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兵營建製調整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716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晚風裹挾著潮濕的水氣,順著牛皮帳篷的縫隙鑽進來,將案幾上的羊皮地圖掀起一角。
幾名將士圍坐在堆著竹簡與兵器殘件的長案前,青銅燈盞裏的油脂時不時爆出火星,映得淩霄鎧甲上的獸首吞口泛著幽光。
“諸位請看。”淩霄突然抽出腰間軟劍,劍鋒在攤開的江南輿圖上輕點。
“這裏是太湖流域,河道如蛛網般交錯。”劍身掃過密密麻麻的藍線時,驚起幾縷燭煙,“重裝騎兵陷在淤泥裏連馬鐙都拔不出,大型攻城器械更是寸步難行。”
他收劍入鞘的動作帶起一陣風,將案頭幾粒算籌掃落在地。
墨天籌拾起算籌,骨節分明的手指在籌杆上摩挲片刻:“所以將軍構思了”化整為零”之法。”
“江南水網密布,適合遊騎兵和特種小隊作戰,需改良單兵器械,不需要武裝重裝騎兵,減少輜重。”
“兵不再多而在於精,三千人就足夠已。目前已有超過五百人,一月之中募齊三千餘人不成問題。”
“沈老城主支持的糧餉足夠支撐到秋天,後麵的餉銀也都有了著落,募兵和按丁征兵不同,一定要提高餉銀標準、提高撫恤標準、提高立功獎勵。”
“我們的將士將會以一敵十,強壯的體格是基礎,夥食標準相較其他的軍營增加一倍。軍師負責做好相關的籌劃。”淩霄已將前些日子的想法一口氣講了出來。
墨天籌接過淩霄的話題,講道:“餉銀分發籌劃的問題,我心中已有方案。”
“在單兵器械方麵,改良連弩箭盾的研究已經有了的突破,尺寸可以縮到直接戴在手臂上,且不影響揮刀的速度。昨天跟著沈老城主看了城內工匠的技藝,在打造器具這方麵的技藝沒問題。”
說著便從從袖中取出半卷圖紙,展開時發出輕微的沙沙聲,“這改良後的連弩箭盾,可通過精巧機關折疊成小臂護具。”
“昨天晚上再次盤問了塗經緯,此人確實是把畫圖和機關設計的好手,我把他留在帳內負責繪製連弩箭盾的圖紙,待圖紙完成後讓其組織工匠趕製一批實驗品出來。”
說著,墨天籌的指尖拂過圖紙上繁複的齒輪紋路,“塗經緯已在試製第三版,昨日我見他用炭筆在木片上推演機關咬合原理,連飯食涼透都未察覺。”
墨天籌稍微停滯了一下,便又說道:“神火控製方麵,還有待突破,有了煉丹士的加入,稍加時日應會有小成。完成神火後,霹靂神火彈就有機會麵世了,我們的特種小隊的戰力又可以上升一個等級了。”
其餘眾人聽的一頭霧水,什麼神火控製呀,什麼特種小隊,什麼神火霹靂彈的,都是沒聽說過的詞語。
話音未落,塘騎隊長猛地起身,皮靴踏得地麵吱呀作響:“軍師!您說的神火彈、特種小隊,我們聽著比天書還難懂!”
他額角青筋暴起,粗大的手掌重重拍在案幾上,震得青銅酒樽裏的酒水潑濺而出,“末將帶了十年騎兵,就沒聽過把大陣拆成小隊的打法!”
淩霄抬手示意眾人安靜,腰間玉佩隨著動作輕晃。他走到掛在帳壁的地形圖前,指尖沿著蜿蜒的河道緩緩移動:
“諸位可還記得曾經在青楓嶺的戰事?”燭火將淩霄的影子拉得老長,在地形圖上投下一片陰影,“三百輕騎被困在穀口,若不是墨軍師臨時拆分陣形,用五人小隊交替掩護,我們的傷亡還要增加三成。”
墨天籌適時展開另一張圖紙,上麵密密麻麻畫著不同兵種的排列組合:“遊騎兵的關鍵在於”遊”字。”
他抽出一支狼毫,筆尖蘸著朱砂在圖紙上點出紅點,“每個十人小隊都配有可拆卸的簡易浮橋、折疊雲梯,遇水搭橋,逢山開路。”
說到興起處,墨天籌解下外袍,露出裏麵繡著卦象的短打,“就像這樣”雙手交錯舞動,模擬小隊穿插迂回的路線。
帳內眾人漸漸屏息,目光隨著兩人的動作遊移。
看到眾人聽的出神,淩霄和墨天籌互望了一眼,相繼一笑。
墨天籌解釋道:“兵書上沒有寫,你們不懂也很正常。這些天我們從南域一路翻山越嶺,發現在山林地帶和江南水網密集的地帶,使用大型的陣法無法及時鋪開。”
“進、攻、擊、退、避、逃,都比較難保持完整隊形,影響整體戰果,大陣隻是徒增傷亡罷了;而重裝騎兵以及輜重,會因道路狹窄多曲折而深陷其中,影響攻擊速度。”
“因此,將軍構思了特種小隊的思路,將大陣拆分,分則為特種小隊,相當於縮小版的大陣,但功能相近,合則為大陣,首尾相濟,機動靈活。”
“另外,水網密布的江南更適合於輕騎兵的運用,在輕騎兵列陣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微縮版的輜重兵器具。這樣輕騎兵既可以單兵遊擊,也可列兵布陣,為兵為陣視敵情而定,我們稱之為遊騎兵。”軍師道。
淩霄環視一周,發現大家已經逐步理解,便接過墨天籌的話題道:
“這些是戰法,我和軍師已經做了推演,非常適合運用在水網密集地區和山林地區,對戰大陣戰果可觀。今天先把建製做調整,各位按照建製招募和挑選人員,詳細訓練方略我已寫好,未來一段時間軍師會按方略教授大家。”
淩霄突然抽出青銅令箭,箭簇劃過空氣發出尖銳的鳴響:“但記住!”令箭重重拍在案幾上,震得竹簡簌簌作響,“特種作戰,紀律就是生死線!”
他目光如炬,掃過每一張麵孔,然後又繼續道:“所有的懈怠者、怯陣者、違令者、逃脫者,一律斬立決。”
淩霄雖然隻是輕輕說的一句,帳內眾人立即立正挺直身板大聲回複:“諾!”
驚起一群夜梟,撲棱棱的振翅聲混著遠處的更鼓聲,在夜色中回蕩。
緊接著,淩霄神色肅然,擲地有聲地下達命令:“現將建製調整方案部署如下:
一、塘騎隊改製為暗影旗,原塘騎隊長升任大都統,青旗副旗擔任副都統,統領麾下一千二百五十人。
暗影旗身負偵察、踏營、破壞、暗殺、列陣衝鋒等多重任務,是戰場的尖刀力量。
采用**編製:
最基層為五人獵人小隊,分別由伍長、塘騎、暗箭、疾風、司械組成;
五人小隊雖規模小,但戰術得當可抵小型戰陣。
初期先習騎術、箭術、隱匿、傳令、渡河、用毒等基礎塘騎術,後續再傳授破軍、暗刺、爆破等進階戰技。
九支獵人小隊合編為小旗,設小旗校尉統轄;
九小旗組成一副旗,設副旗校尉管理。
全旗共設含光、承影、宵練三麵副旗。
訓練方麵,將士需精修塘騎術與特種戰術。
二、玄旗主與紅旗副旗即刻組建十二陣門,分別擔任正、副門主,統禦一千三百人。
每陣門百人,設百夫長、什長、伍長分級管理,配置四十名遊騎兵與六十名步兵。
作戰體係上,十二陣門分則自成戰陣,合則構成千人大陣,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單兵作戰以十人小組為單位,由六名步兵(三人持丈二勾槍與短刀,三人配長刀、連弩及箭盾)協同四名遊騎兵,步騎配合,實現上、中、下三路攻防一體。
三、軍隊建製革新:
取消左、中、右三軍劃分,各旗、各陣門、各作戰單元皆可靈活調配。
任何單位既能充當先鋒、後衛,也能作為兩翼策應中軍,一切依實際戰況聽令行事。
原中軍大帳防務從十二人擴充至二十四人,遇敵襲時,將士務必遵循特種戰法有序反擊,無需過度顧慮中軍安危,我與軍師自有應對之策。
四、塗經緯頗具天賦,由軍師輔助其組建”神機營”,廣納能人異士,專注新式武器研製、機關術開發與神兵鍛造。
以上部署須嚴格落實,不得懈怠,違令者軍法處置。
《各兵種訓練方略》已編纂完成,即刻下發,後續訓練事宜由軍師統籌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