,潺潺的溢出,嘩嘩地向山下滾去,他又在旁邊突出的大石頭,“噌噌”地磨去他鐵拐杖上的汙泥,使石頭成了平麵滑光。
巧在三國時的大將軍關老爺關雲長在新野奉了諸葛孔明的將令,大戰博望坡,火燒曹操大將曹洪時,把他的青龍晏月刀砍得卷了刃口,他走到這裏,遇到了這塊天然磨石,讓他的大將周倉在這塊磨刀石上磨他的大刀,後人說的“關爺磨刀石”即是此石。
正在關爺磨刀的時候,這天是三月三日,天熱日毒,玉皇大帝看到關老爺在此太陽日毒下,汗流浹背,就趕緊命令有關神仙起風趕雷,遮陽飄雲,下起了大雨,立刻天涼陰爽,關節磨好了刀上馬而去。
這就是傳說的“三月三,關爺磨大刀”,天再好,再晴,這天準要下雨,已成了定律,所以人們在這一天總要下地帶上蓑衣,割紅薯秧,插秧子紅薯等農活。
由於鐵李拐的行動,又恢複了潦河的水流,一年四季,清水潺潺,魚蝦鮮肥,鵝鴨成群,兩岸五穀豐登,人人豐衣足食。它日夜不息的向南蜿蜒,奔騰百裏彙進長江的支流,和白河一道,流進雄偉壯闊、岸高水肥的丹江漢水,加入到滾滾咆哮著的浩淼無涯的長江洪流中,千百年來為民承載著負荷,輸送著財富,造福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