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五章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3920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秦錚的雷霆之怒,如同狂暴的颶風,席卷了整個京城。
宗室老王爺被圈禁宗人府,形同軟禁;幾位“清流”禦史被抄家下獄,過往貪贓枉法、結黨營私的罪證被一一挖出,鐵證如山。
通政司內鬼被揪出嚴懲;就連那看似線索指向肅親王餘孽的刺殺案,也在趙鋒和暗衛不眠不休的追查下,順藤摸瓜,最終將幕後黑手鎖定在了一位因選秀廢除而徹底斷了念想,對容隱恨之入骨的沒落勳貴身上,其家族被連根拔起,九族盡誅。
一時間,朝野噤聲,血雨腥風。
所有反對的聲音,所有覬覦的目光,所有陰暗的算計,都在帝王的絕對力量和冷酷意誌麵前,被碾得粉碎。
長樂宮遇刺,非但沒有動搖容隱的地位,反而用淋漓的鮮血,再次向天下宣告了宸君不可侵犯的威嚴,以及帝王守護逆鱗的決心。
風暴過後,長樂宮恢複了往日的寧靜,甚至比以往更加祥和。
新移栽的修竹經曆了風雨,愈發青翠挺拔。
容隱並未因這場風波而消沉,反而更加專注於政務。
他知道,唯有將國事治理得更好,才是對秦錚這份深情與守護最好的回應。
他主持的科舉改革,在清除了人為阻礙後,終於得以順利推進。
各地官學講席陸續開設,實用教材廣泛刊行,寒門學子奔走相告,研習新學的熱情空前高漲。
轉眼間,春闈之期已至。
這一屆科舉,注定是載入史冊的一屆。不僅因為它是新式科舉的首次實踐,更因為主考官的身份大學士、宸君容隱。
貢院內外,氣氛莊嚴肅穆,卻又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活力。
來自全國各地的舉子們,既有白發蒼蒼、鑽研經義數十年的老儒,也有意氣風發、對新學充滿好奇的青年才俊。
他們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和一絲忐忑,步入這決定命運的考場。
試題公布。
經義詩賦依舊占據重要位置,但策論的題目緊扣時弊,涉及農桑水利、邊關防禦、吏治革新,務實而深刻。
選考的算學、律法、農桑題目,也並非刁鑽晦澀,而是立足於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
這讓許多埋頭苦讀詩賦的舉子措手不及,也讓不少鑽研新學、關注實務的學子眼前一亮。
容隱坐鎮貢院正堂,神情肅穆而專注,他並未過多巡視考場,但那份屬於宸君和主考官的威儀,以及他清正廉明的名聲,讓整個貢院秩序井然,無人敢有半分舞弊之心。
殿試之日,金鑾殿上氣氛更是達到頂點。
新科貢士們身著嶄新的貢士服,垂首肅立。
龍椅之上,秦錚身著明黃龍袍,威儀天成。
而在他禦座之側,稍下方,首次增設了一席,宸君容隱端坐其上,身著特製象征宸君尊位的緋色繡金蟒袍,氣度沉靜雍容,清雅中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宣——新科貢士覲見——!”
隨著李德海尖細的唱喏,貢士們依序上前,行三跪九叩大禮,山呼萬歲。
當目光觸及禦座之側那抹清雋而尊貴的身影時,所有貢士心中都湧起巨大的震撼,宸君監臨殿試,這是亙古未有之事。
更昭示著這位宸君在朝堂、在帝王心中的地位。
殿試題目由秦錚親自擬定,是一道關於如何平衡發展農桑與興修水利、鞏固邊防的綜合策論題,極其考驗眼界與實幹能力。
真正的重頭戲,是緊隨其後的時務策麵試環節。
秦錚端坐龍椅,容隱則移步至殿中特設的考官席首位。
吏部、禮部、兵部、戶部尚書等重臣分坐兩側。
貢士們五人一組,被引入殿中。
麵對高高在上的帝王和威儀赫赫的宸君,以及一眾朝廷重臣,許多貢士緊張得聲音發顫,汗流浹背。
但容隱主持麵試,態度平和,目光溫潤中帶著鼓勵。
他提出的問題,往往切中要害,卻又深入淺出,引導貢士們結合實際,暢所欲言。
他不僅關注答案的對錯,更關注貢士的思維邏輯、應變能力和為民情懷。
“若你為一縣之令,遇春旱連月,庫糧有限,上遊府州亦自顧不暇,當如何統籌調度,保境安民?”容隱問一位來自西北膚色黝黑的年輕貢士。
那貢士初時緊張,但談及家鄉旱情,眼中立刻燃起急切的光芒,侃侃而談,從組織民力打井自救,到說服鄉紳富戶開倉借糧,再到組織青壯進山采挖野菜草藥以補不足,甚至提出以工代賑、組織民夫修繕廢棄水渠以備來年。
條理清晰,措施務實,充滿了對家鄉百姓疾苦的深切關懷。
容隱眼中露出明顯的讚賞之色,微微頷首。
秦錚在龍椅上也聽得頻頻點頭。
幾位尚書也交換著讚許的眼神。
也有飽讀詩書、滿口道德文章的老貢士,麵對“如何有效抑製地方豪強兼並土地”的實務問題,卻隻能引經據典,空談“教化”、“仁政”,提不出任何切實可行的辦法,被容隱幾個追問便啞口無言,麵紅耳赤地退下。
殿試持續了整整三日。
容隱始終端坐考官席,精神高度集中,認真傾聽每一位貢士的陳述,時而提筆記錄,時而與身旁的重臣低聲交流。
他清朗的聲音,平和的態度,淵博的學識,以及那份發自內心為國選才、為民求賢的赤誠,不僅折服了在場的貢士,也贏得了所有考官發自內心的敬重。
最終,金榜題名。
一甲頭名狀元,出人意料,又在意料之中正是那位在麵試中表現出卓越實務能力和愛民情懷的西北貢士,寒門出身。
榜眼、探花也皆是務實之才,在策論和麵試中表現亮眼。
而那些隻會空談詩賦、不諳世事的貢士,名次大多靠後。
傳臚大典,金殿唱名。
當新科狀元的名字響徹大殿時,無數寒門學子看到了希望的光芒。
這不僅僅是個人命運的躍遷,更象征著新式科舉的成功,象征著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理念,終於在這座最高的殿堂得到了踐行。
秦錚親自為新科進士們賜宴瓊林。
宴席之上,他特意舉杯,對著身側的容隱,朗聲道:“此次掄才大典,宸君勞苦功高,新科取士,務實求真,實乃國之大幸。朕心甚慰!諸卿當以宸君為楷模,心係社稷,造福黎民。”
“吾皇萬歲!宸君千歲!”群臣與新科進士們山呼響應,聲震殿宇,看向容隱的目光,充滿了由衷的敬佩與尊崇。
此刻,再無人質疑這位宸君的才幹與地位。他以自己的學識、胸襟和為國為民的赤誠,贏得了真正的、無可爭議的威望。
容隱起身,對著秦錚和滿殿朝臣,深深一揖,清俊的臉上帶著平和而堅定的光芒:“臣,容隱,唯願鞠躬盡瘁,與陛下、與諸公、與天下英才,共築我大梁盛世華章!”
瓊林宴上,觥籌交錯,其樂融融。新科進士們意氣風發,對未來充滿憧憬。
科舉盛事落幕,新科進士們或入翰林院深造,或被派往地方曆練,帝國的官僚機器注入了新鮮而務實的血液。
朝堂之上,因秦錚的雷霆清洗和容隱憑真才實學樹立的威望,反對的聲音徹底沉寂,政令通達前所未有。
長樂宮內,生活也步入了一種更加溫馨而規律的軌道。
政務依舊繁忙,但兩人之間的默契已臻化境。
常常是秦錚批閱奏章時,容隱在旁的書案處理閣務,或輕聲誦讀一些地方風物誌、遊記散文。
累了,秦錚會放下朱筆,走到容隱身後,為他**緊繃的肩頸;容隱則會在秦錚蹙眉思索時,適時遞上一杯溫熱的參茶,或點出奏章中某個被忽略的細節。
這日休沐,天朗氣清。
秦錚心血來潮,非要拉著容隱換上一身最普通的細棉布袍子,再次溜出了宮。
這一次,沒有去繁華的西市,而是穿街走巷,來到了京城南邊一片相對普通、卻充滿濃鬱生活氣息的居民坊市。
青石板路有些坑窪,兩側是林立的店鋪和住家。
早點鋪子蒸騰著熱氣,剛出爐的燒餅散發著焦香;貨郎挑著擔子,吆喝著針頭線腦;孩童在巷口追逐嬉戲;婦人坐在門前擇菜,家長裏短地閑聊著。
空氣中彌漫著食物的香氣,曬被子的陽光味和市井特有的喧囂。
容隱看著眼前這鮮活而真實的人間煙火,眼中流露出懷念與新奇。
他雖出身寒門,但自入京趕考後,便很少再接觸如此底層的市井生活。
秦錚牽著他的手,如同最尋常的伴侶,穿梭在人群中,他熟門熟路地找到一家門臉不大、卻食客盈門的餛飩攤。
“老板,兩大碗鮮肉餛飩,多放蝦皮紫菜!”秦錚的聲音帶著一絲熟稔。
“好嘞!客官稍坐!”頭發花白、笑容憨厚的老板麻利地應著。
兩人在油膩的小木桌旁坐下,容隱有些新奇地看著簡陋卻幹淨的環境。
很快,兩碗熱氣騰騰、皮薄餡大、飄著翠綠蔥花和金黃蛋皮的餛飩端了上來。
“嚐嚐,這家開了幾十年,味道最地道。”秦錚將筷子遞給容隱,自己先舀起一個,吹了吹,滿足地吃了起來。
容隱學著他的樣子,小心地嚐了一口。鮮香濃鬱的湯汁瞬間在口中蔓延,餛飩皮滑餡嫩,帶著樸實的滿足感。他眼睛一亮:“好吃!”
“是吧?”秦錚得意地挑眉,像個獻寶成功的孩子,“朕……咳,我以前溜出來,最愛來這兒。”
吃完餛飩,兩人又在坊市裏隨意逛著。秦錚給容隱買了一串紅豔豔的冰糖葫蘆,看著他小心翼翼地咬下裹著糖衣的山楂,被酸得微微皺眉又忍不住再吃的模樣,忍不住低笑出聲。
容隱嗔怪地瞪他一眼,將冰糖葫蘆遞到他嘴邊,秦錚就著他的手咬下一顆,酸得直咧嘴,兩人相視而笑。
他們在一個賣竹編玩意兒的小攤前停下。容隱拿起一個精巧的竹編蟈蟈籠,眼中帶著孩童般的好奇。
秦錚二話不說付了錢,又挑了一隻通體翠綠、活蹦亂跳的蟈蟈放進去。
“帶回去,掛在咱們窗下,晚上聽著蟲鳴入睡。”秦錚笑著將籠子遞給容隱。
“兩位郎君,可是新婚燕爾?”賣竹編的老漢看著兩人之間自然流露的親昵,笑嗬嗬地問,“瞧著真是般配!一看就是有福氣的!”
容隱的臉瞬間紅透,握著蟈蟈籠的手緊了緊。秦錚卻朗聲大笑,心情極好地丟給老漢一小錠銀子:“承您吉言!”
夕陽西下,兩人提著裝著蟈蟈籠的小布袋,如同滿載而歸的尋常人家,慢悠悠地走在回宮的路上。
影子被拉得很長,緊緊依偎在一起。
“小隱,”秦錚忽然開口,聲音帶著滿足的喟歎,“你看這萬家燈火,這市井喧囂,這才是朕心中……最踏實的江山。”
他停下腳步,轉過身,深邃的眼眸在暮色中格外明亮,映著容隱清俊的容顏。
“金殿龍椅,是責任。而這人間煙火,”他握緊了容隱的手,十指緊扣,“才是朕想與你共享的……生生世世。”
容隱回望著他,眼中是同樣的深情與安寧。他舉起手中的蟈蟈籠,翠綠的蟈蟈在籠中發出清脆悅耳的鳴叫。
“陛下在處,便是小隱的人間。這煙火喧囂,這蟲鳴聲聲,皆是臣心之所安。”他唇角揚起溫柔的笑意,“願與陛下,歲歲年年,共守這盛世長寧。”
暮色四合,華燈初上。
宮闕的輪廓在遠方顯現。
兩人手牽著手,提著那籠小小歌唱著生命的蟈蟈,踏著青石板路,走向那屬於他們燈火通明的長樂宮。
身後,是萬家燈火,是喧囂人間;身前,是攜手並肩的未來,是永恒不滅的盛世清歡。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