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甲板下的雙重戰場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598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內貿老軌一開口,整個會議室瞬間切換成”方言模式”。那口濃重的福建口音像加密頻道,我隻能捕捉到零星的關鍵詞:”主機””壓載水””航次計劃”……
    老軌的發言帶著典型的老一輩海員風格——語速快、邏輯跳躍、夾雜大量專業術語,仿佛在用密碼傳遞航海情報。
    作為北方人,我第一次深刻體會到”十裏不同音”的震撼——原來航海不僅是跨越海洋,還要跨越語言的鴻溝。(我老家的口音,跟河南山東大部分地方都一樣~)
    就在老軌講到關鍵處時,大廚像一陣風衝了進來——一邊擦汗一邊解釋”米飯剛蒸上”,仿佛在說”再不開飯就要出人命了”。
    在高級船員餐廳裏,連吃飯都得掐著點——米飯不能糊,菜不能涼,這就是海上的時間管理。
    老軌他們散會時的場景像極了大學裏被老師突然點名的課堂。會議沒討論出什麼實質內容就匆匆結束,仿佛隻是走個過場。
    在海上,時間就是金錢,效率高於一切——連會議都可以”短平快”。
    作為實習生,我完全沒搞懂會議的核心內容,但也沒人給我解釋——這就是航海的”自助式學習”。
    得知要兼職服務生時,大副的反應堪稱”教科書級憤怒”!臉色瞬間陰沉,語氣嚴厲得像在訓斥犯錯的水手。
    航海生活人手緊張,實習生也得扛起額外工作——這就是海上的”全員皆兵”。我站在原地不知所措,既害怕又尷尬,完全不知道該說什麼。
    被指派去廚房時,我的心情像坐過山車!剛散會就被扔進廚房,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在海上,沒有”緩衝期”,直接上手幹活才是常態。麵對陌生的廚房和忙碌的大廚,我完全不知道該從何做起。
    如果康晟元知道我現在的情況,他可能會笑著說:”黃俊,你看,你剛散會就被“發配邊疆“了!”
    是啊,三年前的我可能還會抱怨”這也太多了”,但現在,我學會了在混亂中找到方向——航海生活就是這樣,會議、憤怒、任務,都是它的組成部分。
    站在廚房裏,我像隻無頭蒼蠅!十點多才開始準備午餐,時間緊得像被擰緊的發條。大廚簡單粗暴地分配任務——削冬瓜、煮雞腿,沒有多餘的解釋。
    麵對陌生的廚具和食材,我連冬瓜該從哪頭開始削都不知道,手忙腳亂得像在表演雜技。
    大廚的表現堪稱”航海版嚴厲導師”。他切菜的動作快得像閃電,嘴裏還催促著”快點””別磨蹭”。他顯然習慣了這種高強度的工作節奏,而我就像個闖入成人世界的孩子。在他犀利的目光下,我連呼吸都變得小心翼翼,生怕犯錯。
    準備午餐的過程像一場戰鬥——我拿著菜刀小心翼翼地削皮,生怕切到手,結果冬瓜皮削得坑坑窪窪。煮雞腿時差點把水燒幹,幸好大廚及時發現並救場。給大家盛飯時,手抖得像觸電,湯汁灑得到處都是。好在最後能完成出餐,保證全船人正點開飯。
    飯後,看著眼前這一池子餐盤和髒亂差的台麵,我瞬間理解了什麼叫”航海式洗碗”。一個小時的奮戰才勉強收拾幹淨,手都洗得發白,腰也酸得直不起來。在海上,連洗碗都像打仗——沒有洗碗機,全靠人力,而且還得趕時間。
    原來航海生活不僅是高大上的航行,更多的是這些接地氣的體力活。
    大熱天在外麵搬東西,汗水順著臉頰往下流,衣服濕透得像剛洗過澡。
    雖然累得夠嗆,但大家齊心協力,效率奇高——這就是航海的團隊精神。
    向大廚詢問下午做飯時間時,他的回答堪稱”航海版彈性工作製”!
    ”來早點”、”兩點半吧”——這種模糊的安排在海上再正常不過。
    在船上,時間表常常跟著天氣、航程、任務走,精確到分鍾反而顯得奢侈。我不得不學會在這種”模糊”中找到自己的節奏——就像航海本身一樣充滿變數。
    忙完上午的工作後,我的狀態像被抽幹了電的電池。穿著工作服直接躺沙發上睡覺,連收拾都顧不上——這就是航海生活的真實寫照。
    睡到一半才想起沒定鬧鍾,那種”差點錯過重要時刻”的焦慮感瞬間襲來。連睡覺都要隨時準備被叫醒——這就是海上的”隨時待命”狀態。
    兩點半準時出現在廚房,這種守時習慣在海上格外珍貴。
    在船上,遲到可能意味著耽誤整船人的用餐,沒人會原諒你的拖延。
    相比上午的手忙腳亂,這次至少有了充足的準備時間,也不至於慌張了。連吃飯這樣的日常事務都需要嚴格遵循時間表,這就是航海生活的鐵律。
    大廚和我的配合像一場默契的舞蹈!他負責掌勺和關鍵步驟,我則處理前期準備工作,這種分工在船上很常見。洗菜摘菜看似簡單,但在海上需要格外仔細——沒有超市隨時補貨,每一份食材都要物盡其用。
    給隔壁餐廳加菜時,我偷偷觀察著那些精致的菜品,暗自對比著我們普通船員的餐食。
    上午沒來得及觀察這間不大不小的廚房,下午第一次看到廚房的全貌時,我的世界觀都受到了衝擊!牆麵像被潑了油彩畫,窗戶糊著不明汙漬,桌椅縫隙裏藏著陳年油垢,冰箱冰櫃裏散發著難以名狀的氣味。這哪是廚房?簡直是海上版的”犯罪現場”!但這就是跑內貿時積累的”戰果”。
    我拿著抹布的手都在顫抖——這得擦到什麼時候啊?
    接下來的幾天,我開啟了”地獄模式”的清潔體驗。用鋼絲球和洗潔精反複擦拭,手臂酸得抬不起來,牆麵卻像在嘲笑我的努力。窗戶上發現油汙下麵還藏著鳥糞(是的,船上的鳥比想象中多),那一刻我甚至想放棄航海。
    桌子椅子櫃子仿佛在聯合起來對抗我,每個縫隙都藏著頑固的汙漬,像在考驗我的耐心。打開冰箱的瞬間,一股混合著海鮮腥味和不明異味的空氣撲麵而來,我差點當場暈倒。
    來到上甲板的更衣室,麵對那兩大袋雜物,我和機艙實習生像兩個”海上清道夫”!
    衣服鞋子襪子……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在船上卻成了”曆史遺留問題”。
    在海上,物資珍貴,但舊物處理卻很隨意——等開出去再扔,仿佛這樣就能減輕心理負擔。我學會了接受這種”海上式清理”——有些事不必深究,執行就好。
    接下來一周的生活像一台精密的時鍾!
    早上六點起床,廚房的煙火氣成了每天的開場白。八點鍾跟著水頭和三個水手幹活,體力與技能的雙重考驗。
    上午十點做飯、吃飯、洗盤子——這個流程成了固定的”航海三部曲”。
    下午三點半的廚房時光,從慌亂到從容,我在這時間裏找到了自己的節奏。
    直到船東的人和老員工離開,生活才終於鬆一口氣——航海就是這樣一個”過渡期”接著”過渡期”的過程。
    這段日子讓我明白:看似重複的生活,其實是在培養你的耐心和韌性。每一件小事都在錘煉你的意誌——從清理雜物到備餐洗碗。在海上,你必須學會適應各種變化,無論是時間表還是工作內容。
    第一次麵對船頭庫房時,我的世界觀被徹底刷新了!
    綁紮杆、花籃、扭鎖……這些看似普通的工具,在船上卻成了”戰略物資”。在海上,每一件工具都有其固定位置——扭鎖箱、專用槽,就像士兵必須知道自己的槍放在哪裏。我扛著綁紮杆的手都在發抖——這哪是工作?簡直是”海上版健身房”!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