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想家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004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他開著車,車裏很安靜,我有點不習慣,就倆個人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裏,多少有點尷尬,雖然不明白為什麼尷尬。
“放首歌吧。”我對他說。
“你自己點。”
我搜了一下,點了首熱辣的廣場舞曲,大街小巷都在放,聽的他腦門青筋一跳一跳的,他切換了一首鋼琴曲,說道:“太吵,沒品味的人就喜歡聽這種俗歌。”
我笑了,就你品味高。
他品味確實高,我聽音樂很少聽得昏昏欲睡,一般能讓我快速入睡的就隻有英語。
聽完巴赫、莫紮特、舒伯特、肖邦等等著名鋼琴家的作品,我眼皮一直往下掉,快撐不住了,為了打起精神,隻得問道:“還沒到嗎?”
“到哪?”
“修車店。”
“你說了嗎?”
“現在說了。車不修了嗎?”
“剛檢查了,沒壞,蹭了點漆。”
聽到這話我如釋重負,還好我機智,臨危不亂,及時放腳,堅決不亂踩任何一個踏板。
“補個漆多少錢?”
“不清楚。有時間再去補吧。”
“錢掛我後爸賬上,我去找他要。”
“要不要臉?”
“不要。”
我問他:“現在這是去哪?”
”回我家。”
這話一出,我一陣難受,外麵風景什麼都沒興趣看,音樂聽著沒勁,就差悲傷的掉個眼淚了。
“嗯,回你家。”我回道。
可能是氣氛不對勁,他往這瞧了一眼,也沒多問。
“我要切歌。”
感情都到這了,不來首歌烘托下氛圍說不過去,不等他同意,我點了首《離家的孩子》,縮在角落,緊緊地抱住自己,將頭抵在車玻璃上,歌裏唱著:
離家的孩子流浪在外邊
沒有那好衣裳也沒有好煙
好不容易找份工作辛勤的把活幹
心裏頭淌著淚臉上流著汗
離家的孩子夜裏又難眠
想起了遠方的爹娘淚流滿麵
春天已百花開秋天落葉黃
冬天已下雪了你千萬別著涼
月兒圓呀月兒圓月兒圓呀又過了一年
不是這孩子我心中無掛牽
異鄉的生活實在是難
喲~喲~喲~實在是難
這歌聽得開車的那位忍得直皺眉,手指頭煩躁地敲打著方向盤。
一首歌完畢,我總算好受一點了,他也好受一點了。
我掏出手機,準備給陶先生發消息,我不相信他對我一點感情都沒有,養兒十九年,血濃於水,多少還是盼著我回去的吧。
可我是個情緒內斂的人,不善於表達,與母親相處時要好些,要換作父親,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和他相處,平時在家話也少,聊的多是一些掃興的話題。
我編輯好文字,發送,“爸,V我一萬塊,下月就開學了,學費還有生活費,後麵不夠我再叫你拿。”
俗話說金錢才能看到人心,金錢才能表達愛意,他如果還認我這個兒子,就該毫不猶豫把他天天上班摸魚賺的錢轉我。
事實是我高估了他良心,他回了句,“找你媽要去。”
這話回完便沒了下文,手機屏幕上隻有冷冰冰的文字,以及他那張風景頭像,風景中站著陶先生,戴著個墨鏡,頭上還有頂帽子,遮住了他日漸稀少的頭發。
看著那張風景頭像,不禁想起了它的出處,那是前幾年我們一家人過年那會去旅遊區拍的。
他當時站在一個瀑布旁邊,兩手插兜,酷帥的覺得自己還是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實際上早就跟那些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區別不大。
照片是劉女士幫忙拍的,那時候在她眼裏,陶先生不管年紀多大,在她心裏都是帥氣的,談吐不凡,一手寫的漂亮的毛筆字就能將她迷的團團轉。
一眨眼恍若隔世,今年過年再也沒有家庭旅遊了,隻剩我跟劉女士兩人相依為命。
他也是個狠心的,明明知道我從來不找劉女士要錢,男人的自尊心在這,不允許自己朝一個十月懷胎生我撫育我的人要一分錢,小時候的零花錢不算。
這錢可以從父親那要,也可以從繼父那邊要,甚至是其他人要,但就是不能從母親這邊要。
她有她要花錢的地方,每日家務也要她操持,家裏開支的錢她也沒少出,我再去要顯得我冷漠、不懂事。
“本來我這個月跟朋友約好了去打寒假工。”
他見我突然開口,看了我一眼,沒回答。
“我的家境一般,父親在單位工作當編輯,母親在小學當教師,日子倒也過得平平淡淡,本以為會一直這樣過下去,直到昨天早上我媽突然跟我說我爸出軌,孩子都上小學了,他們現在正在鬧離婚。”
“原來的計劃被打亂了,本想在家再待幾天就找個活幹,過年那段時間有些地方缺人,比平時賺的也多。”
我一個人說著也沒意思,我問他,“你呢?”
“吃喝玩樂。”
“紈絝子弟,不用為生計發愁。”
我歎了口氣,看著窗外發呆,良久,他給了我一罐口香糖,“吃一顆,沒那麼暈。”
我接過來,打開蓋子,倒了一顆出來,藍莓味,入口清涼。
“你會彈鋼琴嗎?我見你家有鋼琴。”
“會。”
“會彈什麼?”
這話說完他又沒下文了,這話題動不動就被單方麵不回答聊死了,估計他在那擰巴了。
我也不管他,愛咋咋地,真當自己大少爺要人阿諛奉承伺候著。
到家後,家裏就我們倆個閑人。
“馮姨呢?”我問他。
“買菜去了吧。”
“我要去買點洗漱用品,走,帶我去附近超市。”
“你怎麼不早說?”
“你爸不是交代你了麼?走吧,別逼逼。”
他刮了我一眼,一臉不開心,但還是老實帶我去外麵。
我們沿著主路往裏走,每家每戶隔得都遠,道路幹淨,灌木叢修剪的很整齊,一看就是有人經常打理的。
走了大概十幾分鍾,路過了咖啡廳、花店、奢侈品店、餐廳等等,我問道:“還沒到嗎?”
“就在前麵。”
“為什麼不開車過來。”
“就這點路要開車?”
“……”
懷疑是故意的,但又找不到證據。