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長江口夜拋錨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3204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10月10日,在福州船廠的碼頭邊,我第一次真正觸摸到了航海的”靈魂”——纜繩。
    尾纜、尾橫纜、尾倒纜,每根都有其獨特使命——固定船身,抵禦風浪。刹車與離合的配合,就像駕駛一艘微型戰艦——鬆緊之間,全是學問。手心冒汗,眼睛死死盯著纜繩,生怕一個失誤讓船”掙脫”碼頭。
    當拖輪緩緩靠近時,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航海的”物理博弈”。
    兩側岸牆近在咫尺,船就像被卡在鐵盒裏的玩具,每一寸移動都要精確計算。尾纜、橫纜、倒纜同時發力,像三位武士各司其職——尾纜穩住船尾,橫纜防止船身橫向漂移,倒纜抵抗後退力。看著船身在纜繩牽引下微微移動,那種”以柔克剛”的力量讓我想起武俠小說裏的”四兩撥千斤”。
    當拖輪纜繩拋來時,整個甲板瞬間變成”國際交流現場”。
    我們拋出稍細的纜繩(像伸出手臂),拖輪上船員精準抓住(如同回握)。纜繩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像空中芭蕾),最終穩穩落在甲板上。二副指揮、水手操作、我協助——三個人的動作像齒輪般嚴絲合縫。
    原來航海不是一個人的戰鬥,而是無數雙手共同編織的安全網!
    這次離泊讓我明白:微小的力量可以撬動巨大的貨輪。纜繩看似纖細,卻能控製萬噸巨輪的移動方向。一個手勢、一句口令就能避免事故,這是航海的”語言藝術”!
    開出去沒多遠,就在外麵的錨地拋錨了,當船錨入水,螺旋槳停止轉動的那一刻,我才真正體會到航海生活的另一麵。
    十天裏,船身紋絲不動,隻是被風刮得左右搖擺。但生活仍在繼續——備餐、打掃、訓練,像被按了慢放鍵。
    接下來的時間,除了正常的工作,還需要操練演習。
    消防演習,水龍帶像蟒蛇般甩出,滅火器噴出的白色粉末在陽光下形成奇妙的雲霧。
    棄船演習,救生艇入水的瞬間,海水濺起的浪花像無數顆鑽石。
    溢油演習,圍油欄展開的姿態像某種神秘的儀式。
    看著老水手們熟練的動作,我像在看一場精心編排的戲劇——每個動作都恰到好處。
    又過了不知幾天,當檢查人員登船時,整個甲板瞬間進入”戰備狀態。
    消防演習中,警報聲響起時,所有人本能地衝向各自崗位,棄船演習裏,救生衣穿戴的速度比平時快了半拍。
    雖然還有些生澀,但那種”我們是一體”的感覺已經初現端倪。
    一句”馬馬虎虎”——這個評價既像鼓勵又像鞭策。
    當台灣省口音的檢查官匆匆下船時,甲板上又恢複到一種散漫的氛圍。他們下船的背影,連帶著小艇很快消失了,而我們的航程才剛剛開始。
    當主機轟鳴聲突然響起時,我正沉浸在網絡的虛擬世界裏。那聲”轟然作響”像一頭蘇醒的巨獸,瞬間打破了錨地的寧靜。整個人像觸電般跳起來,差點撞到身後的欄杆——航海生活就是這麼充滿戲劇性。直到看到其他船員鎮定自若的樣子,才意識到這隻是航行的開始。
    當船緩緩駛離錨地時,我站在甲板上感受著海風的吹拂……柴油機的轟鳴聲與海浪聲交織,形成獨特的航海交響曲。寧波舟山——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承載著無數航海人的夢想。雖然我們才相處不久,但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忙碌著,像一台精密的機器。
    晚上來到駕駛台,當自閉門在身後關閉的瞬間,眼前驟然陷入黑暗!
    隻有幾台設備顯示屏泛著幽藍的光,像深海中的浮標,指引著這個神秘空間的輪廓。雷達的”滴滴”聲、VHF電台的電流雜音、海浪拍打船身的悶響,混合成獨特的航海交響樂。
    船長沉穩的聲音、二副快速的指令、值班水手應答的短促音節,在黑暗中交織成一張無形的網。
    在微弱的光線下,我逐漸看清這個掌控巨輪命運的空間。
    雷達屏幕上跳動的綠色光點,像夜空中的繁星,標記著周圍的船隻。電子海圖上閃爍的航線,像一條發光的絲帶,指引著前行的方向。AIS係統顯示的船舶動態,像一場無聲的舞蹈,展示著海洋上的交通。
    這次踏入駕駛台讓我明白:真正的掌控者不需要刺眼的光線,他們依靠的是數據和經驗!
    當我小心翼翼地踏入這片航海神經中樞時,像隻誤入狼群的小羊,縮在駕駛員的後麵,觀察著忙碌的人和儀器。雖然兩年前學過雷達操作,但此刻那些按鈕在我眼裏都變成了危險的機關。
    三副緊張地護住雷達的樣子,像老母雞護著小雞,生怕我這個”闖入者”搞出什麼幺蛾子。
    “小卡呀,這些東西我還沒整明白,你別碰嗷!咱可擔不起這個責任,等在二副或者大副的班,他們會好好教你的~”
    三副的警告讓我突然意識到,這些價值百萬的設備看似堅固,實則對操作者的專業度有著苛刻要求。從船長到水手,每個人都在守護著這條責任鏈,不容許任何閃失。航海知識的獲取需要特定的時機和場合,就像古老的手藝需要拜師學藝。
    當我知趣地退出駕駛台時,明白自己此刻的角色,就像棋局中的小卒,懂得在正確時機保持沉默。即使隻是用眼睛看、用耳朵聽,也捕捉到了航海決策的蛛絲馬跡。
    半夜被大副叫到船頭拋錨時,我感受到,這不是簡單的任務分配,而是一次精心安排的教學機會。老水頭嫻熟的操作像一首無聲的詩,每個動作都蘊含著多年的經驗。月光下的錨鏈像銀色的琴弦,隨著海浪輕輕顫動,整個世界突然變得很安靜。
    跟在水頭後麵,聽從他一步步的安排,時不時嘴裏吐槽著對“卡帶”工作生疏的不滿。
    下放了十幾分鍾的錨鏈,水頭觀察著鏈條數量,向駕駛台報告。
    “報告駕駛台,五節錨鏈入水……”
    又經過了加車減車一係列操作,可算是把錨固定在海底了。困得不得行的我倆,立馬回到房間,也不洗澡,直接睡了。
    第二天下午靠港。
    當纜繩係上碼頭時,連續航行的疲憊在踏上碼頭的瞬間得到釋放,像被解開枷鎖的駿馬。看到島上稀疏的商鋪和悠閑的居民,突然意識到航海生活也需要這樣的喘息時刻。
    聽大副說,我們要在這裏待上兩天,有個東西要讓船廠上來做一下(具體是啥,我也忘了~)
    晚飯過後,有人直奔超市采購,有人三五成群閑逛,而我選擇先觀察這個陌生的小島。
    在這個連娛樂設施都稀缺的地方,小賣部裏整齊排列的泡麵和礦泉水,比城市商場的琳琅滿目更讓人感到真實。他們慢悠悠的生活節奏像一麵鏡子,照出我們這些航海人平日裏的匆忙。真就“一個船廠養活了一座島呀!”
    海風裹挾著鹹味吹過街道,這種未經修飾的自然氣息比任何香水都令人清醒。
    當大廚突然拉著我走向那家小飯館時,在陸地上的小飯館裏,我們不再是船上嚴格的上下級關係,隻是兩個分享晚餐的普通人。
    島上簡陋的菜肴帶著海風的味道,比船上食堂的標準化餐食更讓人感到真實。他遞來的那瓶勁酒,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們之間某種隱秘的交流頻道。
    我們喝著酒,聊著天(雖然我大多時候隻是聽)……關於船上的趣事,關於他跑船二十年的經曆,關於那些我沒見過的港口和風暴。
    作為一個新人,我不敢多說,但每個字都認真記在心裏——這是最珍貴的航海經驗課。
    勁酒的辛辣像海上的風,讓我們的談話更加直接,也更加真實。
    在舟山船廠期間,海事局進行例行上船檢查。我們提前得知有兩名機工的健康證存在問題(實際上是找人辦理的假證),於是迅速安排他們離船,並緊急重新辦理了合規的健康證明,最終順利通過了檢查,避免了可能的處罰和不良記錄。
    10月23日晚便離開了這個地方,前往上海,半夜在長江口錨地拋錨。當船駛入長江口錨地時,兩座鋼鐵錨鏈像巨蟒般垂入漆黑江麵,錨機轟鳴聲與江水拍打船舷的節奏形成奇妙的二重奏。**錨鏈時指尖傳來的冰冷金屬質感,仿佛能觸摸到大海的力量與人類的智慧交融。離合器鬆開的”哢嗒”聲、錨鏈摩擦的”沙沙”聲、江水衝刷錨鏈的”嘩啦”聲——這是航海人專屬的白噪音。
    打開錨機開關(通常是和纜車共用的),打開應急錨的鋼絲纜,合上錨機的離合,鬆開刹車,然後就等待駕駛台的指令(通常是船長坐鎮駕駛台指揮)。
    對講機裏傳來消息,錨鏈x節入水或其他指令,水頭利用操縱杆控製錨鏈的速度。在垂直於水平麵後,鬆開刹車,拖掉離合,利用錨和錨鏈自身的重力向下入水。再用刹車的鬆緊控製錨入水的快慢(最好慢一些,如果控製不住,整個錨機要出大問題了,或危及個人生命安全……)
    出去的錨鏈上,有特有的記號(有的鏈環比較圓,便於認記),按照這個記號,能夠數出來有多少節錨鏈入水,好報告駕駛台。駕駛台再根據現實情況進行操車(前進/後退,給錨鏈帶力)。
    等到駕駛台傳來拋錨完成類似的指令,大副水頭二人收拾完現場後便可以回房間休息了。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