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六章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820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容隱微微一怔,記憶的閘門再次被打開。
那個午後,陽光暖暖地照著小鎮的石板路,他和阿箏並肩走在書肆林立的街上,阿箏對這本不起眼的雜記愛不釋手,卻因囊中羞澀而踟躕。
自己便笑著拿出剛得的潤筆費……那時的快樂,如此簡單純粹。
“是啊,”容隱眼中也染上暖意,指尖輕輕拂過書頁,“沒想到陛下還留著。”
“你送的東西,朕都留著。”秦錚的聲音低沉而認真,他放下書,從懷中貼身的口袋裏,極其珍重地取出一樣東西,正是那頁被墨跡汙染、沾染了點點暗紅血漬、又被仔細撫平疊好的素白詩箋。
燭光下,那清秀的字跡和塗改的墨痕依舊清晰。
容隱看著這張承載了太多悲歡,幾乎被撕碎又被眼前這個男人以命相護般搶回,珍藏的詩箋。
心口像是被什麼東西重重撞了一下,酸澀而滾燙。
他伸出手,指尖帶著微不可查的顫抖,輕輕**著那熟悉的字跡,仿佛**著那段被塵封帶著苦澀也帶著甜蜜的舊時光。
“對不起,小隱。”秦錚握住他**詩箋的手,將他和詩箋一起緊緊包裹在自己寬厚的掌心裏,聲音帶著深沉的愧疚和疼惜,“這五年……讓你受苦了。”
容隱搖了搖頭,抬眼看向秦錚。
燭光映照下,秦錚的輪廓顯得格外深邃柔和,眼中是毫不掩飾的深情和悔意。
那些等待的痛苦,那些被欺騙的憤怒,在此刻,在這溫暖的燈火下,在這雙盛滿愛意與愧疚的眼眸注視下,終於徹底釋懷。
“都過去了。”容隱輕聲說,聲音帶著一絲釋然的喑啞,“重要的是,我們……都還在。”他主動傾身,將額頭輕輕抵在秦錚的額頭上,感受著彼此溫熱的呼吸交融。
這個依賴的動作,讓秦錚的心瞬間軟成一汪春水。
他收緊手臂,將人更深地擁進懷裏,仿佛要揉進自己的骨血之中。
他低下頭,尋到那柔軟的唇瓣,不再是獵場行宮那夜絕望粗暴的掠奪,而是帶著無盡的珍視,憐惜和失而複得的感恩,虔誠地吻了下去。
這個吻,纏綿而深情,如同跋涉過千山萬水,曆經生死劫難後,終於尋到的歸宿。
唇齒相依間,是五年相思的傾訴,是誤會消融的慰藉,是劫後餘生的慶幸,更是對未來相守的無聲承諾。
燭火噼啪,燈影搖曳。
窗外的月色溫柔地灑落,仿佛也為這對重逢的愛侶披上了一層靜謐的紗衣。
那些被辜負的舊時光,那些驚心動魄的波折,在這一刻,都化作了燈下相擁的溫暖,融入了彼此交融的呼吸裏。
心,終於落到了實處。從此,風浪再大,隻要身邊是這個人,便有了共同麵對的勇氣和歸途。
秋意漸深,霜染楓紅。
容隱肩傷痊愈,氣色豐潤,眉宇間沉澱著經曆風雨後的沉靜與自信。
他已不再居於寢殿側室,而是搬回了距離禦書房更近,更為寬敞獨立的“小隱閣”。
這不僅是居所的變更,更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悄然轉變。
宮人們心照不宣,伺候得愈發恭謹周到。
這日大朝,金殿之上氣氛肅穆。
議題很快聚焦到入秋以來日益嚴峻的江南水患預警上。
“陛下!”工部尚書出列,麵色凝重,“江南道八百裏加急奏報,連日暴雨,上遊山洪頻發,多處堤壩年久失修,已有數處出現管湧險情,若再遇大雨,恐有潰堤之患。懇請陛下速速下旨,增撥銀兩,征調民夫,加固堤防。”
戶部尚書立刻麵露難色:“啟奏陛下,今歲北地用兵,軍費開支巨大,國庫本已吃緊。年初撥付江南的常規水利款項,據查……被層層盤剝,真正用於河工的,十不足三,如今再要追加巨款,戶部……實在捉襟見肘!”他意有所指地瞥了一眼下方垂首站立的幾位江南籍官員。
殿內頓時響起一片壓抑的議論聲。
天災人禍交織,情況棘手。
秦錚端坐龍椅,麵沉如水。
他目光掃過下方群臣,最後落在了文官隊列前方,那個身著嶄新緋色官袍,身姿挺拔如竹的身影上。
容隱因救駕有功且才學卓著,已被破格擢升為翰林院掌院學士,官居三品,位列朝班前端。
“容卿。”秦錚的聲音打破了沉寂,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你出身江南,又曾閱過相關奏報。對此事,有何見解?”
瞬間,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容隱身上。
有探究,有期待,也有不易察覺的審視。
這位新晉寵臣,狀元之才,救駕之功,聖眷正隆,如今麵對如此棘手的國事難題,他會如何應對?
容隱從容出列,躬身行禮,清朗的聲音響徹大殿,帶著一種令人心安的沉穩:
“啟奏陛下。江南水患,關乎數百萬黎民生計,乃社稷重中之重。天災雖難測,人禍更可畏。戶部所言款項被層層盤剝,實乃症結所在。若不根除此弊,縱有金山銀山投入,亦如泥牛入海,難解根本。”
容隱頓了一頓,條理清晰地提出方略:
“微臣以為,當務之急,可分三步而行。”
“其一,雷霆肅貪,以儆效尤。請陛下即刻下旨,三司會審,嚴查江南道曆年水利款項去向,凡查實貪墨者,無論官職大小,背景深淺,一律嚴懲不貸,抄沒家產充作河工。同時,任命鐵麵無私,素有清名之重臣為欽差,坐鎮江南,專司此案。”他目光如炬,掃過幾位麵色微變的官員。
“其二,開源節流,國庫吃緊是實情。除抄沒貪官所得外,可曉諭江南富商巨賈,言明利害,鼓勵其捐資助工。凡捐助數額巨大者,陛下可親書”義商”匾額以彰其德,或酌情給予其子弟科考、入仕之便利。同時,勒令江南各州府衙門,即刻停建所有非緊急樓堂館所,削減一切非必要開支,將節省之銀錢,盡數投入河工。”
“其三,以工代賑,征調民夫,不可強征。可效仿古法,以工代賑。凡參與堤壩加固,河道疏浚之青壯民夫,除每日管飯外,按工計酬,發放米糧或銅錢。如此,既可解河工勞力之需,又可安頓因水患可能流離失所之災民,使其有活路,有奔頭,民心自安。同時,此次加固堤防,不可再敷衍了事。需請精通水利之大家,勘察地形水勢,因地製宜。”
容隱侃侃而談,思路清晰,對策務實,既切中時弊,又兼顧長遠,更難得的是心懷百姓。
殿內一片寂靜,唯有他清越的聲音回蕩。
不少官員眼中露出震驚與歎服之色,便是之前對他心存疑慮者,也不得不承認此子確有經天緯地之才。
秦錚端坐龍椅,深邃的眼眸中閃爍著毫不掩飾的欣賞與驕傲。
他的小隱,在朝堂之上,終於綻放出屬於他最璀璨的光芒。
“好!”秦錚擊案讚道,聲音洪亮,“容卿所言,深得朕心,條條切中要害,步步皆有章法,此乃老成謀國之言。”
秦錚霍然起身,帝王威儀盡顯,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
“即傳朕旨意!”
“著刑部尚書周正、都察院左都禦史嚴明、大理寺卿方清,組成三司會審,嚴查江南水利貪墨案。凡涉案官員,無論品階,一律嚴辦,絕不姑息,抄沒家產,盡數充公,用於河工!”
“擢升戶部右侍郎張前為欽差大臣,賜尚方寶劍,總督江南河工及肅貪事宜,遇事可先斬後奏。”
“江南各州府,即刻停建所有非緊急工程,所省銀錢,悉數投入河工。另,鼓勵江南富商捐資助工,凡捐銀萬兩者,賜”義商”匾;捐銀五萬兩者,其嫡子可獲國子監監生資格。”
“征調民夫,一律采用”以工代賑”之法,按工計酬,不得克扣,所需米糧,先從京畿常平倉調撥十萬石應急,後續由戶部統籌。”
“工部即刻選派精通水利之幹員,隨欽差南下,會同地方,勘察水情,製定一勞永逸之加固方案。所需石料、物料,由工部統一調配,嚴控質量。”
“此乃國事,關乎社稷民生,各部務必通力協作,不得推諉懈怠!若有陽奉陰違,從中作梗者,定斬不饒!”
一連串旨意,如同雷霆,擲地有聲。不僅全盤采納了容隱的建議,更賦予了欽差極大的權柄,展現了帝王根治水患,肅清吏治的莫大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